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秦泗河, 郭保逢, 臧建成, 王一嵐, 焦紹鋒, 李艷. 35 075例手術治療的肢體畸形殘疾患者統計分析(秦泗河矯形外科1978.5.25—2018.12.31).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9, 33(11): 1333-1339. doi: 10.7507/1002-1892.201907108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中國殘聯[2012]25 號發布的 2010 年全國殘疾人普查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殘疾人口 8 502 萬,其中肢體殘疾 2 472 萬。肢體殘疾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參與社會活動,合理的矯形外科治療能極大改善部分患者肢體殘疾程度。秦泗河矯形外科團隊自 1978 年開始,40 年來手術矯治 35 075 例肢體畸形殘疾患者,為了便于檢索查閱,2018 年底建立了包括患者臨床治療數據及影像資料的電子數據庫。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數據庫資料,從矯形外科臨床視角認識目前我國肢體畸形殘疾人群特點、病因、病種及矯形手術治療現狀。
1 資料與方法
回顧分析 1978 年 5 月 25 日—2018 年 12 月 31 日手術矯治的 35 075 例患者臨床資料。對患者性別、手術時年齡分布、地區分布、病因病種構成、畸形特點、手術部位、矯治手術方法等進行統計。其中,每個患者住院 1 次記為 1 個病例,1 次住院期間實施 1 次以上手術,仍按 1 個病例統計;不同時間多次住院手術,則記為多個病例。依據病因學進行匯總、分類,確定導致肢體畸形殘疾的疾病種類,統計結果按照現行的臨床學科分屬,包括神經源性疾病(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先天性與遺傳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細菌、病毒及真菌)、創傷和燒傷、免疫代謝性疾病、腫瘤、血管及血液性疾病、骨關節勞損性及退行性疾病、肌肉病變性疾病、其他少見病因所致疾病等。總結患者例數排名前 20 的病種、臨床應用最多的前 20 種下肢矯形手術方法。
2 結果
35 075 例患者中,男 20 458 例(58.33%)、女 14 617 例(41.67%);男女比例 1.4∶ 1。年齡 1~82 歲,平均 20.5 歲;患者主要集中于 11~25 歲,達 19 363 例(55.20%);詳細年齡分布見表 1。患者來自全國 33 個地區及國外 12 個國家(表 2、3)。病因病種包括神經、遺傳、代謝、創傷后遺癥、先天性、血管、淋巴、皮膚、內分泌、醫源性等 202 個,橫跨內、外、婦、兒、神經、血液、腫瘤、皮膚、免疫等 10 余個不同學科,幾乎涵蓋了骨科所有亞學科(表 4~17)。主要病種包括脊髓灰質炎后遺癥、腦性癱瘓后遺癥、創傷后遺癥、脊柱裂后遺癥、膝內翻及膝外翻、先天性馬蹄內翻足(表 18)。
 表1
                患者年齡分布
		 	
		 			 				Table1.
    			Age distribution
			
						表1
                患者年齡分布
		 	
		 			 				Table1.
    			Age distribution
       		
       				 表2
                中國患者地區分布
		 	
		 			 				Table2.
    			Region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patients
			
						表2
                中國患者地區分布
		 	
		 			 				Table2.
    			Region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patients
       		
       				 表3
                國外患者地區分布
		 	
		 			 				Table3.
    			Region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patients
			
						表3
                國外患者地區分布
		 	
		 			 				Table3.
    			Region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patients
       		
       				 表4
                中樞神經源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4.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central nervous disease seaqulea
			
						表4
                中樞神經源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4.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central nervous disease seaqulea
       		
       				 表17
                社會原因與病因不明的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7.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social   reason or others
			
						表17
                社會原因與病因不明的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7.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social   reason or others
       		
       				 表18
                患者最多的前 20 個病種
		 	
		 			 				Table18.
    			Distribution of diseases involved(Top 20)
			
						表18
                患者最多的前 20 個病種
		 	
		 			 				Table18.
    			Distribution of diseases involved(Top 20)
       		
       				 表5
                周圍神經源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5.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peripheral nervous disease seaqulea
			
						表5
                周圍神經源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5.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peripheral nervous disease seaqulea
       		
       				 表6
                先天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6.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congenital deformity
			
						表6
                先天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6.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congenital deformity
       		
       				 表7
                遺傳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7.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genetic diseases
			
						表7
                遺傳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7.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genetic diseases
       		
       				 表8
                細菌感染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8.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bacterial infection diseases
			
						表8
                細菌感染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8.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bacterial infection diseases
       		
       				 表9
                病毒及真菌感染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9.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virus and fungal infections
			
						表9
                病毒及真菌感染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9.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virus and fungal infections
       		
       				 表10
                創傷和燒傷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0.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trauma   and burn injury
			
						表10
                創傷和燒傷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0.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trauma   and burn injury
       		
       				 表11
                代謝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1.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meta  bolic diseases
			
						表11
                代謝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1.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meta  bolic diseases
       		
       				 表12
                自身免疫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2.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autoim  mune diseases
			
						表12
                自身免疫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2.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autoim  mune diseases
       		
       				 表13
                腫瘤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3.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tumors
			
						表13
                腫瘤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3.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tumors
       		
       				 表14
                血管及血液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4.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vascular   disease and blood disease
			
						表14
                血管及血液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4.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vascular   disease and blood disease
       		
       				 表15
                骨關節勞損性及退行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5.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skeletal   strain and degeneration
			
						表15
                骨關節勞損性及退行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5.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skeletal   strain and degeneration
       		
       				 表16
                肌肉病變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6.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muscular   disease
			
						表16
                肌肉病變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6.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muscular   disease
       		
       				1978 年—2018 年手術例數見圖 1。手術部位上肢 575 例(1.64%),下肢 33 259 例(94.82%),頸部、脊柱等 1 242 例(3.54%)。據統計,40 年間秦泗河矯形外科共使用手術方法 280 種,包括肌腱/筋膜松解術、肌腱轉位動力平衡術、截骨術、骨延長術、關節固定術、骨牽引術、支具輔助牽伸術等(表 19)。采用矯形手術聯合骨外固定技術 8 702 例,其中 Ilizarov 環形外固定 3 696 例、組合式等外固定器 5 006 例。
 圖1
				1978年—2018年歷年手術例數
			
												
				Figure1.
				Surgical cases from 1978 to 2018
						
				圖1
				1978年—2018年歷年手術例數
			
												
				Figure1.
				Surgical cases from 1978 to 2018
			
								 表19
                臨床應用最多的前 20 種下肢矯形手術方法
		 	
		 			 				Table19.
    			Surgical method applied(Top 20)
			
						表19
                臨床應用最多的前 20 種下肢矯形手術方法
		 	
		 			 				Table19.
    			Surgical method applied(Top 20)
       		
       				3 討論
秦泗河醫師自 1978 年 5 月在山東萊蕪苗山鎮醫院順利實施了 1 例馬蹄內翻足畸形矯正術,由此走上了矯形外科之路[1]。從開始實施矯形外科手術起,他就形成一個習慣,凡是經他和他的醫師團隊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前需常規填寫 1 份自行設計的矯形外科檢查表,每 100 份裝訂成 1 本并保管存檔。40 年間雖然變換了多個工作單位,但積累矯形外科手術病例資料的習慣從未改變。自 2013 年起開始電子化錄入病例及其圖片資料,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錄入手術病例達 35 075 例,涉及下肢及足踝畸形矯正患者占 94.82%。其中不乏由全國各大醫院骨科轉至秦泗河矯形外科的嚴重、復雜下肢殘缺畸形患者,既豐富了病例資料數據庫,更提高了秦泗河及其團隊的臨床智慧、手術技能與辯證思考能力。一些先天性、遺傳性、代謝性、后天獲得性的重度復雜肢體畸形殘缺類型在國際上具有代表意義,也吸引了部分境外患者前來就醫。這些四肢殘缺畸形的臨床資料是中國醫學界,尤其是下肢畸形外科領域的一筆財富。
通過對 35 075 例患者臨床資料的初步分析,我們發現男性就診患者明顯多于女性,可能與中國長期實行計劃生育,農村家庭更重視男孩,其肢體畸形殘疾能獲得更多治療機會有關。患者年齡段跨度大,但集中在青少年,其中 6~30 歲就診患者占 81.71%,可見青少年四肢畸形,尤其是下肢畸形,是接受矯形手術治療的主要人群,與該年齡段患者運動量大,參與社會活動需求高,有強烈恢復健康和改善功能需求相關。1988 年—1994 年年手術量最多,該期間正值國家實施小兒麻痹后遺癥挽救性手術康復,秦泗河同時兼任黑龍江省和北京市兩個小兒麻痹后遺癥矯治中心主任,主持兩個省市手術矯治任務。從地域分布看黑龍江省手術患者 7 471 例,占全部患者的 21.30%,與秦泗河曾在黑龍江省工作 5 年并實施大量手術有關。矯形外科治療范圍幾乎涵蓋了所有肢體畸形及骨病,肢體畸形殘疾疾病種類橫跨內、外、婦、兒、神經、血液、腫瘤、皮膚、免疫等十余個學科,涵蓋了骨科幾乎所有亞學科,達 202 個病種,還有部分下肢畸形難以確定病因與病種。患者數量最多的前 6 個病種是脊髓灰質炎后遺癥、腦性癱瘓后遺癥、創傷后遺癥、脊柱裂后遺癥、膝內翻及膝外翻、先天性馬蹄內翻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肢畸形外科主要病種的發病情況。2000 年后國家進入無脊髓灰質炎狀態,疾病譜中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有逐漸被腦性癱瘓、創傷后遺四肢畸形及脊柱裂后遺下肢畸形取代的趨勢。矯形外科手術方式達 280 種,涵蓋了肌腱/筋膜松解術、肌腱轉位動力平衡術、截骨術、骨延長術、關節固定術、骨牽引術、支具輔助牽伸術等,應用最多的手術包括跟腱延長術、股骨髁上截骨術、跟距關節融合術、脛腓骨截骨術、跖腱膜松解術及腓骨長肌移位代跟腱術,這與治療的病因病種以足踝畸形及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最多有關[2-3]。這些手術與 Ilizarov 外固定技術聯合應用是矯形外科治療史上的革命性改變,極大提高了手術安全性和療效[4-6]。其中成骨不全、硬皮病、先天性脛側半肢畸形等疾病的治療全部使用或多部位使用外固定器,罹患這些疾病的患者多拒絕截肢、輾轉求醫。外固定技術在這些疾病治療中的成功運用,表明其在少見、罕見疾病所致復雜畸形治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秦泗河矯形外科團隊立足中國土地,吸收東西方文化,40 年來對肢體畸形殘疾外科矯治不斷探索、實踐和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與踐行“骨科自然重建理念”[7],反過來指導矯形外科臨床實踐,形成了鮮明特色秦泗河風格的矯形外科技術理論體系。因治療畸形多為下肢殘缺畸形,進而總結了成熟的矯形外科技術解決方案,并由此催生出一個全新的學科——下肢重建外科(或下肢畸形矯正與功能重建外科),其特點為醫療模式體現“智慧臨床、快樂骨科”。大道至簡,講求運動中治療的靜態平衡、動態平衡,能用相對簡單的診療手段,治愈嚴重復雜的四肢畸形與殘缺,使數百例爬行、蹲移或依靠輪椅代步的肢體殘障患者直立行走,救治了一批瀕臨截肢的下肢殘缺畸形。
秦泗河矯形外科 35 075 例肢體畸形患者資料是中國矯形外科、肢體殘障醫學的一個寶庫,初步統計結果反映了目前能夠通過矯形手術治療的肢體殘缺畸形病因、病種、人群特點和手術方法等概況。這些資料有待進一步挖掘、研究和分類整理,對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下肢形態與功能重建外科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作者貢獻:秦泗河負責科研設計及實施、文章撰寫;郭保逢負責文章撰寫;臧建成負責科研設計及實施、數據收集整理及統計分析、文章撰寫;焦紹鋒負責科研設計及實施;王一嵐、李艷負責數據收集整理及統計分析。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在課題研究和文章撰寫過程中不存在利益沖突。
機構倫理問題:研究方案經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附屬康復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中國殘聯[2012]25 號發布的 2010 年全國殘疾人普查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殘疾人口 8 502 萬,其中肢體殘疾 2 472 萬。肢體殘疾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參與社會活動,合理的矯形外科治療能極大改善部分患者肢體殘疾程度。秦泗河矯形外科團隊自 1978 年開始,40 年來手術矯治 35 075 例肢體畸形殘疾患者,為了便于檢索查閱,2018 年底建立了包括患者臨床治療數據及影像資料的電子數據庫。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數據庫資料,從矯形外科臨床視角認識目前我國肢體畸形殘疾人群特點、病因、病種及矯形手術治療現狀。
1 資料與方法
回顧分析 1978 年 5 月 25 日—2018 年 12 月 31 日手術矯治的 35 075 例患者臨床資料。對患者性別、手術時年齡分布、地區分布、病因病種構成、畸形特點、手術部位、矯治手術方法等進行統計。其中,每個患者住院 1 次記為 1 個病例,1 次住院期間實施 1 次以上手術,仍按 1 個病例統計;不同時間多次住院手術,則記為多個病例。依據病因學進行匯總、分類,確定導致肢體畸形殘疾的疾病種類,統計結果按照現行的臨床學科分屬,包括神經源性疾病(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先天性與遺傳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細菌、病毒及真菌)、創傷和燒傷、免疫代謝性疾病、腫瘤、血管及血液性疾病、骨關節勞損性及退行性疾病、肌肉病變性疾病、其他少見病因所致疾病等。總結患者例數排名前 20 的病種、臨床應用最多的前 20 種下肢矯形手術方法。
2 結果
35 075 例患者中,男 20 458 例(58.33%)、女 14 617 例(41.67%);男女比例 1.4∶ 1。年齡 1~82 歲,平均 20.5 歲;患者主要集中于 11~25 歲,達 19 363 例(55.20%);詳細年齡分布見表 1。患者來自全國 33 個地區及國外 12 個國家(表 2、3)。病因病種包括神經、遺傳、代謝、創傷后遺癥、先天性、血管、淋巴、皮膚、內分泌、醫源性等 202 個,橫跨內、外、婦、兒、神經、血液、腫瘤、皮膚、免疫等 10 余個不同學科,幾乎涵蓋了骨科所有亞學科(表 4~17)。主要病種包括脊髓灰質炎后遺癥、腦性癱瘓后遺癥、創傷后遺癥、脊柱裂后遺癥、膝內翻及膝外翻、先天性馬蹄內翻足(表 18)。
 表1
                患者年齡分布
		 	
		 			 				Table1.
    			Age distribution
			
						表1
                患者年齡分布
		 	
		 			 				Table1.
    			Age distribution
       		
       				 表2
                中國患者地區分布
		 	
		 			 				Table2.
    			Region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patients
			
						表2
                中國患者地區分布
		 	
		 			 				Table2.
    			Region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patients
       		
       				 表3
                國外患者地區分布
		 	
		 			 				Table3.
    			Region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patients
			
						表3
                國外患者地區分布
		 	
		 			 				Table3.
    			Region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patients
       		
       				 表4
                中樞神經源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4.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central nervous disease seaqulea
			
						表4
                中樞神經源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4.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central nervous disease seaqulea
       		
       				 表17
                社會原因與病因不明的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7.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social   reason or others
			
						表17
                社會原因與病因不明的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7.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social   reason or others
       		
       				 表18
                患者最多的前 20 個病種
		 	
		 			 				Table18.
    			Distribution of diseases involved(Top 20)
			
						表18
                患者最多的前 20 個病種
		 	
		 			 				Table18.
    			Distribution of diseases involved(Top 20)
       		
       				 表5
                周圍神經源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5.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peripheral nervous disease seaqulea
			
						表5
                周圍神經源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5.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peripheral nervous disease seaqulea
       		
       				 表6
                先天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6.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congenital deformity
			
						表6
                先天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6.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congenital deformity
       		
       				 表7
                遺傳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7.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genetic diseases
			
						表7
                遺傳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7.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genetic diseases
       		
       				 表8
                細菌感染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8.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bacterial infection diseases
			
						表8
                細菌感染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8.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bacterial infection diseases
       		
       				 表9
                病毒及真菌感染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9.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virus and fungal infections
			
						表9
                病毒及真菌感染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9.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virus and fungal infections
       		
       				 表10
                創傷和燒傷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0.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trauma   and burn injury
			
						表10
                創傷和燒傷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0.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trauma   and burn injury
       		
       				 表11
                代謝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1.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meta  bolic diseases
			
						表11
                代謝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1.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meta  bolic diseases
       		
       				 表12
                自身免疫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2.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autoim  mune diseases
			
						表12
                自身免疫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2.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autoim  mune diseases
       		
       				 表13
                腫瘤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3.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tumors
			
						表13
                腫瘤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3.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tumors
       		
       				 表14
                血管及血液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4.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vascular   disease and blood disease
			
						表14
                血管及血液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4.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vascular   disease and blood disease
       		
       				 表15
                骨關節勞損性及退行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5.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skeletal   strain and degeneration
			
						表15
                骨關節勞損性及退行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5.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skeletal   strain and degeneration
       		
       				 表16
                肌肉病變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6.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muscular   disease
			
						表16
                肌肉病變性疾病致肢體畸形構成
		 	
		 			 				Table16.
    			Case distribution of limb deformity caused by muscular   disease
       		
       				1978 年—2018 年手術例數見圖 1。手術部位上肢 575 例(1.64%),下肢 33 259 例(94.82%),頸部、脊柱等 1 242 例(3.54%)。據統計,40 年間秦泗河矯形外科共使用手術方法 280 種,包括肌腱/筋膜松解術、肌腱轉位動力平衡術、截骨術、骨延長術、關節固定術、骨牽引術、支具輔助牽伸術等(表 19)。采用矯形手術聯合骨外固定技術 8 702 例,其中 Ilizarov 環形外固定 3 696 例、組合式等外固定器 5 006 例。
 圖1
				1978年—2018年歷年手術例數
			
												
				Figure1.
				Surgical cases from 1978 to 2018
						
				圖1
				1978年—2018年歷年手術例數
			
												
				Figure1.
				Surgical cases from 1978 to 2018
			
								 表19
                臨床應用最多的前 20 種下肢矯形手術方法
		 	
		 			 				Table19.
    			Surgical method applied(Top 20)
			
						表19
                臨床應用最多的前 20 種下肢矯形手術方法
		 	
		 			 				Table19.
    			Surgical method applied(Top 20)
       		
       				3 討論
秦泗河醫師自 1978 年 5 月在山東萊蕪苗山鎮醫院順利實施了 1 例馬蹄內翻足畸形矯正術,由此走上了矯形外科之路[1]。從開始實施矯形外科手術起,他就形成一個習慣,凡是經他和他的醫師團隊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前需常規填寫 1 份自行設計的矯形外科檢查表,每 100 份裝訂成 1 本并保管存檔。40 年間雖然變換了多個工作單位,但積累矯形外科手術病例資料的習慣從未改變。自 2013 年起開始電子化錄入病例及其圖片資料,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錄入手術病例達 35 075 例,涉及下肢及足踝畸形矯正患者占 94.82%。其中不乏由全國各大醫院骨科轉至秦泗河矯形外科的嚴重、復雜下肢殘缺畸形患者,既豐富了病例資料數據庫,更提高了秦泗河及其團隊的臨床智慧、手術技能與辯證思考能力。一些先天性、遺傳性、代謝性、后天獲得性的重度復雜肢體畸形殘缺類型在國際上具有代表意義,也吸引了部分境外患者前來就醫。這些四肢殘缺畸形的臨床資料是中國醫學界,尤其是下肢畸形外科領域的一筆財富。
通過對 35 075 例患者臨床資料的初步分析,我們發現男性就診患者明顯多于女性,可能與中國長期實行計劃生育,農村家庭更重視男孩,其肢體畸形殘疾能獲得更多治療機會有關。患者年齡段跨度大,但集中在青少年,其中 6~30 歲就診患者占 81.71%,可見青少年四肢畸形,尤其是下肢畸形,是接受矯形手術治療的主要人群,與該年齡段患者運動量大,參與社會活動需求高,有強烈恢復健康和改善功能需求相關。1988 年—1994 年年手術量最多,該期間正值國家實施小兒麻痹后遺癥挽救性手術康復,秦泗河同時兼任黑龍江省和北京市兩個小兒麻痹后遺癥矯治中心主任,主持兩個省市手術矯治任務。從地域分布看黑龍江省手術患者 7 471 例,占全部患者的 21.30%,與秦泗河曾在黑龍江省工作 5 年并實施大量手術有關。矯形外科治療范圍幾乎涵蓋了所有肢體畸形及骨病,肢體畸形殘疾疾病種類橫跨內、外、婦、兒、神經、血液、腫瘤、皮膚、免疫等十余個學科,涵蓋了骨科幾乎所有亞學科,達 202 個病種,還有部分下肢畸形難以確定病因與病種。患者數量最多的前 6 個病種是脊髓灰質炎后遺癥、腦性癱瘓后遺癥、創傷后遺癥、脊柱裂后遺癥、膝內翻及膝外翻、先天性馬蹄內翻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肢畸形外科主要病種的發病情況。2000 年后國家進入無脊髓灰質炎狀態,疾病譜中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有逐漸被腦性癱瘓、創傷后遺四肢畸形及脊柱裂后遺下肢畸形取代的趨勢。矯形外科手術方式達 280 種,涵蓋了肌腱/筋膜松解術、肌腱轉位動力平衡術、截骨術、骨延長術、關節固定術、骨牽引術、支具輔助牽伸術等,應用最多的手術包括跟腱延長術、股骨髁上截骨術、跟距關節融合術、脛腓骨截骨術、跖腱膜松解術及腓骨長肌移位代跟腱術,這與治療的病因病種以足踝畸形及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最多有關[2-3]。這些手術與 Ilizarov 外固定技術聯合應用是矯形外科治療史上的革命性改變,極大提高了手術安全性和療效[4-6]。其中成骨不全、硬皮病、先天性脛側半肢畸形等疾病的治療全部使用或多部位使用外固定器,罹患這些疾病的患者多拒絕截肢、輾轉求醫。外固定技術在這些疾病治療中的成功運用,表明其在少見、罕見疾病所致復雜畸形治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秦泗河矯形外科團隊立足中國土地,吸收東西方文化,40 年來對肢體畸形殘疾外科矯治不斷探索、實踐和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與踐行“骨科自然重建理念”[7],反過來指導矯形外科臨床實踐,形成了鮮明特色秦泗河風格的矯形外科技術理論體系。因治療畸形多為下肢殘缺畸形,進而總結了成熟的矯形外科技術解決方案,并由此催生出一個全新的學科——下肢重建外科(或下肢畸形矯正與功能重建外科),其特點為醫療模式體現“智慧臨床、快樂骨科”。大道至簡,講求運動中治療的靜態平衡、動態平衡,能用相對簡單的診療手段,治愈嚴重復雜的四肢畸形與殘缺,使數百例爬行、蹲移或依靠輪椅代步的肢體殘障患者直立行走,救治了一批瀕臨截肢的下肢殘缺畸形。
秦泗河矯形外科 35 075 例肢體畸形患者資料是中國矯形外科、肢體殘障醫學的一個寶庫,初步統計結果反映了目前能夠通過矯形手術治療的肢體殘缺畸形病因、病種、人群特點和手術方法等概況。這些資料有待進一步挖掘、研究和分類整理,對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下肢形態與功能重建外科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作者貢獻:秦泗河負責科研設計及實施、文章撰寫;郭保逢負責文章撰寫;臧建成負責科研設計及實施、數據收集整理及統計分析、文章撰寫;焦紹鋒負責科研設計及實施;王一嵐、李艷負責數據收集整理及統計分析。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在課題研究和文章撰寫過程中不存在利益沖突。
機構倫理問題:研究方案經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附屬康復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