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剛, 曾羿. 醫用型可吸收止血材料在骨科手術中止血的應用進展.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11): 1421-1426. doi: 10.7507/1002-1892.202405068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術中廣泛出血和滲血是骨科手術常見問題,也是導致手術失敗的重要原因。骨科手術圍術期大量失血會增加術后貧血發生率及同種異體輸血率[1-6],導致患者康復鍛煉時間推遲,生活質量降低,甚至死亡[7-8];同種異體輸血存在輸血相關不良事件、疾病傳染風險,還會造成血液資源緊張、增加社會醫療負擔[9]。目前臨床常用的止血方法有靜脈使用止血藥物、敷料加壓包扎、縫線結扎、電凝、止血帶等。隨著加速康復理念的實踐和應用,對圍術期止血要求不斷提高,在常規止血技術無法有效滿足臨床需求的情況下,促使了輔助醫用型可吸收止血材料(medical absorbable haemostatic material,MAHM)的研究與發展。
MAHM是一種能夠實現止血功能并在人體內逐漸降解吸收的材料,通常由天然或合成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特性,用于創面局部止血,可以減少圍術期總失血量[10]。不同類型MAHM具有不同的性質、止血機制及止血效果[11]。目前尚無MAHM用于骨科手術止血進展的相關文獻報道。本文將對MAHM的性質、種類、止血機制及其用于骨科手術止血情況進行綜述,為臨床止血方案制定提供參考。
1 MAHM的分類
MAHM根據生物相容性可分為氧化纖維素/氧化再生纖維素類材料、殼聚糖及其衍生物類材料、淀粉類材料、膠原蛋白及明膠類材料和纖維蛋白膠類材料等(圖1)。不同類型MAHM用于體內局部止血的機制和效果均不同。

1.1 氧化纖維素/氧化再生纖維素類材料
氧化纖維素/氧化再生纖維素是一種天然多聚糖類物質,具有良好的親水性、吸水能力、滲透性及抗拉強度,在體內不會對周圍組織產生損害,同時降解產物無毒性,2~7 d吸收、4~8周內完全降解,用于外科可有效減少術后隱性出血量,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局部止血材料[12-13]。但其止血效果和安全性與出血部位、劑量大小、止血后是否移除材料密切相關,不合理使用會導致臨床不良事件。李玉基等[14]對MAUDE數據庫中速即紗(一種氧化纖維素/氧化再生纖維素類材料)不良事件報告分析,發現感染是速即紗術后最常見并發癥,其次為不完全吸收、壓迫周圍血管神經、過敏反應、免疫排斥反應等。Franceschini[15]對氧化再生纖維素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進行了一項綜述分析,報道了病灶感染、過敏反應是其術后常見問題,臨床通常表現為皮膚炎癥、濕疹和膿腫等,警示醫生在臨床中要合理使用。
氧化纖維素/氧化再生纖維素類材料的止血機制復雜,主要通過物理和化學兩方面發揮作用[13]。在物理方面,氧化纖維素聚集血液中的蛋白質、血小板、紅細胞和其他活性成分,同時自身吸水成膠凍狀形態,物理機械壓迫血管出血部位進而止血[16-20]。在化學方面,氧化纖維素羧基降低血液pH值,使血小板非特異性聚集,同時氧化血紅蛋白為血紅素并釋放Fe3+,加速血小板聚集、黏附,形成血栓進而止血[12,21],適用于凝血功能異常患者。Hu等[12]對纖維素類止血材料在人群中的應用進行了一項Meta分析,指出氧化纖維素/氧化再生纖維素類材料在凝血功能障礙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1.2 殼聚糖及其衍生物類材料
殼聚糖是一種含有氨基陽離子的多聚糖材料,由甲殼素脫乙酰化制備而成,單一成分的殼聚糖韌性和水溶性差,對于嚴重出血止血效果不穩定[22]。因此對其進行改性,找到合適的復合物或衍生物至關重要。殼聚糖可通過與膠原蛋白、凝血酶、止血中藥等促凝物質復合進行改性,也可通過羧化、酰化、季銨化等制備其衍生物。經改性后的殼聚糖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止血性、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但在組織中易發生炎癥反應、溶血等,是用于各類傷口局部止血的第二大類材料[23-24]。Wang等[24]對殼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醫學中的應用進行綜述,指出改性后的殼聚糖明顯優于其殼聚糖單體,但需要合理使用,不合理使用同樣存在感染、過敏反應、不完全吸收等問題[25]。
殼聚糖類材料的止血機制與紅細胞、血小板、凝血系統密切相關。帶正電荷的殼聚糖與紅細胞膜表面帶負電荷的神經氨酸結合,使紅細胞聚集,物理刺激血管收縮,同時自身吸水成膠凍狀機械壓迫止血[26-28];也可通過蛋白質介導血小板聚集,形成復合物,同時激活血小板釋放生長因子和轉化因子,共同加速血小板聚集、黏附,形成止血血栓[29];還可將蛋白變性,或將非活性分子裂解為活性蛋白和多肽,與凝血酶原、組織因子結合,激活內、外源性凝血途徑共同止血[30]。該類材料適用于凝血功能異常患者。
1.3 淀粉類材料
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合物,來源于天然植物,未經改性的淀粉吸水性、黏附性、止血性能差,限制了其使用范圍。通過酶解和交聯反應可以改變淀粉性能,使其具有高孔隙率,發揮止血功能。其止血機制主要通過多聚糖顆粒表面微孔吸取血液中的成分,將紅細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纖維蛋白等物質聚集在顆粒表面,機械封堵血管破口[31];同時使聚合物上的血小板、纖維蛋白、凝血因子濃度升高,加強內源性凝血過程[32],對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無激活或促進作用,主要通過機械封堵達到止血功能,適用于凝血功能異常患者局部止血。其止血形式多樣,可以分為止血粉末、海綿和凝膠。Ko等[33]對羧甲基商用淀粉與傳統止血粉止血性能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加用鈣劑的羧甲基商用淀粉止血效果更好。雖有良好的止血能力,但其在止血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熱量,易導致傷口局部炎癥,降解后會使患者血糖升高,因此該類材料不適用于糖尿病患者[34],需要合理評估使用。
1.4 膠原蛋白及明膠類材料
膠原蛋白是哺乳動物細胞外基質中分布最為廣泛的一種蛋白,種類繁多,Ⅰ型膠原蛋白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止血性能,常被用于局部止血。林振華等[35]對膠原止血海綿在豬肝臟出血模型中的止血效果進行研究,并與普通紗布進行比較,發現前者止血時間及出血量更少。鄭江等[36]探究了可即邦醫用明膠海綿在脛骨骨折術中的止血效果,發現與未使用醫用海綿的空白組相比,局部使用醫用明膠海綿組術中失血更少,術后骨折愈合更佳。
膠原蛋白及明膠類材料在體內通過促進肉芽組織生成,激活巨噬細胞吞噬功能,達有效止血目的,但因免疫原性差,用于機體常引起發熱、過敏反應和感染等并發癥,導致其臨床應用受限[37]。血管破壞后,內皮細胞下的膠原暴露,可促使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誘導血栓形成進而止血[38]。此外,膠原還可與凝血因子Ⅸ相互作用,激活Ⅻ因子,啟動內源性凝血途徑止血[39]。因此該類止血材料適用于凝血功能正常患者。
1.5 纖維蛋白膠類材料
纖維蛋白膠是一種可吸收降解的蛋白類材料,具有止血和促進傷口愈合功能,主要由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及其他生物因子組成,穩定性受氯化鈣和抑肽酶影響。其形式多樣,可分為海綿型、膠體型、液體等。楊立宇等[40]對纖維蛋白黏合劑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止血效果進行Meta分析,發現纖維蛋白黏合劑能降低術后輸血和引流量,可以安全使用;使用和儲存時需避免高溫,以免導致結果變性。李清正等[41]探究了溫度對膠原蛋白結果的影響,發現隨著溫度升高,材料發生構象改變,影響其功能。
纖維蛋白膠類材料的止血優點在于不依賴人體凝血系統,但因其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免疫原性差,用于體內易引發免疫反應;用于腹部手術時,易與周圍組織粘連,導致腸梗阻。其止血機制主要為模擬生理凝血級聯反應終末階段止血[20],當與血液接觸時,凝血酶剪切纖維蛋白原為纖維蛋白單體,同時凝血酶與鈣離子激活凝血因子Ⅷ,激活的凝血因子Ⅷ凝集纖維蛋白單體,形成纖維蛋白塊發揮功能止血。該類材料適用于凝血功能正常患者。
2 MAHM在骨科手術中的應用
MAHM在骨科手術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其優點在于可快速止血、減少術后出血和滲血,同時避免了對創面的二次損傷。其種類繁多,不同材料在不同骨科手術中的應用進展不同(圖2),具體介紹如下。

2.1 髖、膝關節置換手術
關節置換術是治療終末期關節疾病的“金標準”,但圍術期失血量大,術后并發癥多,嚴重影響患者預后。使用MAHM能有效減少圍術期出血量,且不增加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及肺栓塞形成風險。姚晨等[42]對殼聚糖基可吸收止血非織布在髖關節置換術中止血效果進行研究,與局部使用止血藥物氨甲環酸對比術后出血情況,發現殼聚糖基可吸收止血非織布能有效減少患者術后軟組織出血,建議將其置于肌肉軟組織表面、闊筋膜深面來減少軟組織來源的失血。趙志虎等[43]對局部纖維蛋白膠在全髖關節置換術中止血效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Meta分析,發現局部使用纖維蛋白膠可以有效減少患者圍術期總失血量、術后引流量、血紅蛋白下降值,且不增加血栓形成及感染等風險,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髖關節置換術止血方法。Li等[44]對氧化再生纖維素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研究,與膝關節未使用任何止血藥物對比,發現氧化可再生纖維素在體內止血有效,可有效減少患者術后出血,是預防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失血的一種潛在方法。
2.2 脊柱手術
隨著人口老齡化及生活方式改變,脊柱疾病發生率越來越高[45]。手術治療能有效緩患者疼痛,矯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穩定性。但因脊柱手術術中視野狹小,并常需要截骨,外科常規止血方法難以有效控制出血,合理選用可吸收止血材料不僅可以保持視野清晰,還能減少圍術期失血。Ma等[46]對可吸收止血流體明膠(Surgiflo)、可吸收海綿在腰椎后路手術中的止血效果進行比較,發現Surgiflo組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均少于可吸收海綿組,認為在腰椎后路手術中Surgiflo是一種更佳的止血方案。李廣州等[47]對可吸收止血流體明膠和可吸收明膠海綿在頸椎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中的止血效果進行研究,發現可吸收流體明膠止血效果更佳,還能減少手術時間,是一種安全并且效果優于傳統止血方式的止血材料。Ramirez等[48]回顧性分析了40 335例成人脊柱手術中使用流動止血劑的情況,比較了使用Floseal流動止血劑和固定劑明膠海綿的失血量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發現術中使用Floseal流動止血劑止血可降低術后輸血量和失血并發癥。李楠等[49]對氧化再生纖維素、可吸收海綿在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融合術止血效果進行評價,發現氧化再生纖維素相比于可吸收海綿能進一步減少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提高了手術安全性。
2.3 創傷骨科手術
骨折內固定術是創傷骨科常見手術方式,可維持骨折穩定,提高骨折愈合率。但對于復雜骨折患者,往往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大,常規傳統止血方法不僅不能滿足止血要求,還會增加手術時間及術后感染風險。術中及時使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可以減少圍術期失血。李勇[50]對可吸收止血微球在四肢骨折手術中的止血效果進行研究,與傳統止血方法對比,發現可吸收止血微球組術中出血量更少,止血效果更優,認為其在四肢骨折內固定術中止血有效,是減少術中出血的新方法。徐詣等[51]對速即紗止血紗布在鎖骨骨折內固定術中的止血效果進行觀察,比較了兩組患者術后2周切口情況及肩關節功能評分,發現常規外科止血組術后發生肩部腫脹患者明顯多于可吸收止血材料組,表明可吸收止血材料在鎖骨骨折內固定術后可以減少切口滲血、促進切口及其周圍軟組織愈合。
3 總結與展望
MAHM應用于骨科手術術中止血具有重要價值,合理選擇止血材料類型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圍術期失血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氧化纖維素/氧化再生纖維素、淀粉、殼聚糖等多糖類止血材料多為物理機械止血,適用于凝血功能異常者;膠原蛋白、明膠、纖維蛋白等蛋白質類止血材料多通過影響內、外源性凝血途徑止血,適用于凝血功能正常患者。因此,在選擇止血材料時需要結合患者的凝血功能情況綜合考慮。但止血材料對于機體而言始終是異物,使用仍存在感染、過敏反應等風險,故需要慎重使用、擇優選擇。
良好的止血材料應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吸收、無免疫原性、無感染性等優點,才能被用于臨床止血。不同止血材料具有不同的止血機制和效果,均有各自適用范圍。然而,目前單一類型MAHM不能同時滿足以上所有要求,導致其臨床應用受限。故未來對MAHM的研究應從其不足出發,充分挖掘除止血以外的其他功能,如具備抗感染、促進骨愈合、抗過敏反應等功能的復合材料。
利益沖突 在課題研究和文章撰寫過程中不存在利益沖突;經費支持沒有影響文章觀點及報道
作者貢獻聲明 王剛:文獻檢索,文章構思及撰寫;曾羿:文章修改及審核
術中廣泛出血和滲血是骨科手術常見問題,也是導致手術失敗的重要原因。骨科手術圍術期大量失血會增加術后貧血發生率及同種異體輸血率[1-6],導致患者康復鍛煉時間推遲,生活質量降低,甚至死亡[7-8];同種異體輸血存在輸血相關不良事件、疾病傳染風險,還會造成血液資源緊張、增加社會醫療負擔[9]。目前臨床常用的止血方法有靜脈使用止血藥物、敷料加壓包扎、縫線結扎、電凝、止血帶等。隨著加速康復理念的實踐和應用,對圍術期止血要求不斷提高,在常規止血技術無法有效滿足臨床需求的情況下,促使了輔助醫用型可吸收止血材料(medical absorbable haemostatic material,MAHM)的研究與發展。
MAHM是一種能夠實現止血功能并在人體內逐漸降解吸收的材料,通常由天然或合成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特性,用于創面局部止血,可以減少圍術期總失血量[10]。不同類型MAHM具有不同的性質、止血機制及止血效果[11]。目前尚無MAHM用于骨科手術止血進展的相關文獻報道。本文將對MAHM的性質、種類、止血機制及其用于骨科手術止血情況進行綜述,為臨床止血方案制定提供參考。
1 MAHM的分類
MAHM根據生物相容性可分為氧化纖維素/氧化再生纖維素類材料、殼聚糖及其衍生物類材料、淀粉類材料、膠原蛋白及明膠類材料和纖維蛋白膠類材料等(圖1)。不同類型MAHM用于體內局部止血的機制和效果均不同。

1.1 氧化纖維素/氧化再生纖維素類材料
氧化纖維素/氧化再生纖維素是一種天然多聚糖類物質,具有良好的親水性、吸水能力、滲透性及抗拉強度,在體內不會對周圍組織產生損害,同時降解產物無毒性,2~7 d吸收、4~8周內完全降解,用于外科可有效減少術后隱性出血量,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局部止血材料[12-13]。但其止血效果和安全性與出血部位、劑量大小、止血后是否移除材料密切相關,不合理使用會導致臨床不良事件。李玉基等[14]對MAUDE數據庫中速即紗(一種氧化纖維素/氧化再生纖維素類材料)不良事件報告分析,發現感染是速即紗術后最常見并發癥,其次為不完全吸收、壓迫周圍血管神經、過敏反應、免疫排斥反應等。Franceschini[15]對氧化再生纖維素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進行了一項綜述分析,報道了病灶感染、過敏反應是其術后常見問題,臨床通常表現為皮膚炎癥、濕疹和膿腫等,警示醫生在臨床中要合理使用。
氧化纖維素/氧化再生纖維素類材料的止血機制復雜,主要通過物理和化學兩方面發揮作用[13]。在物理方面,氧化纖維素聚集血液中的蛋白質、血小板、紅細胞和其他活性成分,同時自身吸水成膠凍狀形態,物理機械壓迫血管出血部位進而止血[16-20]。在化學方面,氧化纖維素羧基降低血液pH值,使血小板非特異性聚集,同時氧化血紅蛋白為血紅素并釋放Fe3+,加速血小板聚集、黏附,形成血栓進而止血[12,21],適用于凝血功能異常患者。Hu等[12]對纖維素類止血材料在人群中的應用進行了一項Meta分析,指出氧化纖維素/氧化再生纖維素類材料在凝血功能障礙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1.2 殼聚糖及其衍生物類材料
殼聚糖是一種含有氨基陽離子的多聚糖材料,由甲殼素脫乙酰化制備而成,單一成分的殼聚糖韌性和水溶性差,對于嚴重出血止血效果不穩定[22]。因此對其進行改性,找到合適的復合物或衍生物至關重要。殼聚糖可通過與膠原蛋白、凝血酶、止血中藥等促凝物質復合進行改性,也可通過羧化、酰化、季銨化等制備其衍生物。經改性后的殼聚糖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止血性、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但在組織中易發生炎癥反應、溶血等,是用于各類傷口局部止血的第二大類材料[23-24]。Wang等[24]對殼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醫學中的應用進行綜述,指出改性后的殼聚糖明顯優于其殼聚糖單體,但需要合理使用,不合理使用同樣存在感染、過敏反應、不完全吸收等問題[25]。
殼聚糖類材料的止血機制與紅細胞、血小板、凝血系統密切相關。帶正電荷的殼聚糖與紅細胞膜表面帶負電荷的神經氨酸結合,使紅細胞聚集,物理刺激血管收縮,同時自身吸水成膠凍狀機械壓迫止血[26-28];也可通過蛋白質介導血小板聚集,形成復合物,同時激活血小板釋放生長因子和轉化因子,共同加速血小板聚集、黏附,形成止血血栓[29];還可將蛋白變性,或將非活性分子裂解為活性蛋白和多肽,與凝血酶原、組織因子結合,激活內、外源性凝血途徑共同止血[30]。該類材料適用于凝血功能異常患者。
1.3 淀粉類材料
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合物,來源于天然植物,未經改性的淀粉吸水性、黏附性、止血性能差,限制了其使用范圍。通過酶解和交聯反應可以改變淀粉性能,使其具有高孔隙率,發揮止血功能。其止血機制主要通過多聚糖顆粒表面微孔吸取血液中的成分,將紅細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纖維蛋白等物質聚集在顆粒表面,機械封堵血管破口[31];同時使聚合物上的血小板、纖維蛋白、凝血因子濃度升高,加強內源性凝血過程[32],對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無激活或促進作用,主要通過機械封堵達到止血功能,適用于凝血功能異常患者局部止血。其止血形式多樣,可以分為止血粉末、海綿和凝膠。Ko等[33]對羧甲基商用淀粉與傳統止血粉止血性能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加用鈣劑的羧甲基商用淀粉止血效果更好。雖有良好的止血能力,但其在止血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熱量,易導致傷口局部炎癥,降解后會使患者血糖升高,因此該類材料不適用于糖尿病患者[34],需要合理評估使用。
1.4 膠原蛋白及明膠類材料
膠原蛋白是哺乳動物細胞外基質中分布最為廣泛的一種蛋白,種類繁多,Ⅰ型膠原蛋白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止血性能,常被用于局部止血。林振華等[35]對膠原止血海綿在豬肝臟出血模型中的止血效果進行研究,并與普通紗布進行比較,發現前者止血時間及出血量更少。鄭江等[36]探究了可即邦醫用明膠海綿在脛骨骨折術中的止血效果,發現與未使用醫用海綿的空白組相比,局部使用醫用明膠海綿組術中失血更少,術后骨折愈合更佳。
膠原蛋白及明膠類材料在體內通過促進肉芽組織生成,激活巨噬細胞吞噬功能,達有效止血目的,但因免疫原性差,用于機體常引起發熱、過敏反應和感染等并發癥,導致其臨床應用受限[37]。血管破壞后,內皮細胞下的膠原暴露,可促使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誘導血栓形成進而止血[38]。此外,膠原還可與凝血因子Ⅸ相互作用,激活Ⅻ因子,啟動內源性凝血途徑止血[39]。因此該類止血材料適用于凝血功能正常患者。
1.5 纖維蛋白膠類材料
纖維蛋白膠是一種可吸收降解的蛋白類材料,具有止血和促進傷口愈合功能,主要由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及其他生物因子組成,穩定性受氯化鈣和抑肽酶影響。其形式多樣,可分為海綿型、膠體型、液體等。楊立宇等[40]對纖維蛋白黏合劑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止血效果進行Meta分析,發現纖維蛋白黏合劑能降低術后輸血和引流量,可以安全使用;使用和儲存時需避免高溫,以免導致結果變性。李清正等[41]探究了溫度對膠原蛋白結果的影響,發現隨著溫度升高,材料發生構象改變,影響其功能。
纖維蛋白膠類材料的止血優點在于不依賴人體凝血系統,但因其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免疫原性差,用于體內易引發免疫反應;用于腹部手術時,易與周圍組織粘連,導致腸梗阻。其止血機制主要為模擬生理凝血級聯反應終末階段止血[20],當與血液接觸時,凝血酶剪切纖維蛋白原為纖維蛋白單體,同時凝血酶與鈣離子激活凝血因子Ⅷ,激活的凝血因子Ⅷ凝集纖維蛋白單體,形成纖維蛋白塊發揮功能止血。該類材料適用于凝血功能正常患者。
2 MAHM在骨科手術中的應用
MAHM在骨科手術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其優點在于可快速止血、減少術后出血和滲血,同時避免了對創面的二次損傷。其種類繁多,不同材料在不同骨科手術中的應用進展不同(圖2),具體介紹如下。

2.1 髖、膝關節置換手術
關節置換術是治療終末期關節疾病的“金標準”,但圍術期失血量大,術后并發癥多,嚴重影響患者預后。使用MAHM能有效減少圍術期出血量,且不增加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及肺栓塞形成風險。姚晨等[42]對殼聚糖基可吸收止血非織布在髖關節置換術中止血效果進行研究,與局部使用止血藥物氨甲環酸對比術后出血情況,發現殼聚糖基可吸收止血非織布能有效減少患者術后軟組織出血,建議將其置于肌肉軟組織表面、闊筋膜深面來減少軟組織來源的失血。趙志虎等[43]對局部纖維蛋白膠在全髖關節置換術中止血效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Meta分析,發現局部使用纖維蛋白膠可以有效減少患者圍術期總失血量、術后引流量、血紅蛋白下降值,且不增加血栓形成及感染等風險,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髖關節置換術止血方法。Li等[44]對氧化再生纖維素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研究,與膝關節未使用任何止血藥物對比,發現氧化可再生纖維素在體內止血有效,可有效減少患者術后出血,是預防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失血的一種潛在方法。
2.2 脊柱手術
隨著人口老齡化及生活方式改變,脊柱疾病發生率越來越高[45]。手術治療能有效緩患者疼痛,矯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穩定性。但因脊柱手術術中視野狹小,并常需要截骨,外科常規止血方法難以有效控制出血,合理選用可吸收止血材料不僅可以保持視野清晰,還能減少圍術期失血。Ma等[46]對可吸收止血流體明膠(Surgiflo)、可吸收海綿在腰椎后路手術中的止血效果進行比較,發現Surgiflo組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均少于可吸收海綿組,認為在腰椎后路手術中Surgiflo是一種更佳的止血方案。李廣州等[47]對可吸收止血流體明膠和可吸收明膠海綿在頸椎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中的止血效果進行研究,發現可吸收流體明膠止血效果更佳,還能減少手術時間,是一種安全并且效果優于傳統止血方式的止血材料。Ramirez等[48]回顧性分析了40 335例成人脊柱手術中使用流動止血劑的情況,比較了使用Floseal流動止血劑和固定劑明膠海綿的失血量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發現術中使用Floseal流動止血劑止血可降低術后輸血量和失血并發癥。李楠等[49]對氧化再生纖維素、可吸收海綿在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融合術止血效果進行評價,發現氧化再生纖維素相比于可吸收海綿能進一步減少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提高了手術安全性。
2.3 創傷骨科手術
骨折內固定術是創傷骨科常見手術方式,可維持骨折穩定,提高骨折愈合率。但對于復雜骨折患者,往往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大,常規傳統止血方法不僅不能滿足止血要求,還會增加手術時間及術后感染風險。術中及時使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可以減少圍術期失血。李勇[50]對可吸收止血微球在四肢骨折手術中的止血效果進行研究,與傳統止血方法對比,發現可吸收止血微球組術中出血量更少,止血效果更優,認為其在四肢骨折內固定術中止血有效,是減少術中出血的新方法。徐詣等[51]對速即紗止血紗布在鎖骨骨折內固定術中的止血效果進行觀察,比較了兩組患者術后2周切口情況及肩關節功能評分,發現常規外科止血組術后發生肩部腫脹患者明顯多于可吸收止血材料組,表明可吸收止血材料在鎖骨骨折內固定術后可以減少切口滲血、促進切口及其周圍軟組織愈合。
3 總結與展望
MAHM應用于骨科手術術中止血具有重要價值,合理選擇止血材料類型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圍術期失血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氧化纖維素/氧化再生纖維素、淀粉、殼聚糖等多糖類止血材料多為物理機械止血,適用于凝血功能異常者;膠原蛋白、明膠、纖維蛋白等蛋白質類止血材料多通過影響內、外源性凝血途徑止血,適用于凝血功能正常患者。因此,在選擇止血材料時需要結合患者的凝血功能情況綜合考慮。但止血材料對于機體而言始終是異物,使用仍存在感染、過敏反應等風險,故需要慎重使用、擇優選擇。
良好的止血材料應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吸收、無免疫原性、無感染性等優點,才能被用于臨床止血。不同止血材料具有不同的止血機制和效果,均有各自適用范圍。然而,目前單一類型MAHM不能同時滿足以上所有要求,導致其臨床應用受限。故未來對MAHM的研究應從其不足出發,充分挖掘除止血以外的其他功能,如具備抗感染、促進骨愈合、抗過敏反應等功能的復合材料。
利益沖突 在課題研究和文章撰寫過程中不存在利益沖突;經費支持沒有影響文章觀點及報道
作者貢獻聲明 王剛:文獻檢索,文章構思及撰寫;曾羿:文章修改及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