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四川自貢 643000);
  • 2.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抑郁癥相關的生物標志物及潛在的藥物,以期改善抑郁癥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法  于 2022 年 11 月—2024 年 1 月,下載并分析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數據庫中抑郁癥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表達譜,對其進行差異表達分析后得到差異表達基因,然后進行基因的富集分析,再進行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的構建,最后運行 Cytoscape 軟件的插件 Cytohubba 找到其潛在的關鍵基因,并進行藥物預測。結果  通過差異表達分析,共找到 110 個差異表達基因(上調 74 個,下調 36 個)。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篩選出 10 個關鍵基因,差異表達分析顯示其中 8 個基因(CPA3HDCIL3RAENPP3PTGDR2VTNSPP1SERPINE1)在健康志愿者和抑郁癥患者之間的表達水平存在差異(P<0.05)。差異表達基因富集分析顯示,上調基因顯著富集于晝夜節律、煙酸和煙酰胺代謝、嘧啶代謝等通路,下調基因則主要富集在細胞外基質-受體相互作用、白細胞介素-17 信號通路等通路。使用韋恩圖獲得了 6 個重疊驗證基因(SALL2AKAP12GCSAMLCPA3FCRL3MS4A3),單細胞測序分析表明,這些基因在星形膠質細胞和神經細胞中表達顯著。孟德爾隨機化分析結果顯示,FCRL3 基因在抑郁癥發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藥物預測分析揭示了多種藥物(如頭孢替安、駱駝蓬醇、林可霉素、病毒唑等)具有潛在的抗抑郁作用。結論  晝夜節律通路、煙酸和煙酰胺代謝通路、嘧啶代謝通路可能是抑郁癥患者發病的潛在致病機制,駱駝蓬醇可能是抑郁癥潛在的治療藥物。

引用本文: 楊呈浩, 王偉, 羅小彬, 鄒勇, 張明輝. 晝夜節律和代謝途徑在抑郁癥中的角色:生物標志物的發現與新藥物的預測. 華西醫學, 2024, 39(9): 1457-1464. doi: 10.7507/1002-0179.20231023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慢性鼻竇炎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項兩樣本雙向孟德爾隨機化研究
  • 下一篇

    秦巴山區醫療機構航空醫學救援狀況調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