王曉坤 1,2 , 吳超 1,2 , 崔艷艷 3 , 常威威 4 , 趙博軍 1,2
  • 1. 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 濟南 250012;
  • 2. 山東省立醫院眼科, 濟南 250021;
  • 3.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眼科, 濟南 250033;
  • 4.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研究生院, 濟南 25011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導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早診斷和早治療對提高DR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脈絡膜血管指數(CVI)是脈絡膜管腔面積與總面積的比值,可以反映脈絡膜結構及血流的情況,被用于各種眼部疾病脈絡膜情況的評估。CVI在DR的預測、早期干預、病情評估、預后判斷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CVI與光感受器之間的聯系仍有待深入研究,甚至可將CVI作為光感受器健康和視力預后的預測性指標。此外,脈絡膜不同層次的CVI研究受限于分層的準確性及測量的可重復性,人工智能等技術可能為此提供解決方案。相信未來通過更加完善的研究及人工智能的助力,CVI的內涵可進一步豐富,對DR機制的闡述以及服務于臨床具有重大意義。

引用本文: 王曉坤, 吳超, 崔艷艷, 常威威, 趙博軍. 脈絡膜血管指數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23, 39(12): 1016-1021.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20902-00487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華眼底病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色素性玻璃體囊腫
  • 下一篇

    人工智能在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診療中的應用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