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骨科(江蘇徐州 221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比較鞘周膜通道下Achillon跟腱縫合導向器聯合“回”字形縫合與跟腱后外側切口Krachow縫合治療Kuwada Ⅱ型急性閉合性跟腱斷裂的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38例Kuwada Ⅱ型急性閉合性跟腱斷裂患者臨床資料。其中24例采用傳統跟腱后外側切口Krachow縫合法(傳統組),14例采用鞘周膜通道下Achillon跟腱縫合導向器聯合“回”字形縫合法(微創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致傷原因、受傷至手術時間、跟腱損傷特點(斷端距離、殘端長度)及術前跟腱完全斷裂評分(ATRS)、美國矯形足踝協會(AOFAS)踝與后足功能評分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長度、住院時間及并發癥(再撕裂、切口感染、腓腸神經激惹、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情況。術前及術后3、6個月,采用ATRS評分和AOFAS踝與后足功能評分評價療效。 結果 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微創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小于傳統組(P<0.05)。兩組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8~16個月,平均12.7個月。兩組均未出現腓腸神經損傷、跟腱二次斷裂。傳統組1例發生切口感染,1例因縫線出現排斥反應,1例出現肌間靜脈血栓形成;微創組未出現切口愈合并發癥、術區線結不適感及血栓形成。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283)。術后兩組ATRS評分及AOFAS踝與后足功能評分有改善趨勢,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除術后6個月兩組AOFAS踝與后足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術后其余時間點微創組ATRS評分及AOFAS踝與后足功能評分均優于傳統組(P<0.05)。 結論  鞘周膜通道下Achillon跟腱縫合導向器聯合“回”字形縫合治療Kuwada Ⅱ型急性閉合性跟腱斷裂可獲得與傳統手術相似的足踝功能,但是切口更小且感染率低,利于患者早期足踝功能恢復。

引用本文: 汪松, 李浩, 唐金龍, 朱正亞, 劉勇. 鞘周膜通道下Achillon跟腱縫合導向器聯合“回”字形縫合與跟腱后外側切口Krachow縫合治療KuwadaⅡ型急性閉合性跟腱斷裂對比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12): 1486-1491. doi: 10.7507/1002-1892.202408075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下脛腓聯合損傷重建術中螺釘植入角度的生物力學研究
  • 下一篇

    急性跟腱斷裂通道輔助微創吻合術后動態與靜態康復模式的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