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視光中心 眼病與視光醫學研究所 視網膜脈絡膜疾病診治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學院, 北京 10004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觀察合并脈絡膜脫離的高度近視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MHRD)患者的臨床特征,初步分析影響手術后裂孔閉合的相關因素。方法 回顧性臨床病例系列研究。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檢查確診的高度近視MHRD患者68例68只眼納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4例14只眼,女性54例54只眼;平均年齡(61.10±9.66)歲。患眼均接受玻璃體切割手術聯合硅油或氣體填充治療。手術前后患眼均行最佳矯正視力(BCVA)、眼壓、B型超聲檢查。BCVA檢查采用Snellen視力表進行,統計時轉換為最小分辨角對數(logMAR)視力。根據B型超聲或手術中觀察到的脈絡膜脫離累及象限數定義脈絡膜脫離范圍,分為1~4個象限。在視網膜復位狀態下測量眼軸長度(AL)。68例68只眼中,合并、未合并脈絡膜脫離分別為17例17只眼、51例51只眼。合并脈絡膜脫離17只眼中,脫離范圍累及1、2、3、4個象限分別為1、2、2、12只眼。手術中填充13% C3F8 2只眼,均為未合并脈絡膜脫離者;手術中填充硅油66只眼。根據是否合并脈絡膜脫離,將患者分為未合并脈絡膜脫離組、合并脈絡膜脫離組。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Welch雙樣本t檢驗或Mann-Whitney U檢驗。采用廣義線性回歸及logistic回歸分析手術后裂孔未閉合者裂孔直徑及手術后裂孔是否閉合與臨床因素之間的關聯。結果 手術后3個月,患眼logMAR BCVA 1.29±0.43,手術前后差值為?1.60~0.70(?0.51±0.51)logMAR單位;AL為26.6~34.3(29.60±2.12)mm。68只眼中,裂孔未閉合、閉合分別為37(54.4%,37/68)、31(45.6%,31/68)只眼;裂孔未閉合眼的裂孔直徑為(753±424)μm。未合并脈絡膜脫離組、合并脈絡膜脫離組患者年齡、病程、A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W=412.0、477.5、427.0,P>0.05)。手術前,與未合并脈絡膜脫離組比較,合并脈絡膜脫離組患眼BCVA更差(W=257.5)、眼壓更低(t=4.05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3個月,合并脈絡膜脫離組患眼BCVA顯著差于未合并脈絡膜脫離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W=284.0,P<0.05);手術前后logMAR BCVA差值(t=0.616)、裂孔閉合率(χ2=0.000)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合并脈絡膜脫離組因視網膜未復位或復發視網膜脫離的再次手術率顯著高于未合并脈絡膜脫離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比值比=6.424,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與手術后裂孔未閉合顯著相關(β=0.077,P=0.015);AL、病程、手術前BCVA、眼壓、是否合并脈絡膜脫離與手術后裂孔未閉合均無相關性(β=?0.072、0.000、0.672、?0.085、?0.391,P>0.05)。結論 合并脈絡膜脫離對高度近視MHRD手術前視力和手術后視力恢復均有不利影響,且與復發視網膜脫離及多次手術風險密切相關,對裂孔閉合率無顯著影響;較低的發病年齡可能是影響裂孔閉合的危險因素。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華眼底病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