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寧夏醫科大學研究生院(銀川 750004);
  • 2.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骨科一病區(北京 100853);
  • 3.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骨科醫學部(北京 10014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基于尸體標本解剖觀測通道輔助微創吻合技術(channel 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CAMIR)治療急性跟腱斷裂中,保護套筒與腓腸神經的位置關系。方法  選取12具成年尸體下肢標本,左側6具、右側6具。在小腿標本近端距離跟腱止點4 cm處置入CAMIR跟腱吻合器,沿跟腱內側縱形切開皮膚,游離腓腸神經,觀察保護套筒與腓腸神經的位置關系,使用游標卡尺分別測量腓腸神經與跟腱外側緣交點至跟骨止點距離、保護套筒與跟骨止點垂直距離、腓腸神經與保護套筒水平距離。結果  解剖可見腓腸神經與保護套筒空間位置關系不固定,腓腸神經位于保護套筒上方(8具)或下方(4具)。整個縫合過程均在保護套筒內進行,12具標本均未發生腓腸神經損傷。測量示腓腸神經與跟腱外側緣交點至跟骨止點距離為(105.67±14.94)mm,保護套筒與跟骨止點垂直距離為(93.20±9.57)mm,腓腸神經與保護套筒水平距離為(0.31±0.14)mm。結論  采用CAMIR治療急性跟腱斷裂,可以有效避免腓腸神經損傷。

引用本文: 王中鶴, 曹文豪, 齊紅哲, 孔令通, 劉浩宇, 陳辰, 李連華, 孫麗君, 陳華. 通道輔助微創吻合技術治療急性跟腱斷裂中保護套筒與腓腸神經位置關系解剖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11): 1325-1329. doi: 10.7507/1002-1892.202408055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3D打印貼皮蜂窩頭導板輔助骶髂螺釘植入治療骨盆后環骨折的臨床療效
  • 下一篇

    創傷性肘關節僵硬松解術后靜脈應用氨甲環酸對術后引流量和肘關節功能預后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