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張樹軍, 黃帥, 梁娜. 蜂蜇傷致急性眶蜂窩織炎伴視網膜動脈阻塞1例.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24, 40(8): 636-637.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118-00036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華眼底病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患者女,66歲。因左眼馬蜂蜇傷后疼痛、腫脹伴視物不見11 d于2023年6月24日到河北省邯鄲市眼科醫院(邯鄲市第三醫院)眼外傷科就診。患者既往身體健康,否認手術史。眼科檢查:右眼、左眼視力分別為0.6、無光感。右眼、左眼眼壓分別為16、28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晶狀體混濁。左眼眼球向上方、外側移位,轉動受限,下眼瞼高度腫脹,局部皮溫高,可觸及明顯波動感,眼瞼閉合開啟受限。前房略淺,晶狀體混濁。裂隙燈顯微鏡檢查,左眼瞼球結膜充血、水腫,角膜鼻側橢圓形灰白色混濁(圖1A)。眼底檢查,左眼眼底灰白色水腫,其間可見櫻桃紅斑并伴有斑點狀出血(圖1B)。光相干斷層掃描檢查,左眼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增厚,神經上皮層反射信號增強(圖1C)。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晚期視網膜血管熒光素滲漏,其間節段樣強熒光,脈絡膜放射狀皺褶樣變(圖1D)。眼部CT檢查,左眼球突出,下眼瞼明顯增厚(圖1E)。眼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左眼眶異常信號,眼眶下象限異常信號(圖1F)。右眼上述各項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診斷:左眼眶蜂窩織炎、左眼眶內膿腫、左眼視網膜動脈阻塞(RAO)、左眼角膜潰瘍。給予患者左下眼瞼經皮穿刺抽膿并行病原微生物檢查。細菌涂片,多量球狀細菌、少量桿狀細菌。2023年6月26日,患者在神經阻滯麻醉下行左眼瞼膿腫切開引流聯合眼眶減壓手術。手術中鈍性分離眼眶隔后減輕眼眶內壓力,排出眼眶內膿液,給予慶大霉素、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眼眶,橡膠條引流。給予局部及全身抗炎聯合營養神經改善循環藥物治療。手術6個月后復查,患者左眼視力無光感。左眼前房略淺,直接對光反射消失,晶狀體密度增高。裂隙燈顯微鏡檢查,左眼鼻側角膜遺留云翳,部分新生血管爬入(圖2A)。眼底檢查,左眼黃斑中心凹反光消失,視網膜動靜脈管徑均較細(圖2B)。

1A示裂隙燈彌散光圖像,角膜鼻側橢圓形灰白色混濁(白箭)。1B示彩色眼底像,黃斑區視網膜灰白色水腫,其間可見櫻桃紅斑伴斑點狀出血(白箭)。1C示光相干斷層掃描像,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增厚,視網膜內層反射信號增強,視網膜層間結構分辨不清。1D示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晚期像,視網膜血管熒光素滲漏,其間節段樣強熒光(白箭),下方脈絡膜呈放射狀皺褶樣變(紅箭)。1E示眼部CT像,眼球突出,下眼瞼明顯增厚(紅箭)。1F眼部核磁共振成像,眼瞼、顴部腫脹,皮下及眼眶內下象限肌錐內外可見軟組織異常信號影,呈等T1、長T2信號,邊界不清,眼眶內脂肪間隙模糊,眼球筋膜囊增厚(紅箭)

2A示裂隙燈彌散光圖像,鼻側角膜遺留云翳(白箭),部分新生血管爬入(紅箭)。2B示彩色眼底像,黃斑中心凹反光消失,視網膜動脈、靜脈管徑均較細(白箭)
討論 蜂蜇傷是人體被蜂類蜇傷引起急性過敏與中毒反應。傷處多發生暴露在空氣中的皮膚上,而眼部蜂蜇傷比較少見,多發生于暴露部位眼瞼附近,主要并發癥包括角膜結膜水腫、前房炎癥等病變,視網膜病變很少報道,導致RAO發生更為罕見,嚴重會危急生命[1-5]。由于蜂毒中大量的蜂毒肽、透明質酸酶和磷脂酶A可迅速引起眼睛疼痛、結膜水腫和充血,局部組織壞死和炎癥等反應致眼眶蜂窩組織炎的發生[6]。眼眶蜂窩組織炎表現為眼瞼紅腫、疼痛等癥狀,嚴重時可引起眶內膿腫和海綿竇血栓形成。蜂毒中蛋白質激活補體級聯反應引起細胞死亡使促使晶狀體混濁致使白內障發生[7]。蜂毒可引起機體超敏反應,導致凝血活酶時間縮短和D-二聚體增加造成高凝狀態,其可能是RAO發生的主要作用機制[3]。本例患者發生馬蜂蜇傷后未及時就診,發生左眼眼眶蜂窩組織炎、眶內膿腫、RAO,視力無光感。這提示臨床,當發生蜂刺傷時,應盡早就診,密切監測炎癥、眼內壓和眶壓。本例患者眼眶壓較高,眼眶CT及MRI檢查可見眼眶內膿腫形成,眼球受壓變形,判斷馬蜂毒刺刺入部位應該是角膜鼻側處和下瞼,毒液從此處進入眼內及眼眶內,并迅速擴散,導致眼眶組織炎發生,眼眶壓升高機械壓迫,共同作用引起RAO的發生。
對于馬蜂蜇傷應當及時治療,避免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本例患者RAO的發生與眶蜂窩組織炎、毒素及眶壓升高密切相關。手術后6個月隨訪,該患者眼部狀況穩定,但左眼視力仍為無光感。因此對于治療應早期查找蜂毒刺并將其拔出,及時排除已形成的膿液,降低眼眶內壓,防止RAO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若發生眼內炎時,及時行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而針對RAO,應及時給予擴血管、營養神經、溶栓等藥物治療[8-9]。
由于蜂蜇傷可能導致嚴重的眼部并發癥,根據患者病情臨床表現,應及時給予相應治療,嚴密注意并防止RAO、眼內炎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蜂蜇傷進展較快,早期診斷和及時有效治療至關重要。
患者女,66歲。因左眼馬蜂蜇傷后疼痛、腫脹伴視物不見11 d于2023年6月24日到河北省邯鄲市眼科醫院(邯鄲市第三醫院)眼外傷科就診。患者既往身體健康,否認手術史。眼科檢查:右眼、左眼視力分別為0.6、無光感。右眼、左眼眼壓分別為16、28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晶狀體混濁。左眼眼球向上方、外側移位,轉動受限,下眼瞼高度腫脹,局部皮溫高,可觸及明顯波動感,眼瞼閉合開啟受限。前房略淺,晶狀體混濁。裂隙燈顯微鏡檢查,左眼瞼球結膜充血、水腫,角膜鼻側橢圓形灰白色混濁(圖1A)。眼底檢查,左眼眼底灰白色水腫,其間可見櫻桃紅斑并伴有斑點狀出血(圖1B)。光相干斷層掃描檢查,左眼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增厚,神經上皮層反射信號增強(圖1C)。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晚期視網膜血管熒光素滲漏,其間節段樣強熒光,脈絡膜放射狀皺褶樣變(圖1D)。眼部CT檢查,左眼球突出,下眼瞼明顯增厚(圖1E)。眼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左眼眶異常信號,眼眶下象限異常信號(圖1F)。右眼上述各項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診斷:左眼眶蜂窩織炎、左眼眶內膿腫、左眼視網膜動脈阻塞(RAO)、左眼角膜潰瘍。給予患者左下眼瞼經皮穿刺抽膿并行病原微生物檢查。細菌涂片,多量球狀細菌、少量桿狀細菌。2023年6月26日,患者在神經阻滯麻醉下行左眼瞼膿腫切開引流聯合眼眶減壓手術。手術中鈍性分離眼眶隔后減輕眼眶內壓力,排出眼眶內膿液,給予慶大霉素、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眼眶,橡膠條引流。給予局部及全身抗炎聯合營養神經改善循環藥物治療。手術6個月后復查,患者左眼視力無光感。左眼前房略淺,直接對光反射消失,晶狀體密度增高。裂隙燈顯微鏡檢查,左眼鼻側角膜遺留云翳,部分新生血管爬入(圖2A)。眼底檢查,左眼黃斑中心凹反光消失,視網膜動靜脈管徑均較細(圖2B)。

1A示裂隙燈彌散光圖像,角膜鼻側橢圓形灰白色混濁(白箭)。1B示彩色眼底像,黃斑區視網膜灰白色水腫,其間可見櫻桃紅斑伴斑點狀出血(白箭)。1C示光相干斷層掃描像,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增厚,視網膜內層反射信號增強,視網膜層間結構分辨不清。1D示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晚期像,視網膜血管熒光素滲漏,其間節段樣強熒光(白箭),下方脈絡膜呈放射狀皺褶樣變(紅箭)。1E示眼部CT像,眼球突出,下眼瞼明顯增厚(紅箭)。1F眼部核磁共振成像,眼瞼、顴部腫脹,皮下及眼眶內下象限肌錐內外可見軟組織異常信號影,呈等T1、長T2信號,邊界不清,眼眶內脂肪間隙模糊,眼球筋膜囊增厚(紅箭)

2A示裂隙燈彌散光圖像,鼻側角膜遺留云翳(白箭),部分新生血管爬入(紅箭)。2B示彩色眼底像,黃斑中心凹反光消失,視網膜動脈、靜脈管徑均較細(白箭)
討論 蜂蜇傷是人體被蜂類蜇傷引起急性過敏與中毒反應。傷處多發生暴露在空氣中的皮膚上,而眼部蜂蜇傷比較少見,多發生于暴露部位眼瞼附近,主要并發癥包括角膜結膜水腫、前房炎癥等病變,視網膜病變很少報道,導致RAO發生更為罕見,嚴重會危急生命[1-5]。由于蜂毒中大量的蜂毒肽、透明質酸酶和磷脂酶A可迅速引起眼睛疼痛、結膜水腫和充血,局部組織壞死和炎癥等反應致眼眶蜂窩組織炎的發生[6]。眼眶蜂窩組織炎表現為眼瞼紅腫、疼痛等癥狀,嚴重時可引起眶內膿腫和海綿竇血栓形成。蜂毒中蛋白質激活補體級聯反應引起細胞死亡使促使晶狀體混濁致使白內障發生[7]。蜂毒可引起機體超敏反應,導致凝血活酶時間縮短和D-二聚體增加造成高凝狀態,其可能是RAO發生的主要作用機制[3]。本例患者發生馬蜂蜇傷后未及時就診,發生左眼眼眶蜂窩組織炎、眶內膿腫、RAO,視力無光感。這提示臨床,當發生蜂刺傷時,應盡早就診,密切監測炎癥、眼內壓和眶壓。本例患者眼眶壓較高,眼眶CT及MRI檢查可見眼眶內膿腫形成,眼球受壓變形,判斷馬蜂毒刺刺入部位應該是角膜鼻側處和下瞼,毒液從此處進入眼內及眼眶內,并迅速擴散,導致眼眶組織炎發生,眼眶壓升高機械壓迫,共同作用引起RAO的發生。
對于馬蜂蜇傷應當及時治療,避免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本例患者RAO的發生與眶蜂窩組織炎、毒素及眶壓升高密切相關。手術后6個月隨訪,該患者眼部狀況穩定,但左眼視力仍為無光感。因此對于治療應早期查找蜂毒刺并將其拔出,及時排除已形成的膿液,降低眼眶內壓,防止RAO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若發生眼內炎時,及時行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而針對RAO,應及時給予擴血管、營養神經、溶栓等藥物治療[8-9]。
由于蜂蜇傷可能導致嚴重的眼部并發癥,根據患者病情臨床表現,應及時給予相應治療,嚴密注意并防止RAO、眼內炎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蜂蜇傷進展較快,早期診斷和及時有效治療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