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青島科技大學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山東青島 266042);
  • 2.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近紅外熒光成像技術具有實時快速、高時空分辨率、深組織穿透等突出優勢,在腫瘤在體成像和治療方面顯示出巨大應用潛力。Ⅰ-Ⅲ-Ⅵ族量子點具有高亮度、寬激發、易于調節的發射波長,還具有優越的穩定性且不含鎘或鉛等高毒性重金屬元素,使其在生物醫學應用領域受到廣泛關注。本綜述總結了近年來Ⅰ-Ⅲ-Ⅵ族近紅外發光量子點的可控合成,及其在腫瘤在體成像治療應用中的研究進展。首先,介紹了Ⅰ-Ⅲ-Ⅵ族量子點的有機相和水相合成方法,以及對近紅外發光性能的調控策略;其次,重點探討了近紅外無鎘量子點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包括腫瘤早期診斷、淋巴成像、藥物遞送、光熱和光動力治療等;最后,本文展望了未來量子點面向生物醫學領域應用的發展方向和面臨的挑戰,或可為無鎘量子點在腫瘤診療方面的進一步研究及臨床轉化提供指導和參考。

引用本文: 李曉琪, 孫曉, 林華, 張沛森, 焦明霞, 張霓. 基于近紅外無鎘量子點的腫瘤在體成像和治療.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024, 41(3): 620-626. doi: 10.7507/1001-5515.20240400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基于虛擬現實的孤獨癥患兒聯合注意缺陷干預研究現狀綜述
  • 下一篇

    盆腔腫瘤外照射放療危及器官保護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