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 鄭州450052 張敏, 現在鄭州人民醫院眼科, 鄭州 450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觀察近視患眼黃斑區外視網膜劈裂(EMRS)和視網膜血管旁異常(PVA)的影像學特征,初步分析其在年齡、最佳矯正視力(BCVA)、等效球鏡度(SE)、眼軸長度(AL)、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SFCT)的差異性。方法 橫斷面臨床研究。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就診的近視伴EMRS患者60例60只眼納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18只眼,女性42例42只眼;年齡(37.57±17.14)歲;SE(?10.76±4.66)D;AL(28.36±1.87)mm。根據超廣角掃頻源光相干斷層掃描圖像特征,將PVA形態分為血管旁囊腫(PC)、血管旁微皺褶(PM)、血管旁板層裂孔(PLH);根據劈裂層次將EMRS分為內層、中層、外層。根據SE將患眼分為低度近視組、中度近視組、高度近視組。觀察視盤旁以及顳上、顳下、顳側、鼻上、鼻下EMRS發生情況,以及不同位置、不同層次EMRS和不同形態PVA患者的臨床特征。不同位置、不同層次有無EMRS者年齡、BCVA、SE、AL、SFCT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t檢驗。分類變量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檢驗。結果  60只眼中,EMRS位于顳上、顳下、顳側、鼻上、鼻下、視盤旁分別為36、43、14、15、13、14只眼。內層、外層EMRS分別為59(98.3%,59/60)、35(58.3%,35/60)只眼,無單純中層EMRS。存在PVA者47只眼(78.3%,47/60)。其中,PC、PM、PLH分別為45、39、18只眼。視盤旁劈裂者年齡較視盤旁無劈裂者更大(t=2.720),顳上有劈裂者BCVA較無劈裂者更差、AL更長(t=2.139、2.119),鼻下有劈裂者BCVA較無劈裂者更差、近視程度更高、AL更長、SFCT更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926、?2.640、2.635、?3.938,P<0.05)。與其他類型EMRS比較,內層EMRS患者年齡更小、BCVA更好、AL更短、近視程度更低、SFCT更厚(t=?2.383、?4.825、?4.767、4.791、4.791),全層EMRS患者年齡更大、BCVA更差、AL更長、近視程度更高、SFCT更薄(t=2.419、3.656、2.677、?2.755、?3.28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無PC患者間SFCT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96,P<0.05)。與無PM、PLH患眼比較,有PM患眼BCVA更差、AL更長、近視程度更高、SFCT更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M:t=2.514、3.078、?2.811、?4.205,P<0.05;PLH:t=2.514、2.992、?2.949、?1.773,P<0.05)。結論  EMRS主要發生于顳側,內層EMRS出現頻率最高。內層EMRS患者年齡更小、BCVA更好、AL更短、近視程度更低、SFCT更厚;全層EMRS患者則反之。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華眼底病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