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劉俊偉, 劉世喜, 鄒劍, 何雯, 張恒, 涂穎, 鄭仕誠. 食管上括約肌壓力聯合唾液胃蛋白酶對咽喉反流的診斷價值. 華西醫學, 2023, 38(9): 1333-1337. doi: 10.7507/1002-0179.20221114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LPRD)是指由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LPR)引起的食管上括約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UES)以上部位的不適癥狀或者體征,包括咽干、聲嘶、灼熱感、慢性咳嗽、咽喉部阻塞感和異物感,少數患者可伴有吞咽/呼吸困難[1]。LPR 是許多疾病的潛在因素,如肺炎、鼻竇炎、哮喘、喉癌和許多良性聲帶病變[2]。目前最常用的篩查方法是反流體征評分(reflux findings score, RFS)和反流癥狀指數評分指數(refluxsymptomindex, RSI),但對于輕到中度癥狀的患者來說 LPRD 的精確診斷仍然具有挑戰性,因為癥狀和體征是非特異度的,而且不存在公認的金標準,因此,大多數患者都采用多種方法共同診斷 LPRD。
食管高分辨率測壓(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 HRM)能夠采集從咽到胃部的連續壓力數據,測量指標包括 UES /食管下括約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靜息壓、LES/UES 殘余壓、遠端收縮積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 DCI)、遠端潛伏期(distal latency, DL)、收縮前沿速度,現已逐漸成為診斷食管動力功能障礙疾病的主要手段[3]。胃蛋白酶是一種蛋白水解酶,在胃中被其前體胃蛋白酶原激活,可以在唾液以及來自肺、鼻竇、中耳和氣管的分泌物樣本中檢測到[4]。作為 LPRD 敏感且特異的指標[5],胃蛋白酶具有無創、有效且客觀的優點。Lechien 等[6]關于 LPRD 評估和管理的綜述肯定了胃蛋白酶作為 LPRD 生物標志物的作用,并提出應建立一種多參數臨床模型來對 LPRD 進行診斷。既往研究表明,唾液胃蛋白酶水平和食管 HRM 都可作為診斷 LPRD 的有效手段,但并未有研究評估此兩者聯合運用對于 LPRD 的效用[3,5]。因此,結合既往研究及臨床實際,本研究旨在探究 HRM 與胃蛋白酶聯合診斷 LPRD 的臨床價值,以便為 LPRD 患者的預防和診治提供更多的證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 2022 年 1 月—10 月以“咽喉不適”為主訴于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一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龍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就診的患者。納入標準:① 年齡≥18 歲。② 所有參與者被告知并簽署同意書。③ 可耐受喉鏡及食道胃鏡檢查。④ 診斷標準符合《咽喉反流性疾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15 年)》[1]并完成 RSI、RFS 評分。該指南指出,使用 RSI>13 分和/或 RFS>7 分的受試者可作為 LPRD 的初步篩查和診斷的基礎。在本研究中,通過電子喉鏡、電子食道胃鏡及 RFS 評分共同診斷 LPRD。排除標準:① 年齡<18 歲,孕婦或哺乳期;② 在 2 周內接受質子泵抑制劑、組胺 H2 受體阻滯劑等抑酸、抗反流治療或服用其他影響胃腸道動力的食物或藥物;③ 有咽部手術史;④ 有咽喉/食管器質性病變、惡性腫瘤等疾病。本研究經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AF-KY-LX-202208)。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組
根據入院時的 RSI 和/或 RFS 評分將患者分為 2 組,RSI>13 分和/或 RFS>7 分為 LPRD 組,其余“咽喉不適”為非 LPRD 組。
1.2.2 數據采集
告知患者測量前 1 周停用包括質子泵抑制劑、抗抑郁藥、鈣通道受體拮抗劑、鎮靜藥、抗膽堿能藥物及促胃動力藥,24 h 內忌煙酒、咖啡,測量前 8 h 禁食禁水以防誤吸,檢查時患者取臥位,采用固態環繞電極,經鼻孔插管,采集 30 s 靜息壓后,完成 10 次濕咽(5 mL/次),記錄患者靜息狀態、吞咽時及吞咽后食管壓力數值(儀器型號:GAP-24A)。
收取患者餐后 1 h 的唾液,封存于 1.5 mL 無菌離心管內,使用胃蛋白酶檢測試劑盒(PeptestTM,膠體金法)測定唾液胃蛋白酶濃度。根據 PeptestTM 試劑盒說明書,以 16 ng/mL 作為陽性樣品的臨界值。
1.2.3 觀察指標
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食管 HRM 參數(UES 靜息壓、UES 殘余壓、LES 靜息壓、LES 殘余壓、DCI、DL)及唾液胃蛋白酶濃度。
1.3 質量控制
每例患者均要求簽署知情同意書。為保證此次調查數據的準確性,由本小組研究成員于現場查閱病歷資料進行資料收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6.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患者基本臨床信息的單因素比較采用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模型,LPRD 診斷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模型。將基本臨床信息全部納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模型中,自變量篩選參考食管 HRM 報告結果和既往文獻,自變量進入方式為逐步向前法,計算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其 95%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受試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線評價所篩選的指標對于 LPRD 的診斷價值。雙側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共納入患者 112 例。其中,男 44 例(39.3%),女 68 例(60.7%);年齡 18~80 歲,平均年齡(50.96±12.46)歲;平均 BMI(23.81±2.97)kg/m2;LPRD 組 68 例(60.7%)和非 LPRD 組 44 例(39.3%)。患者基本臨床信息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見表1。可見,LPRD 組的年齡低于非 LPRD 組,而唾液胃蛋白酶濃度、 UES 靜息壓和 DCI 則均高于非 LPRD 組(P<0.05);其余指標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基本臨床信息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表1
                患者基本臨床信息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2.2 篩選 LPRD 診斷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將表1 中所有指標納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變量賦值見表2。篩選 LPRD 診斷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見表3。可見,唾液胃蛋白酶濃度、UES 靜息壓是診斷 LPRD 的獨立因素(P<0.001)。多重共線性診斷結果顯示,方差膨脹系數均小于 3.5,自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表2
                變量賦值表
			
						表2
                變量賦值表
		 	
		 			 			 表3
                篩選 LPRD 診斷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表3
                篩選 LPRD 診斷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2.3 診斷 LPRD 的指標用于診斷時的效用
由表3 可見,唾液胃蛋白酶濃度和 UES 靜息壓與是否患有 LPRD 相關。因此,本研究將唾液胃蛋白酶濃度胃蛋白酶和 UES 靜息壓聯合起來,以探索此聯合指標是否具有診斷 LPRD 的價值。各指標對 LPRD 的診斷性能見表4,各指標診斷 LPRD 時的 ROC 曲線見圖1。聯合指標(唾液胃蛋白酶濃度+UES 靜息壓)ROC 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為 0.971,唾液胃蛋白酶濃度 AUC 為 0.890,UES 靜息壓 AUC 為 0.900;聯合指標其特異度和靈敏度均高于單獨應用唾液胃蛋白酶濃度和 UES 靜息壓。
 表4
                各指標對 LPRD 的診斷性能
			
						表4
                各指標對 LPRD 的診斷性能
		 	
		 			 			 圖1
				各指標診斷 LPRD 時的 ROC 曲線
						
				圖1
				各指標診斷 LPRD 時的 ROC 曲線
			
									LPRD:咽喉反流性疾病;UES:食管上括約肌;ROC: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唾液胃蛋白酶濃度和 UES 靜息壓是診斷 LPRD 的獨立因素,因此聯合食管 HRM 和唾液胃蛋白酶能更好地診斷 LPRD。LPRD 癥狀發生在患者直立時,被認為是食管括約肌功能障礙,常導致胃內容物反流上升至 UES[7]。UES 能防御胃十二指腸內容物進入咽喉以上部位,在 LES 功能降低時其靜息壓可代償性增高,也是引起 LPR 最主要的解剖基礎[8]。一小部分因疑似 LPR 而咳嗽的患者被發現胃食管的殘余壓升高,這可能會導致咽腔內液體或反流物的清除障礙,從而引發咳嗽[9]。食管 HRM 可以評估食管上下括約肌功能及一過性松弛情況、胃食管交界處壓力變化和食管清除功能;它的出現不僅改變了評估食管測壓的格局,也改變了評估咽部壓力模式的格局。帶有緊密放置的壓力傳感器的 HRM 允許精確測量和評估 UES,還能更準確地測量食管運動模式[10]。正常的食管吞咽是通過在 UES 和 LES 中的適當壓力、可接受的放松和食管肌肉的適當蠕動來維持的[11]。有研究觀察到伴有喉炎的胃食管反流患者的 UES 壓力升高,且在伴/不伴 LPRD 的患者中 UES 差異顯著[12-13]。本團隊之前的研究發現 LPRD 與 UES 平均靜息壓及殘余壓的增高有關,與中遠段食管括約肌平均 DCI 及 DL 無明顯關系,可能是由于胃內容物的反流刺激了咽喉部的環咽肌,肌肉痙攣引起 UES 壓力升高,UES 高壓狀態通過興奮迷走神經進一步導致患者出現咽喉不適的癥狀[14]。本次研究發現 LPRD 患者的 UES 靜息壓往往更高,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
喉部組織對胃酸和胃蛋白酶比食管遠端更敏感,這使得它在暴露于少量胃內容物時更容易受到與胃酸有關的損害[13]。已有研究證實,在非酸反流期間,胃蛋白酶在黏膜損傷以及炎癥中發揮作用。在中性環境下(pH 值<8),胃蛋白酶雖然沒有活性,但可以保持穩定,并且能夠通過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被喉和下咽細胞攝取。當包含胃酸及胃蛋白酶的胃內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就可以對聲帶黏膜的上皮產生慢性刺激,繼而引起角化、不典型增生以及癌變,因此可以誘導細胞損傷、炎癥和腫瘤發生[15]。Johnston 等[16]發現在 LPRD 患者或健康對照人群中,喉咽均無法產生胃蛋白酶原 A 或胃蛋白酶。因此,唾液中胃蛋白酶可以被看作 LPRD 特異度標志物。在使用 Peptest 試劑盒(膠體金法)的研究中,Wang 等[17]描述了一個強陽性結果(>250 ng/mL)以特異度(83.3%)和陽性預測值(79.2%)被認為是一種有價值的診斷 LPR 的診斷工具。另一項研究表明,Peptest 試劑盒的 ROC 下面積大于 RSI 和 RFS 的組合(P<0.05),代表其對 LPRD 的診斷具有更重要的臨床價值[18]。在本研究結果中,LPRD 患者的唾液胃蛋白酶濃度顯著高于非 LPRD 患者,單獨應用時 AUC 高達 0.890。在存在 UES 功能障礙的 LPRD 患者中,胃酸和酶會反流通過喉嚨,與食管下段相比,食管上段黏膜的耐藥性較低,但對胃酸和胃蛋白酶暴露更為敏感。因此,本研究將 UES 靜息壓和唾液胃蛋白酶濃度聯合應用,結果表明,此聯合指標 AUC 最大(0.971),靈敏度(0.77)和特異度(0.99)也高于前兩者單獨使用。目前診斷 LPR 的金標準檢查是 24 h 下咽食管腔內多通道阻抗 pH(24 h-HEMII-pH),它可以在 24 h 內監測下咽、近端和遠端食管 pH 值/酸暴露和阻抗,因此可以客觀地評估 UES 和整個食道的 pH 值和食管阻抗,及 pH 值的變化對應于胃酸反流到近端或遠端探針的事件。然而,24 h-HEMII-pH 是一種侵入性的、昂貴的方式,而且在插入過程中或隨后的 24 h 內,人們對其耐受性往往很差[1]。24 h-HEMII-pH 也是一種高度依賴受試者的檢查方法,數據輸入和遵守情況各不相同,導致診斷的準確性不一致。在臨床應用初診中可首選無創、簡便的診斷方法,必要時進一步通過 24 h-HEMII-pH 進行驗證。
當然,本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單中心、樣本量不夠豐富。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納入更大的樣本、完善更多檢查方法,收集患者發病特點、誘因、精神-心理因素等參數,通過長期隨訪及多中心研究等方式,為 LPRD 的診療提供幫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LPRD)是指由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LPR)引起的食管上括約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UES)以上部位的不適癥狀或者體征,包括咽干、聲嘶、灼熱感、慢性咳嗽、咽喉部阻塞感和異物感,少數患者可伴有吞咽/呼吸困難[1]。LPR 是許多疾病的潛在因素,如肺炎、鼻竇炎、哮喘、喉癌和許多良性聲帶病變[2]。目前最常用的篩查方法是反流體征評分(reflux findings score, RFS)和反流癥狀指數評分指數(refluxsymptomindex, RSI),但對于輕到中度癥狀的患者來說 LPRD 的精確診斷仍然具有挑戰性,因為癥狀和體征是非特異度的,而且不存在公認的金標準,因此,大多數患者都采用多種方法共同診斷 LPRD。
食管高分辨率測壓(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 HRM)能夠采集從咽到胃部的連續壓力數據,測量指標包括 UES /食管下括約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靜息壓、LES/UES 殘余壓、遠端收縮積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 DCI)、遠端潛伏期(distal latency, DL)、收縮前沿速度,現已逐漸成為診斷食管動力功能障礙疾病的主要手段[3]。胃蛋白酶是一種蛋白水解酶,在胃中被其前體胃蛋白酶原激活,可以在唾液以及來自肺、鼻竇、中耳和氣管的分泌物樣本中檢測到[4]。作為 LPRD 敏感且特異的指標[5],胃蛋白酶具有無創、有效且客觀的優點。Lechien 等[6]關于 LPRD 評估和管理的綜述肯定了胃蛋白酶作為 LPRD 生物標志物的作用,并提出應建立一種多參數臨床模型來對 LPRD 進行診斷。既往研究表明,唾液胃蛋白酶水平和食管 HRM 都可作為診斷 LPRD 的有效手段,但并未有研究評估此兩者聯合運用對于 LPRD 的效用[3,5]。因此,結合既往研究及臨床實際,本研究旨在探究 HRM 與胃蛋白酶聯合診斷 LPRD 的臨床價值,以便為 LPRD 患者的預防和診治提供更多的證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 2022 年 1 月—10 月以“咽喉不適”為主訴于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一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龍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就診的患者。納入標準:① 年齡≥18 歲。② 所有參與者被告知并簽署同意書。③ 可耐受喉鏡及食道胃鏡檢查。④ 診斷標準符合《咽喉反流性疾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15 年)》[1]并完成 RSI、RFS 評分。該指南指出,使用 RSI>13 分和/或 RFS>7 分的受試者可作為 LPRD 的初步篩查和診斷的基礎。在本研究中,通過電子喉鏡、電子食道胃鏡及 RFS 評分共同診斷 LPRD。排除標準:① 年齡<18 歲,孕婦或哺乳期;② 在 2 周內接受質子泵抑制劑、組胺 H2 受體阻滯劑等抑酸、抗反流治療或服用其他影響胃腸道動力的食物或藥物;③ 有咽部手術史;④ 有咽喉/食管器質性病變、惡性腫瘤等疾病。本研究經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AF-KY-LX-202208)。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組
根據入院時的 RSI 和/或 RFS 評分將患者分為 2 組,RSI>13 分和/或 RFS>7 分為 LPRD 組,其余“咽喉不適”為非 LPRD 組。
1.2.2 數據采集
告知患者測量前 1 周停用包括質子泵抑制劑、抗抑郁藥、鈣通道受體拮抗劑、鎮靜藥、抗膽堿能藥物及促胃動力藥,24 h 內忌煙酒、咖啡,測量前 8 h 禁食禁水以防誤吸,檢查時患者取臥位,采用固態環繞電極,經鼻孔插管,采集 30 s 靜息壓后,完成 10 次濕咽(5 mL/次),記錄患者靜息狀態、吞咽時及吞咽后食管壓力數值(儀器型號:GAP-24A)。
收取患者餐后 1 h 的唾液,封存于 1.5 mL 無菌離心管內,使用胃蛋白酶檢測試劑盒(PeptestTM,膠體金法)測定唾液胃蛋白酶濃度。根據 PeptestTM 試劑盒說明書,以 16 ng/mL 作為陽性樣品的臨界值。
1.2.3 觀察指標
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食管 HRM 參數(UES 靜息壓、UES 殘余壓、LES 靜息壓、LES 殘余壓、DCI、DL)及唾液胃蛋白酶濃度。
1.3 質量控制
每例患者均要求簽署知情同意書。為保證此次調查數據的準確性,由本小組研究成員于現場查閱病歷資料進行資料收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6.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患者基本臨床信息的單因素比較采用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模型,LPRD 診斷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模型。將基本臨床信息全部納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模型中,自變量篩選參考食管 HRM 報告結果和既往文獻,自變量進入方式為逐步向前法,計算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其 95%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受試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線評價所篩選的指標對于 LPRD 的診斷價值。雙側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共納入患者 112 例。其中,男 44 例(39.3%),女 68 例(60.7%);年齡 18~80 歲,平均年齡(50.96±12.46)歲;平均 BMI(23.81±2.97)kg/m2;LPRD 組 68 例(60.7%)和非 LPRD 組 44 例(39.3%)。患者基本臨床信息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見表1。可見,LPRD 組的年齡低于非 LPRD 組,而唾液胃蛋白酶濃度、 UES 靜息壓和 DCI 則均高于非 LPRD 組(P<0.05);其余指標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基本臨床信息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表1
                患者基本臨床信息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2.2 篩選 LPRD 診斷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將表1 中所有指標納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變量賦值見表2。篩選 LPRD 診斷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見表3。可見,唾液胃蛋白酶濃度、UES 靜息壓是診斷 LPRD 的獨立因素(P<0.001)。多重共線性診斷結果顯示,方差膨脹系數均小于 3.5,自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表2
                變量賦值表
			
						表2
                變量賦值表
		 	
		 			 			 表3
                篩選 LPRD 診斷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表3
                篩選 LPRD 診斷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2.3 診斷 LPRD 的指標用于診斷時的效用
由表3 可見,唾液胃蛋白酶濃度和 UES 靜息壓與是否患有 LPRD 相關。因此,本研究將唾液胃蛋白酶濃度胃蛋白酶和 UES 靜息壓聯合起來,以探索此聯合指標是否具有診斷 LPRD 的價值。各指標對 LPRD 的診斷性能見表4,各指標診斷 LPRD 時的 ROC 曲線見圖1。聯合指標(唾液胃蛋白酶濃度+UES 靜息壓)ROC 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為 0.971,唾液胃蛋白酶濃度 AUC 為 0.890,UES 靜息壓 AUC 為 0.900;聯合指標其特異度和靈敏度均高于單獨應用唾液胃蛋白酶濃度和 UES 靜息壓。
 表4
                各指標對 LPRD 的診斷性能
			
						表4
                各指標對 LPRD 的診斷性能
		 	
		 			 			 圖1
				各指標診斷 LPRD 時的 ROC 曲線
						
				圖1
				各指標診斷 LPRD 時的 ROC 曲線
			
									LPRD:咽喉反流性疾病;UES:食管上括約肌;ROC: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唾液胃蛋白酶濃度和 UES 靜息壓是診斷 LPRD 的獨立因素,因此聯合食管 HRM 和唾液胃蛋白酶能更好地診斷 LPRD。LPRD 癥狀發生在患者直立時,被認為是食管括約肌功能障礙,常導致胃內容物反流上升至 UES[7]。UES 能防御胃十二指腸內容物進入咽喉以上部位,在 LES 功能降低時其靜息壓可代償性增高,也是引起 LPR 最主要的解剖基礎[8]。一小部分因疑似 LPR 而咳嗽的患者被發現胃食管的殘余壓升高,這可能會導致咽腔內液體或反流物的清除障礙,從而引發咳嗽[9]。食管 HRM 可以評估食管上下括約肌功能及一過性松弛情況、胃食管交界處壓力變化和食管清除功能;它的出現不僅改變了評估食管測壓的格局,也改變了評估咽部壓力模式的格局。帶有緊密放置的壓力傳感器的 HRM 允許精確測量和評估 UES,還能更準確地測量食管運動模式[10]。正常的食管吞咽是通過在 UES 和 LES 中的適當壓力、可接受的放松和食管肌肉的適當蠕動來維持的[11]。有研究觀察到伴有喉炎的胃食管反流患者的 UES 壓力升高,且在伴/不伴 LPRD 的患者中 UES 差異顯著[12-13]。本團隊之前的研究發現 LPRD 與 UES 平均靜息壓及殘余壓的增高有關,與中遠段食管括約肌平均 DCI 及 DL 無明顯關系,可能是由于胃內容物的反流刺激了咽喉部的環咽肌,肌肉痙攣引起 UES 壓力升高,UES 高壓狀態通過興奮迷走神經進一步導致患者出現咽喉不適的癥狀[14]。本次研究發現 LPRD 患者的 UES 靜息壓往往更高,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
喉部組織對胃酸和胃蛋白酶比食管遠端更敏感,這使得它在暴露于少量胃內容物時更容易受到與胃酸有關的損害[13]。已有研究證實,在非酸反流期間,胃蛋白酶在黏膜損傷以及炎癥中發揮作用。在中性環境下(pH 值<8),胃蛋白酶雖然沒有活性,但可以保持穩定,并且能夠通過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被喉和下咽細胞攝取。當包含胃酸及胃蛋白酶的胃內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就可以對聲帶黏膜的上皮產生慢性刺激,繼而引起角化、不典型增生以及癌變,因此可以誘導細胞損傷、炎癥和腫瘤發生[15]。Johnston 等[16]發現在 LPRD 患者或健康對照人群中,喉咽均無法產生胃蛋白酶原 A 或胃蛋白酶。因此,唾液中胃蛋白酶可以被看作 LPRD 特異度標志物。在使用 Peptest 試劑盒(膠體金法)的研究中,Wang 等[17]描述了一個強陽性結果(>250 ng/mL)以特異度(83.3%)和陽性預測值(79.2%)被認為是一種有價值的診斷 LPR 的診斷工具。另一項研究表明,Peptest 試劑盒的 ROC 下面積大于 RSI 和 RFS 的組合(P<0.05),代表其對 LPRD 的診斷具有更重要的臨床價值[18]。在本研究結果中,LPRD 患者的唾液胃蛋白酶濃度顯著高于非 LPRD 患者,單獨應用時 AUC 高達 0.890。在存在 UES 功能障礙的 LPRD 患者中,胃酸和酶會反流通過喉嚨,與食管下段相比,食管上段黏膜的耐藥性較低,但對胃酸和胃蛋白酶暴露更為敏感。因此,本研究將 UES 靜息壓和唾液胃蛋白酶濃度聯合應用,結果表明,此聯合指標 AUC 最大(0.971),靈敏度(0.77)和特異度(0.99)也高于前兩者單獨使用。目前診斷 LPR 的金標準檢查是 24 h 下咽食管腔內多通道阻抗 pH(24 h-HEMII-pH),它可以在 24 h 內監測下咽、近端和遠端食管 pH 值/酸暴露和阻抗,因此可以客觀地評估 UES 和整個食道的 pH 值和食管阻抗,及 pH 值的變化對應于胃酸反流到近端或遠端探針的事件。然而,24 h-HEMII-pH 是一種侵入性的、昂貴的方式,而且在插入過程中或隨后的 24 h 內,人們對其耐受性往往很差[1]。24 h-HEMII-pH 也是一種高度依賴受試者的檢查方法,數據輸入和遵守情況各不相同,導致診斷的準確性不一致。在臨床應用初診中可首選無創、簡便的診斷方法,必要時進一步通過 24 h-HEMII-pH 進行驗證。
當然,本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單中心、樣本量不夠豐富。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納入更大的樣本、完善更多檢查方法,收集患者發病特點、誘因、精神-心理因素等參數,通過長期隨訪及多中心研究等方式,為 LPRD 的診療提供幫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