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通過與傳統鋼板聯合融合器(plate-cage construct,PCC)比較,探討連續三節段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減壓植骨融合術(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采用零切跡椎間融合器(zero-profile anchored cage,ZAC)固定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65例頸椎病患者臨床資料。在連續三節段ACDF術中,采用ZAC 35例(ZAC組),PCC 30例(PCC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手術節段及術前日本骨科協會(JOA)評分、頸椎功能障礙指數(NDI)、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椎前軟組織厚度(prevertebral soft tissue thickness,PSTT)、頸椎整體曲度、手術節段曲度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臨床療效評價指標(JOA評分、NDI、VAS評分)、影像學評價指標(頸椎整體曲度、手術節段曲度、內植物下沉、手術節段椎間融合、鄰近節段退變),以及頸部腫脹(PSTT)和吞咽困難等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24~39個月,隨訪時間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ZAC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低于PCC組,住院時間延長,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各時間點JOA評分、NDI、VAS評分均較術前改善(P<0.05),且各時間點兩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3 d及3、6個月PSTT均較術前增加(P<0.05),但末次隨訪時恢復至術前水平(P>0.05);術后3 d和3個月ZAC組PSTT小于PCC組(P<0.05),術后6個月和末次隨訪時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ZAC組術后3 d、3個月吞咽困難發生率低于PCC組(P<0.05),術后6個月及末次隨訪時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均無聲音嘶啞、飲水嗆咳、食道損傷、血腫形成等并發癥形成。兩組頸椎整體曲度和手術節段曲度均較術前改善,在隨訪過程中均有丟失趨勢,ZAC組頸椎整體曲度和手術節段曲度丟失均大于 PCC組(P<0.05)。ZAC組內植物下沉發生率高于PCC組(P<0.05),兩組椎間融合及鄰近節段退變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連續三節段ACDF中,采用ZAC和PCC固定均能獲得良好療效,前者能降低術后吞咽困難發生率,而后者能更好地維持頸椎曲度,降低內植物下沉發生率。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