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龍 1,2 , 李雙燕 1,2 , 李天翔 1,2 , 鄭衛然 1,2 , 李洋 3 , 徐桂芝 1,2
  • 1. 河北工業大學 省部共建電工裝備可靠性與智能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130);
  • 2. 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省生物電磁與神經工程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130);
  • 3. 華北理工大學 藥學院(河北唐山 06321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隨著電氣設備的廣泛應用,長期處于50 Hz的電磁場(EMF)環境可能會使工作記憶(WM)等認知功能受到嚴重影響。然而,EMF影響WM的效應及其神經機制尚不明確。為此本文將15只大鼠隨機分為三組,分別暴露于50 Hz、2 mT的EMF環境0 d(對照組)、24 d(實驗Ⅰ組)和48 d(實驗Ⅱ組),通過T-迷宮任務評估其WM水平,并基于在體多通道電生理記錄系統獲取內側前額葉皮層(mPFC)的局部場電位(LFP),分析任務過程中θ和γ節律振蕩的功率譜密度(PSD)變化,以及θ-γ節律的相位幅值耦合(PAC)強度變化。結果顯示,實驗Ⅰ組和Ⅱ組大鼠的θ和γ節律PSD均有不同程度下降,θ和高頻γ(hγ)之間的PAC強度下降;實驗Ⅰ組和Ⅱ組大鼠達到WM任務標準所需時長均高于對照組。結果表明EMF長期暴露損害了WM功能,可能的原因是θ-hγ的PAC強度下降引起的mPFC不同節律振蕩之間的信息交流受損。本文從PAC強度變化的角度揭示了EMF對WM造成負面影響的潛在神經機制,為進一步探究EMF生物效應及其作用機制提供了重要支持。

引用本文: 王龍龍, 李雙燕, 李天翔, 鄭衛然, 李洋, 徐桂芝. 50 Hz電磁場對大鼠工作記憶的影響及其神經機制研究.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023, 40(6): 1135-1141. doi: 10.7507/1001-5515.20230303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基于閃噪譜方法及加權濾波器組共空間模式的運動想象腦電信號識別
  • 下一篇

    40 Hz光閃爍刺激對大鼠空間工作記憶影響及其神經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