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華眼底病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患者男,60歲。因左眼突發無痛性視力喪失1 d,于2020年5月26日到西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眼科于就診。既往身體健康,否認其他全身系統性疾病史。眼科檢查:左眼、右眼最佳矯正視力(BCVA)分別為無光感、0.8。左眼、右眼眼壓分別為16、1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相對性傳入性瞳孔障礙(+)。閃光視覺誘發電位(FVEP)檢查,左眼P2波峰時較正常值明顯延遲,振幅較正常值顯著降低(圖1)。眼眶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液體衰竭反轉恢復序列(FLAIR)可見左側視神經眶內段局灶性高信號;彌散加權成像(DWI)序列,左側視神經眶內段局灶性高信號;表觀彌散系數(ADC)序列,DWI成像高信號對應部位呈低信號(圖2)。右眼眼前節和眼底檢查未見明顯異常。頸部血管彩色超聲檢查,雙側頸內動脈硬化伴左側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全身檢查:血壓163/90 mmHg。其余全身檢查無明顯異常。診斷:急性視神經梗死、高血壓病2級(極高危)。給予患者靜脈注射尿激酶30 wU,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100 ml,2次/d,甲鈷胺注射液1mg/d,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d,阿托伐他汀鈣片20 mg/d等治療。6周后于我院復查,左眼BCVA數指/50 cm。彩色眼底照相檢查,左眼視盤蒼白,眼動脈纖細(圖3)。光相干斷層掃描、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MRI增強掃描、數字剪影血管造影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實驗室檢查:血尿便常規、血沉、凝血功能、肝腎功能、血脂、血糖、血電解質、C反應蛋白、傳染病系列、抗核抗體譜等,均未見明顯異常。



討論 后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PION)是眼球后段視神經,即篩板后至視交叉間的視神經缺血導致的視功能障礙;好發于中老年人,臨床表現為突發的單眼無痛性視力下降,早期眼底檢查視盤可無明顯改變,容易誤診及漏診,通常在發病6~8周后出現視神經萎縮[1-2]。視神經梗死是PION中可通過神經影像檢查確診的特殊類型。國際上此類報道也并不常見。研究報道,頸動脈夾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毛霉菌感染可導致視神經梗死,MRI檢查可見患者視神經彌散受限[3-5]。Kang等[6]報道了1例突發雙眼視力下降合并心房纖顫的患者,MRI檢查可見雙側視神經及顱內多發彌散受限。
本例中老年男性,突發無痛性持續左眼視力喪失。MRI檢查可見左側視神經眶內段局灶性DWI高信號、ADC低信號、長T2、FLAIR高信號,符合視神經梗死診斷。6周后左眼彩色眼底照相檢查可見左眼視盤蒼白,視神經萎縮。MRI的DWI序列可以檢測活體內水分子的熱運動,在自旋回波序列180°脈沖兩側各加入一個對稱的擴散敏感梯度場,其中運動的質子由于不能相位重聚而造成信號衰減,形成DWI上的信號改變[7]。在視神經梗死急性期,由于急性缺血、缺氧,Na+-K+-三磷酸腺苷酶衰竭,導致細胞毒性水腫,導致水分子彌散運動受限,DWI為高信號,對應的ADC數值下降[8]。與常規CT、T1、T2及FLAIR相比,DWI和ADC可以更早的發現細胞毒性水腫,識別梗死病灶[9]。本例患者需與多發性硬化相關性視神經炎相鑒別,在多發性硬化癥中,視神經通常是單側短節段受累,與視神經梗死有一定相似之處[10]。視神經炎急性期MRI檢查可見視神經DWI高信號或等信號,ADC等信號或低信號,T2高信號,增強MRI掃描可見病灶對比增強,其中,增強MRI掃描對視神經炎診斷的敏感度最高[11-12]。視神經炎慢性期因為軸突破壞,質子活動范圍增加,DWI低信號,ADC值高信號,T2高信號,增強掃描強化不明顯。Bender等[13]研究報道34例急性單眼視力喪失患者,MRI檢查可見5例患者呈DWI高信號、ADC低信號。而25例臨床確診視神經炎患者中,MRI檢查可見2例患者呈DWI高信號及ADC低信號。在其他原因導致急性視力喪失的患者,未發現DWI及ADC異常。由此可見,DWI及ADC對診斷視神經缺血性疾病敏感性較高。綜合多個檢查序列,可以對疾病做出更準確的診斷。多發性硬化患者視力下降預后較好,近85%的患者在3個月后視力可恢復至基線水平[14]。正確鑒別視神經梗死和多發性硬化,有助于對患者預后正確評估,對指導下一步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視神經眶內段主要由軟腦膜動脈分支、視網膜中央動脈分支及眼動脈分支供血[2]。與視網膜、脈絡膜及視神經球內段相比,視神經眶內段供血動脈較多,血液供應豐富,不容易發生缺血,因此視神經梗死臨床發生罕見。本例患者既往無高血壓病史,入院后血壓163/90 mm Hg,感染及免疫等相關檢查未見異常。結合臨床及檢查檢驗結果,診斷急性視神經梗死,其責任血管為軟腦膜動脈分支、視網膜中央動脈分支及眼動脈分支。但具體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相關。
典型的視神經梗死臨床罕見,發病初期眼壓、彩色眼底照相、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檢查無明顯異常,DWI檢查有助輔助早期診斷,有助于將其快速納入腦卒中救治流程,對嚴重危及視功能患者的預后改善有重要意義。同時,還需要與視神經脫髓鞘性疾病鑒別,可完善增強MRI掃描及脫髓鞘抗體化驗,做到早識別、早治療。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患者男,60歲。因左眼突發無痛性視力喪失1 d,于2020年5月26日到西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眼科于就診。既往身體健康,否認其他全身系統性疾病史。眼科檢查:左眼、右眼最佳矯正視力(BCVA)分別為無光感、0.8。左眼、右眼眼壓分別為16、1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相對性傳入性瞳孔障礙(+)。閃光視覺誘發電位(FVEP)檢查,左眼P2波峰時較正常值明顯延遲,振幅較正常值顯著降低(圖1)。眼眶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液體衰竭反轉恢復序列(FLAIR)可見左側視神經眶內段局灶性高信號;彌散加權成像(DWI)序列,左側視神經眶內段局灶性高信號;表觀彌散系數(ADC)序列,DWI成像高信號對應部位呈低信號(圖2)。右眼眼前節和眼底檢查未見明顯異常。頸部血管彩色超聲檢查,雙側頸內動脈硬化伴左側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全身檢查:血壓163/90 mmHg。其余全身檢查無明顯異常。診斷:急性視神經梗死、高血壓病2級(極高危)。給予患者靜脈注射尿激酶30 wU,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100 ml,2次/d,甲鈷胺注射液1mg/d,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d,阿托伐他汀鈣片20 mg/d等治療。6周后于我院復查,左眼BCVA數指/50 cm。彩色眼底照相檢查,左眼視盤蒼白,眼動脈纖細(圖3)。光相干斷層掃描、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MRI增強掃描、數字剪影血管造影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實驗室檢查:血尿便常規、血沉、凝血功能、肝腎功能、血脂、血糖、血電解質、C反應蛋白、傳染病系列、抗核抗體譜等,均未見明顯異常。



討論 后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PION)是眼球后段視神經,即篩板后至視交叉間的視神經缺血導致的視功能障礙;好發于中老年人,臨床表現為突發的單眼無痛性視力下降,早期眼底檢查視盤可無明顯改變,容易誤診及漏診,通常在發病6~8周后出現視神經萎縮[1-2]。視神經梗死是PION中可通過神經影像檢查確診的特殊類型。國際上此類報道也并不常見。研究報道,頸動脈夾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毛霉菌感染可導致視神經梗死,MRI檢查可見患者視神經彌散受限[3-5]。Kang等[6]報道了1例突發雙眼視力下降合并心房纖顫的患者,MRI檢查可見雙側視神經及顱內多發彌散受限。
本例中老年男性,突發無痛性持續左眼視力喪失。MRI檢查可見左側視神經眶內段局灶性DWI高信號、ADC低信號、長T2、FLAIR高信號,符合視神經梗死診斷。6周后左眼彩色眼底照相檢查可見左眼視盤蒼白,視神經萎縮。MRI的DWI序列可以檢測活體內水分子的熱運動,在自旋回波序列180°脈沖兩側各加入一個對稱的擴散敏感梯度場,其中運動的質子由于不能相位重聚而造成信號衰減,形成DWI上的信號改變[7]。在視神經梗死急性期,由于急性缺血、缺氧,Na+-K+-三磷酸腺苷酶衰竭,導致細胞毒性水腫,導致水分子彌散運動受限,DWI為高信號,對應的ADC數值下降[8]。與常規CT、T1、T2及FLAIR相比,DWI和ADC可以更早的發現細胞毒性水腫,識別梗死病灶[9]。本例患者需與多發性硬化相關性視神經炎相鑒別,在多發性硬化癥中,視神經通常是單側短節段受累,與視神經梗死有一定相似之處[10]。視神經炎急性期MRI檢查可見視神經DWI高信號或等信號,ADC等信號或低信號,T2高信號,增強MRI掃描可見病灶對比增強,其中,增強MRI掃描對視神經炎診斷的敏感度最高[11-12]。視神經炎慢性期因為軸突破壞,質子活動范圍增加,DWI低信號,ADC值高信號,T2高信號,增強掃描強化不明顯。Bender等[13]研究報道34例急性單眼視力喪失患者,MRI檢查可見5例患者呈DWI高信號、ADC低信號。而25例臨床確診視神經炎患者中,MRI檢查可見2例患者呈DWI高信號及ADC低信號。在其他原因導致急性視力喪失的患者,未發現DWI及ADC異常。由此可見,DWI及ADC對診斷視神經缺血性疾病敏感性較高。綜合多個檢查序列,可以對疾病做出更準確的診斷。多發性硬化患者視力下降預后較好,近85%的患者在3個月后視力可恢復至基線水平[14]。正確鑒別視神經梗死和多發性硬化,有助于對患者預后正確評估,對指導下一步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視神經眶內段主要由軟腦膜動脈分支、視網膜中央動脈分支及眼動脈分支供血[2]。與視網膜、脈絡膜及視神經球內段相比,視神經眶內段供血動脈較多,血液供應豐富,不容易發生缺血,因此視神經梗死臨床發生罕見。本例患者既往無高血壓病史,入院后血壓163/90 mm Hg,感染及免疫等相關檢查未見異常。結合臨床及檢查檢驗結果,診斷急性視神經梗死,其責任血管為軟腦膜動脈分支、視網膜中央動脈分支及眼動脈分支。但具體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相關。
典型的視神經梗死臨床罕見,發病初期眼壓、彩色眼底照相、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檢查無明顯異常,DWI檢查有助輔助早期診斷,有助于將其快速納入腦卒中救治流程,對嚴重危及視功能患者的預后改善有重要意義。同時,還需要與視神經脫髓鞘性疾病鑒別,可完善增強MRI掃描及脫髓鞘抗體化驗,做到早識別、早治療。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