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燕 1,2,3,4 , 鄭衛然 1,2,3,4 , 阿蘭 1,2,3,4 , 王龍龍 1,3,4 , 劉素紅 1,2,3,4 , 劉慧 1,2,3,4
  • 1. 河北工業大學 省部共建電工裝備可靠性與智能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130);
  • 2. 河北工業大學 生命科學與健康工程學院(天津 300130);
  • 3. 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省電磁場與電器可靠性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130);
  • 4. 河北工業大學 天津市生物電工與智能健康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13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海馬和前額葉皮層之間神經信息的傳遞與交互在學習和記憶功能的實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記憶相關任務學習前后,兩腦區之間的連接特性是否及如何變化,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應用在體微電極記錄技術,獲取了任務學習前后,8只大鼠執行T迷宮記憶任務時腹側海馬(vHPC)和內側前額葉皮層(mPFC)的局部場電位(LFPs)信號,并基于動態因果模型(DCM)對比分析大鼠學習前后執行T迷宮記憶任務時vHPC和mPFC之間的因果連接特性的變化。結果顯示,大鼠執行T迷宮記憶任務時,從vHPC到mPFC為前向連接,從mPFC到vHPC為后向連接。任務學習后兩腦區之間的前向連接增強,后向連接減弱,與大鼠正確執行任務時兩腦區連接變化趨勢一致。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研究,希望能夠為進一步從不同腦區連接特性變化角度研究學習記憶的相關機制提供支持。

引用本文: 李雙燕, 鄭衛然, 阿蘭, 王龍龍, 劉素紅, 劉慧. 學習對記憶任務中大鼠海馬—前額葉連接特性影響的研究.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024, 41(6): 1095-1102. doi: 10.7507/1001-5515.20231204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基于囟門補償的嬰兒腦電正問題建模方法
  • 下一篇

    基于獨立成分分析—遞歸圖和改進的高效能網絡的腦電情緒識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