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津工業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天津 300387);
  • 2. 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天津 30019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導致的運動功能障礙個體無法將自主運動的命令傳遞給肌肉,進而導致控制四肢的能力下降,而傳統的康復手段存在治療周期長且人工成本較高等問題。基于腦機接口(BCI)的功能性電刺激(FES)將患者意圖與肌肉收縮聯系起來,通過識別神經信號并對運動肌肉群進行電脈沖刺激以產生肌肉抽搐或肢體運動,有助于促進神經功能的重建,是腦卒中、脊髓損傷等神經系統疾病后遺癥的有效治療方法。本文從腦機接口范式、功能性電刺激參數以及康復療效三個方面對基于腦機接口的功能性電刺激研究現狀進行梳理,并對未來該項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以期增進對基于腦機接口的功能性電刺激系統的理解。

引用本文: 王瑤, 李雨涵, 崔紅巖, 李萌, 陳小剛. 基于腦機接口的功能性電刺激研究綜述.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024, 41(4): 650-655. doi: 10.7507/1001-5515.202311036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一個新興學科:腦機接口醫學
  • 下一篇

    融合多感官刺激的虛擬現實—腦機接口手功能增強康復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