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心臟術后常見的高死亡率的并發癥之一,國內外先后建立了多個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本文介紹國內外常用的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的構成特點、臨床應用以及預測能力的比較。年齡、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高血壓、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糖尿病、瓣膜手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聯合瓣膜手術、急診手術、術前肌酐、術前腎小球濾過率估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紐約心臟協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既往心臟手術史、體外循環(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時間和術后低心排血量綜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等危險因素被多次(>3 次)納入不同的預測模型。歐美人群中比較 Cleveland、Mehta 和 SRI 模型對 AKI 和需腎臟替代治療(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 AKI(RRT-AKI)的預測能力時,Cleveland 有較高的分辨度,但對于中國人群,以上 3 種模型對 AKI 和 RRT-AKI 的預測能力均欠佳。
引用本文: 吳東辰, 王琦, 張楊楊. 心臟術后急性腎損傷預測模型的研究現狀.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8, 25(3): 237-248. doi: 10.7507/1007-4848.201612020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常見的心臟術后并發癥之一,死亡率高[1-4]。由于 AKI 定義的差異,AKI 的發生率約為 5%~42%,其中 1%~4% 的患者需行腎臟替代治療(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5-10]。心臟術后 AKI 會延長住院時間并增加患者術后遠期的死亡風險[11-13]。即使術后輕微的 AKI(肌酐升高>3 mg/L)仍會增加患者術后 30 d 死亡率[11, 14-16],術后需 RRT 治療的 AKI(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acute kidney injury,RRT-AKI)患者死亡率是未發生 AKI 患者的 9 倍[17]。AKI 發生 24~48 h 內及時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18]。為精確預測心臟術后 AKI 的發生,國內外先后建立了多個預測模型,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從而更好地改善患者預后和配置醫療資源[18]。在風險、損傷、衰竭、腎功能喪失、終末期腎病工作組標準(risk,injury,failure,loss of kidney function and end-stage renal failure,RIFLE)、急性腎損傷網絡工作小組標準(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和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后工作組標準(Kin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19]中,RRT-AKI 定義為需行 RRT 的嚴重 AKI。本文介紹了目前國內外常用的 14 種心臟術后 RRT-AKI 和 AKI 預測模型。
1 心臟術后 RRT-AKI 預測模型
1.1 CICSS(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cardiac surgery study)預測模型
1997 年 Chertow 等[20]對 1987~1994 年 43 642 例單純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和瓣膜手術的患者進行隊列研究,建立了 CICSS 預測模型。篩選其中 42?773 例患者為建模組,以 1994 年 4~10 月期間手術治療的3 795 例患者為驗證組。研究以 RRT-AKI 為研究終點,RRT-AKI 定義為腎功能惡化且術后 30 d 內需行 RRT。建模組 RRT-AKI 發生率為 1.1%。該預測模型的危險因素為:瓣膜手術、估計肌酐清除率≤100 ml/min、術前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既往心臟手術史、紐約心臟協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Ⅳ級、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35%、肺部啰音、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140 mm Hg≤收縮壓≤159 mm Hg、收縮壓<120 mm Hg 合并瓣膜手術、收縮壓≥160 mm Hg 合并瓣膜手術、收縮壓≥160 mm Hg 合并 CABG。建模組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為 0.76,分辨度良好。該預測模型為大樣本、多中心和前瞻性研究,10 個危險因素均為術前指標,方便臨床使用。
1.2 Cleveland 預測模型
2005 年 Thakar 等[21]對 33 217 例心臟手術患者進行隊列研究,建立心臟術后 RRT-AKI 預測模型,即 Cleveland 預測模型。預測模型納入 13 個術前危險因素:性別、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LVEF<35%、術前 IABP、COPD、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既往心臟手術史、急診手術、瓣膜手術、CABG 合并瓣膜手術、其他心臟手術、術前肌酐 12~21 mg/L、術前肌酐≥21 mg/L。根據危險因素對應分值,對患者進行評分。Cleveland 預測模型評分范圍在 0~17 分,由于該研究沒有收錄評分>13 分的患者,故分為 4 組(0~2 分、3~5 分、6~8 分、9~13 分),各組術后急性腎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發生率為 0.5%~22.1%,RRT-ARF 為研究終點。建模組 AUROC=0.81[95%CI(0.78,0.83)],驗證組 AUROC=0.82[95%CI(0.80,0.85)],提示分辨度良好。Cleveland 預測模型納入的 13 個危險因素均為術前指標,臨床使用便捷,該預測模型建模樣本量大,增強了預測能力,但該預測模型缺乏多中心和前瞻性的驗證研究。
1.3 Mehta 預測模型
2006 年 Mehta 等[22]對多中心 449 524 例心臟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建立了包括糖尿病、心源性休克、NYHA 心功能分級等 22 個危險因素的預測模型,最終簡化為包含術前最后一次肌酐、年齡≥55 歲、心臟手術類型(瓣膜手術,CABG 聯合瓣膜手術)、糖尿病、21 d 內心肌梗死、種族、COPD、糖尿病、既往心臟手術史、心源性休克、NYHA 心功能分級Ⅳ級等 10 個危險因素的 Mehta 預測模型。該研究以 RRT-AKI 為研究終點,采用 MDRD(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公式計算腎小球濾過率估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預測模型建模組 AUROC=0.83,分辨度良好。在數據處理中,患者缺失的 LVEF 賦值為 50%,缺失的其他類型數據賦值為人群正常值,影響了術后 AKI 預測的準確性。此外,過多的危險因素限制了該預測模型的臨床應用效果[23]。
1.4 SRI(simplified renal index)預測模型
2007 年 Wijeysundera 等[24]對雙中心 20 131 例心臟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建立了 SRI 預測模型。該研究以多倫多總醫院 1999~2004 年的 10 751 例心臟手術患者為建模組,多倫多總醫院 2004~2005 年 2 566 例患者和渥太華心臟中心 1999~2003 年 6 814 例患者為驗證組。以 RRT-AKI 為研究終點,確定了 31 ml/(min·1.73 m2)≤術前 eGFR≤60 ml/(min·1.73 m2)、術前 eGFR≤30 ml/(min·1.73 m2)、糖尿病、LVEF<40%、既往心臟手術史、非 CABG 或房間隔缺損修補術、術前 IABP 和非擇期手術 8 個術前獨立危險因素,賦值 0~8 分。建模組、多倫多驗證組和渥太華驗證組的術后 RRT-AKI 發生率分別為 1.3%、1.8% 和 2.2%,AUROC 分別為 0.81[95%CI(0.78,0.84)]、0.78[95%CI(0.72,0.84)]和 0.78[95%CI(0.74,0.81)]。該預測模型參數較少且容易獲得,方便臨床使用,但采用精確度不夠高的 Cockcroft-Gault 公式計算 eGFR[25],研究終點 RRT 的指征缺乏統一標準,影響了預測模型的預測效能。
1.5 Pannu 預測模型
2016 年 Pannu 等[26]分析 10 787 例心臟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建立并驗證了預測術后 14 d 內 RRT-AKI 風險的 Pannu 預測模型。該模型納入 8 個危險因素:CHF、加拿大心血管協會分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Ⅲ或Ⅳ級、糖尿病、基礎 eGFR<90 ml/(min·1.73 m2)(CKD-ERI 計算術前 3 個月內最近一次 eGFR)、術前貧血和蛋白尿。建模組(n=6 061)和驗證組(n=4 467)中 RRT-AKI 發生率分別為 2.5% 和 3.1%。該研究以術后 RRT-AKI 作為終點事件,采用 Hosmer-Lemeshow 擬合優度檢驗和標定斜率(calibration slope,理想值為 1)評價預測模型的校準度,建模組 AUROC=0.87[95%CI(0.85,0.90)],P=0.7,標定斜率=0.96,提示分辨度和校準度良好。根據預測模型評分高低對患者進行分組,采用再分類優化指數(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 index,NRI)評估 Pannu 預測模型對患者術后 AKI 風險分組的效果。該預測模型所需數據均來自術前臨床和實驗室數據,方便臨床使用。由于蛋白尿檢測不是心臟術前常規檢查,25% 的病例沒有尿蛋白數據,影響了該預測模型的預測效能。另外,Pannu 預測模型建模組和驗證組中的病例樣本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是否有良好的預測能力,仍需多中心、大樣本進一步的驗證。
2 心臟術后無需 RRT 的 AKI 預測模型
2.1 MCSPI(multicenter study of perioperative ischemia)預測模型
2007 年 Aronson 等[27]對 16 個國家的 70 個研究中心 4 801 例體外循環(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的 CABG 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其中 2 381 例為建模組,2 420 例為驗證組,建立了預測腎臟復合事件的 MCSPI 預測模型。腎臟復合事件包括腎功能不全或腎衰竭,腎功能不全定義為術后肌酐>20 mg/L 同時肌酐至少比術前基礎肌酐高 7 mg/L。腎衰竭定義為需要 RRT 的腎功能不全或尸檢結果為腎衰竭。建模組中腎臟復合事件的發生率為 4.8%。該模型的獨立危險因素為:年齡>75 歲、術前脈壓>40 mm Hg、CHF、術前心肌梗死、術前腎病史、術中使用正性肌力藥物和 CPB 時間>122 min。建模組的 AUROC=0.84,驗證組的 AUROC=0.8,分辨度良好。該模型優點在于建模樣本來自多個中心和地區,但該模型缺乏多中心大樣本的進一步驗證。
2.2 NNECDSG(Northern New Engl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tudy group,NNECDSG)預測模型
2007 年 Brown 等[28]對新英格蘭北部 8 個醫學中心的 8 363 例 CABG 患者資料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建立了 NNECDSG 預測模型。該模型以重度腎功能不全為研究終點,采用 MDRD 公式計算 eGFR。重度腎功能不全定義為術后 eGFR<30 ml/(min·1.73 m2)。建模組重度腎功能不全的發生率為 3%。模型納入的 11 個術前危險因素分別為:年齡≥60 歲、女性、糖尿病、白細胞數>12 000/mm3、既往 CABG 史、CHF、PVD 和術前 IABP。建模組的 AUROC=0.72[95%CI(0.68,0.75)],Hosmer-Lemeshow 擬合優度檢驗的 P 值為 0.28。該研究為多中心研究,樣本量較大,11 個危險因素均為術前指標,方便臨床使用。NNECDSG 預測模型沒有建立驗證組,模型的預測效能仍需進一步驗證。
2.3 AKICS(acute kidney injury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預測模型
2007 年 Palomba 等[18]通過對單中心 603 例心臟手術患者隊列研究建立了 AKICS 預測模型。建模樣本包括 CABG、瓣膜手術和 CABG 聯合瓣膜手術的患者,術后 AKI 定義為血肌酐> 20 mg/L 或超過基礎肌酐值的 50%。血肌酐基礎值定義為住院前最后一次肌酐值或入院時第一次肌酐值。預測模型納入 8 個圍術期的危險因素,即手術方式、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術前肌酐>12 mg/L、低心排血量綜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年齡>65 歲、CPB 時間>120 min、術前血糖>1 400 mg/L 和中心靜脈壓(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14 cm H2O。對參數賦值,評分在 0~20 之間。評分在 0~4、4.1~8、8.1~12、12.1~16、16.1~20 的患者,術后 AKI 的發生率分別為 1.5%、4.3%、9.1%、21.8%和62.5%。該預測模型對患者 AKI 風險分層效果良好,建模組的 AUROC=0.843[95%CI(0.78,0.89)],提示分辨度良好。該預測模型的建模樣本僅 603 例,AKI 定義也不是目前普遍使用的 RIFLE、AKIN 和 KDIGO 標準,所以仍需多個中心、大樣本數據的進一步驗證[25]。另外 AKICS 預測模型納入了術中、術后的危險因素,限制了術前的臨床應用。
2.4 SAKI(Singapore acute kidney injury)預測模型
2016 年 Mithiran 等[29]回顧性分析新加坡單中心 954 例 CABG 患者的臨床資料,建立了針對亞洲人的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即 SAKI 預測模型。樣本的 80% 為建模組,20% 為驗證組。AKI 診斷采用 AKIN 標準,建模組 AKI 發生率為 29.34%。SAKI 預測模型納入的圍術期危險因素有:年齡>60 歲、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eGFR<60 ml/(min·1.73 m2)、LVEF<40%、CPB 時間>140 min 和升主動脈阻斷時間>100 min。根據患者分值進行分組,AKI 發生率在 17%~73%,與實際 AKI 發生率 22%~74% 相近。建模組的 AUROC=0.734[95%CI(0.690,0.767)],驗證組的 AUROC=0.740[95%CI(0.675,0.805)]。SAKI 模型基于亞洲人群建立,優勢在于采用了較新的 AKIN 標準,含有的 6 個危險因素臨床上易獲得,使用方便。SAKI 預測模型是一個單中心回顧性研究,建模樣本量較小,使用 AKIN 標準診斷 AKI 時,忽略了尿量這一變量。另外建模樣本均為 CABG 患者,對其他心臟手術患者是否適用還需多中心、大樣本量和前瞻性的進一步驗證。
2.5 Chuang WN 預測模型
2016 年 Nah 等[30]對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和新加坡總醫院 2 508 例心臟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符合納入標準的 2 385 例作為建模組,另篩選 500 例患者資料作為驗證組,建立了 Chuang WN 預測模型。研究納入 CABG、瓣膜手術和 CABG 聯合瓣膜手術的患者。采用 AKIN 標準定義 AKI,建模組術后 AKI 發生率為 30.5%。該模型的危險因素有:年齡>65 歲、高血壓、術前貧血、eGFR<60 ml/(min·1.73 m2)、術中輸注紅細胞、術中 IABP、CPB 時間>120 min 和 CPB 期間最低血細胞比容<22%。采用 CKD-EPI 公式計算 eGFR。預測模型評分為 0~14 分,并根據評分值(0~4,5~8,9~14)分為 3 組,AKI 發生率分別為 18%、39% 和 64%。建模組 AUROC =0.7[95%CI(0.68,0.72)],驗證組 AUROC=0.75[95%CI(0.7,0.8)],分辨度良好。該研究優勢在于納入了術前貧血、術中輸血等較新的危險因素。但在使用 AKIN 診斷標準時,該研究同樣省略了尿量這一變量。
2.6 CRATE(creatinine score+lactic Acid score+CPB timescore+EuroSCORE score)預測模型
2016 年 Jorge-Monjas 等[31]對西班牙 909 例心臟手術患者進行前瞻性動態隊列研究,納入符合標準的 810 例患者為建模組,另外兩家醫院 741 例心臟手術患者為驗證組,建立 CRATE 預測模型。預測模型收錄 CABG 以及瓣膜手術的患者。建模組 AKI 發生率為 16.9%,驗證組 AKI 發生率為 15.7%。對 AKI 診斷采取 RIFLE 標準。模型納入的危險因素為:肌酐、歐洲心臟手術風險評估系統評分(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EuroSCORE)、乳酸和 CPB 時間。根據評分,患者術后 AKI 風險分為很低、低、中、高、很高 5 組,5 組實際 AKI 發生率分別為 1.69%、8.84%、32.33%、58.66%、84.95%。建模組 AUROC=0.89[95%CI(0.85,0.92)],驗證組 AUROC=0.81[95%CI(0.78,0.85)],模型分辨度較高。使用 RIFLE 標準時,該研究省略了尿量這一變量。臨床易獲得的肌酐、乳酸水平、CPB 時間和 EuroSCORE,使 CRATE 預測模型應用方便快捷,在患者剛進入 ICU 時(1~2 h)就可以評估其 AKI 發生風險,利于臨床醫生對患者術后 AKI 進行早期干預。對于 EuroSCOREⅡ在 CRATE 評分中的應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修正。
2.7 Won HK 預測模型
主動脈手術后 AKI 發生率為 18%~55%,比其他心臟手術后 AKI 發生率更高[5-10, 32]。目前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的建模樣本中,沒有或很少有主動脈手術病例[18, 20-22, 24-33]。2013 年 Kim 等[32]對韓國三星醫學中心 737 例主動脈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建立了針對主動脈手術后 AKI 的預測模型,即 Won HK 預測模型。隨機選取 417 例患者為建模組,余 320 例為驗證組。采用 RIFLE 標準診斷 AKI,全組樣本中 29% 術后發生 AKI,5.8% 術后需要 RRT。使用 MDRD 公式計算 eGFR。預測模型納入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年齡>60 歲、術前 eGFR< 60 ml/(min·1.73 m2)、LVEF<55%、手術時間>7 h、術中尿量<0.5 ml/(kg·h)和術中使用呋塞米,每個危險因素賦值 1 分。建模組 AUROC=0.74[95%CI(0.69,0.79)],驗證組 AUROC=0.74[95%CI(0.69,0.8)]。該預測模型只有 6 個危險因素,方便臨床使用,但樣本量較小(n=737),且該研究為單中心研究,需要在多中心對預測模型進行進一步驗證。由于該樣本數據跨越時間較長(1997~2010 年),期間主動脈手術治療方案和技術變化很大,該模型的預測效能受到了影響。
2.8 Jiang WHⅠ預測模型
2013 年姜物華[25]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1 394 例心臟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排除不符合納入標準的 27 例,以其中 1 067 例患者為建模組,余 300 例為驗證組,建立了 Jiang WHⅠ預測模型。全組樣本中 CABG 占 8.8%,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占 25.8%,瓣膜手術占 58.2%,CABG 聯合瓣膜手術占 4.9%。研究采用 KDIGO 作為 AKI 臨床診斷標準,采用 MDRD 簡化公式計算 eGFR。建模組中 20.08% 患者術后發生 AKI。Logistic 逐步回歸分析提示:性別、CABG 聯合瓣膜手術、腦血管病史、術前使用造影劑、術前 NYHA 心功能分級>Ⅱ級、術前血肌酐>13 mg/L、術中輸血漿量>400 ml、術后 LCOS 和術后 CVP>14 mm H2O是心臟術后 AKI 的獨立危險因素。建模組 AUROC=0.81[95%CI(0.757,0.868)],Hosmer-lemeshow 擬合優度檢驗 χ2=10.13,P=0.256,提示該模型分辨度和校準度良好。與國外 AKI 預測模型相比,Jiang WHⅠ預測模型納入的 AKI 危險因素增加了術前使用造影劑、腦血管病史、術中輸血漿量等參數,但該預測模型僅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較少,需多中心、大樣本的進一步驗證。
2.9 Jiang WHⅡ預測模型
2016 年 Jiang 等[33]對 7 233 例心臟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前瞻性分析,以 6 081 例患者為建模組,余 1 152 例患者為驗證組,建立 Jiang WHⅡ預測模型。預測模型收錄了 CABG、OPCABG、瓣膜手術和 CABG 聯合瓣膜手術的患者,確定性別、年齡>41 歲、CABG 聯合瓣膜手術、術前 NYHA 心功能分級>Ⅱ級、既往心臟手術史、術前腎病史(未 RRT),應用 CPB、術中紅細胞輸注和術后 LCOS 等 9 個危險因素。該預測模型細化了 AKI 的發生時間,可評估術前 AKI,預測 ICU 期間和轉出 ICU 24 h之后的 AKI 發生率。建模組評估 3 個時間點 AKI 的 AUROC 分別為 0.75,0.81 和 0.82;驗證組分別為 0.74,0.75 和 0.82。采用 KDIGO 標準作為 AKI 診斷標準,使用 CKD-ERI 公式計算 eGFR。建模組 AKI 發生率是 35.5%,驗證組 AKI 發生率是 33%。預測模型樣本量較大,納入術中紅細胞輸注量和術后 LCOS 等較新危險因素,但樣本來自單個醫學中心,需多個中心的進一步驗證。
3 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的特點
本文介紹的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建模組及驗證組的分辨度和校準度見表 1。
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納入的危險因素分析:年齡、CHF、高血壓、LVEF、糖尿病、瓣膜手術、CABG 聯合瓣膜手術、急診手術、術前肌酐、術前 eGFR、NYHA 心功能分級>Ⅱ級、既往心臟手術史、CPB 時間和術后 LCOS 等危險因素被納入多個預測模型(>3 個)。特別的危險因素有:① 術前蛋白尿;② 術前貧血;③ 術中紅細胞輸注;④EuroSCORE 評分;⑤ 術中使用呋塞米;⑥ 腦血管病史;⑦ 術前使用造影劑;見表 2。
建模數據庫手術類型分為:CABG(MCSPI、NNECDSG、SAKI);主動脈手術(Won HK);其余 10 個預測模型包含了多種常見心臟手術。
建模數據庫人群分為:歐洲、北美人群(CICSS、Cleveland、Mehta、SRI、Pannu、MCSPI、NNECDSG 和 CRATE);亞洲人群(SAKI、Chuang WN、Won HK、Jiang WHⅠ和 Jiang WHⅡ);南美人群(AKICS)。
AKI 診斷標準方面,Cleveland、Mehta、SRI、MCSPI、NNECDSG 和 AKICS 的建模時間在 2007 年以前,沒有采用較新的 RIFLE、AKIN 和 KDIGO 等 AKI 診斷標準;CICSS、Pannu 的研究終點為 RRT-AKI,故也沒有采用;而其余 6 個預測模型的建模時間均在 2013 年以后,均采用了較新的 AKI 診斷標準。
CICSS、Cleveland、Mehta、SRI 和 Pannu 的研究終點為 RRT-AKI,建模組 RRT-AKI 的發生率均<3%;AKICS 把心臟術后 AKI 定義為血肌酐>2.0 mg/dl 或超過肌酐基礎值的 50%,建模組 AKI 的發生率為 11%;MCSPI 把 AKI 定義為術后肌酐>2.0 mg/dl 同時肌酐至少比術前基礎肌酐高 0.7 mg/dl,建模組 AKI 發生率為 4.8%;NNECDSG 把 AKI 定義為用術后 eGFR<30 ml/(min·1.73 m2),建模組 AKI 發生率為 3%;其余的 6 個預測模型 AKI 的發生率均>16%。這是由于在較新的 RIFLE、AKIN 和 KDIGO 診斷標準中,AKI 包含 RRT-AKI,相對于嚴重腎損傷的 RRT-AKI,較輕的腎損傷也被定義為 AKI。
在建模樣本量與研究方法方面,CICSS、Cleveland、Mehta、SRI、Pannu、NNECDSG 和 Jiang WHⅡ的建模樣本量均>6 000 例,建模樣本量越大,預測模型的預測效能往往越高。CICSS、MCSPI、NNECDSG、Chuang WN 和 CRATE 為多中心和前瞻性研究,其余的預測模型需要多中心前瞻性的進一步驗證研究。在對缺失數據的處理中,Mehta、SRI 和 Pannu 均采用估算的方法見表 3、表 4。
4 心臟術后不同 AKI 預測模型預測效能的比較
Englberger 等[34]對美國梅奧診所 CPB 心臟手術的 12 906 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評估 Cleveland、Mehta 和 SRI 對 RRT-AKI 和嚴重 AKI 的預測能力。嚴重 AKI 定義為肌酐>2.0 mg/dl、較術前肌酐水平升高 2 倍或需 RRT。Cleveland、Mehta 和 SRI 預測 RRT-AKI 的 AUROC 分別為 0.86[95%CI(0.84,0.88)]、0.81 [95%CI(0.78,0.86)]、0.79[95%CI(0.77,0.82)]。Cleveland、Mehta 和 SRI 預測嚴重 AKI 的 AUROC 分別為 0.81[95%CI(0.79,0.83)]、0.76[95%CI(0.73,0.80)]、0.75[95%CI(0.72,0.77)]。Cleveland 預測心臟術后 RRT-AKI 和嚴重 AKI 的分辨度均最高。
Kristovic 等[35]對克羅地亞 1 056 例心臟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評估 Cleveland、Mehta 和 SRI 對 RRT-AKI 和 AKI 的預測能力,對 AKI 的定義采用 KDIGO 診斷標準。Cleveland、Mehta 和 SRI 預測 RRT-AKI 的 AUROC 分別為 0.837[95%CI(0.810,0.862)]、0.776[95%CI(0.750,0.801)]和 0.706[95%CI(0.674,0.737)]。Cleveland 預測心臟術后 RRT-AKI 的分辨度最高。Cleveland 在輕度 AKI(KDIGO stageⅠ)、中度 AKI(KDIGO stageⅡ)和重度 AKI(KDIGO stageⅢ)的 AUROC 分別為 0.731[95%CI(0.699,0.761)]、0.811[95%CI(0.783,0.838)]和 0.842[95%CI(0.816,0.867)];Mehta 分別為 0.716[95%CI(0.688,0.744)]、0.746[95%CI(0.718,0.772)]和 0.783[95%CI(0.756,0.807)];SRI 分別為 0.657[95%CI(0.623,0.689)]、0.702[95%CI(0.699,0.733)]和 0.698[95%CI(0.665,0.729)]。Cleveland 在預測 RRT-AKI、KDIGO stageⅠ、KDIGO stageⅡ和 KDIGO stageⅢ中均表現出最高的分辨度。
姜物華[25]通過分析中國單中心 1 067 例心臟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現,Cleveland 預測 RRT-AKI 的分辨度和校準度較高(AUROC=0.736,P>0.05),但 Cleveland 對 RRT-AKI 發生率的預測值明顯低于實際值(1.69%vs.3.86%)。Metha 預測 RRT-AKI 的分辨度較低(AUROC=0.687,P>0.05),SRI 預測 RRT-AKI 的校準度較低(AUROC=0.830,P<0.05)。三個預測模型均不能很好地預測中國患者術后 RRT-AKI 的發生率。高卿等[36]分析 288 例 OPCABG 中國患者的臨床資料,評估 Cleveland 和 SRI 對心臟術后 AKI 的預測能力,對 AKI 的定義采用 AKIN 診斷標準。Cleveland 的 AUROC=0.560[95%CI(0.480,0.640)],SRI 的 AUROC=0.564[95%CI(0.477,0.651)],Cleveland 和 SRI 均不能很好地預測中國患者心臟術后 AKI。需要建立適合中國患者的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
由此可見,在歐美人群中比較 Cleveland、Mehta、SRI 對 RRT-AKI 和 AKI 預測能力時,Cleveland 均有良好的分辨度。但是在中國人群中,Cleveland、Mehta 和 SRI 對 RRT-AKI 和 AKI 的預測能力均欠佳,可能因為中國人群和歐美人群在生理上的差異,基于歐美人群的預測模型運用于中國人群時預測效果往往不理想。
5 總結
隨著中國心臟外科手術量的增多以及老年患者的增多,心臟術后 AKI 發生率會越來越高,AKI 作為一種常見的嚴重并發癥影響著手術效果和長期預后。建立適合本地區、本民族人群生理特點、方便臨床使用、預測效能好的 AKI 預測模型,有利于臨床醫生更好地作出臨床決策,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
 表1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建模組和驗證組分辨度和校準度
			
						表1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建模組和驗證組分辨度和校準度
		 	
		 			 			 表2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納入的危險因素
			
						表2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納入的危險因素
		 	
		 			 			 表3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基本情況
			
						表3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基本情況
		 	
		 			 			 
			
					 			 表4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建模臨床資料(例/%/
			
						表4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建模臨床資料(例/%/
						 )
)
		 	
		 			 			 
			
					 			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常見的心臟術后并發癥之一,死亡率高[1-4]。由于 AKI 定義的差異,AKI 的發生率約為 5%~42%,其中 1%~4% 的患者需行腎臟替代治療(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5-10]。心臟術后 AKI 會延長住院時間并增加患者術后遠期的死亡風險[11-13]。即使術后輕微的 AKI(肌酐升高>3 mg/L)仍會增加患者術后 30 d 死亡率[11, 14-16],術后需 RRT 治療的 AKI(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acute kidney injury,RRT-AKI)患者死亡率是未發生 AKI 患者的 9 倍[17]。AKI 發生 24~48 h 內及時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18]。為精確預測心臟術后 AKI 的發生,國內外先后建立了多個預測模型,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從而更好地改善患者預后和配置醫療資源[18]。在風險、損傷、衰竭、腎功能喪失、終末期腎病工作組標準(risk,injury,failure,loss of kidney function and end-stage renal failure,RIFLE)、急性腎損傷網絡工作小組標準(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和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后工作組標準(Kin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19]中,RRT-AKI 定義為需行 RRT 的嚴重 AKI。本文介紹了目前國內外常用的 14 種心臟術后 RRT-AKI 和 AKI 預測模型。
1 心臟術后 RRT-AKI 預測模型
1.1 CICSS(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cardiac surgery study)預測模型
1997 年 Chertow 等[20]對 1987~1994 年 43 642 例單純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和瓣膜手術的患者進行隊列研究,建立了 CICSS 預測模型。篩選其中 42?773 例患者為建模組,以 1994 年 4~10 月期間手術治療的3 795 例患者為驗證組。研究以 RRT-AKI 為研究終點,RRT-AKI 定義為腎功能惡化且術后 30 d 內需行 RRT。建模組 RRT-AKI 發生率為 1.1%。該預測模型的危險因素為:瓣膜手術、估計肌酐清除率≤100 ml/min、術前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既往心臟手術史、紐約心臟協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Ⅳ級、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35%、肺部啰音、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140 mm Hg≤收縮壓≤159 mm Hg、收縮壓<120 mm Hg 合并瓣膜手術、收縮壓≥160 mm Hg 合并瓣膜手術、收縮壓≥160 mm Hg 合并 CABG。建模組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為 0.76,分辨度良好。該預測模型為大樣本、多中心和前瞻性研究,10 個危險因素均為術前指標,方便臨床使用。
1.2 Cleveland 預測模型
2005 年 Thakar 等[21]對 33 217 例心臟手術患者進行隊列研究,建立心臟術后 RRT-AKI 預測模型,即 Cleveland 預測模型。預測模型納入 13 個術前危險因素:性別、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LVEF<35%、術前 IABP、COPD、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既往心臟手術史、急診手術、瓣膜手術、CABG 合并瓣膜手術、其他心臟手術、術前肌酐 12~21 mg/L、術前肌酐≥21 mg/L。根據危險因素對應分值,對患者進行評分。Cleveland 預測模型評分范圍在 0~17 分,由于該研究沒有收錄評分>13 分的患者,故分為 4 組(0~2 分、3~5 分、6~8 分、9~13 分),各組術后急性腎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發生率為 0.5%~22.1%,RRT-ARF 為研究終點。建模組 AUROC=0.81[95%CI(0.78,0.83)],驗證組 AUROC=0.82[95%CI(0.80,0.85)],提示分辨度良好。Cleveland 預測模型納入的 13 個危險因素均為術前指標,臨床使用便捷,該預測模型建模樣本量大,增強了預測能力,但該預測模型缺乏多中心和前瞻性的驗證研究。
1.3 Mehta 預測模型
2006 年 Mehta 等[22]對多中心 449 524 例心臟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建立了包括糖尿病、心源性休克、NYHA 心功能分級等 22 個危險因素的預測模型,最終簡化為包含術前最后一次肌酐、年齡≥55 歲、心臟手術類型(瓣膜手術,CABG 聯合瓣膜手術)、糖尿病、21 d 內心肌梗死、種族、COPD、糖尿病、既往心臟手術史、心源性休克、NYHA 心功能分級Ⅳ級等 10 個危險因素的 Mehta 預測模型。該研究以 RRT-AKI 為研究終點,采用 MDRD(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公式計算腎小球濾過率估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預測模型建模組 AUROC=0.83,分辨度良好。在數據處理中,患者缺失的 LVEF 賦值為 50%,缺失的其他類型數據賦值為人群正常值,影響了術后 AKI 預測的準確性。此外,過多的危險因素限制了該預測模型的臨床應用效果[23]。
1.4 SRI(simplified renal index)預測模型
2007 年 Wijeysundera 等[24]對雙中心 20 131 例心臟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建立了 SRI 預測模型。該研究以多倫多總醫院 1999~2004 年的 10 751 例心臟手術患者為建模組,多倫多總醫院 2004~2005 年 2 566 例患者和渥太華心臟中心 1999~2003 年 6 814 例患者為驗證組。以 RRT-AKI 為研究終點,確定了 31 ml/(min·1.73 m2)≤術前 eGFR≤60 ml/(min·1.73 m2)、術前 eGFR≤30 ml/(min·1.73 m2)、糖尿病、LVEF<40%、既往心臟手術史、非 CABG 或房間隔缺損修補術、術前 IABP 和非擇期手術 8 個術前獨立危險因素,賦值 0~8 分。建模組、多倫多驗證組和渥太華驗證組的術后 RRT-AKI 發生率分別為 1.3%、1.8% 和 2.2%,AUROC 分別為 0.81[95%CI(0.78,0.84)]、0.78[95%CI(0.72,0.84)]和 0.78[95%CI(0.74,0.81)]。該預測模型參數較少且容易獲得,方便臨床使用,但采用精確度不夠高的 Cockcroft-Gault 公式計算 eGFR[25],研究終點 RRT 的指征缺乏統一標準,影響了預測模型的預測效能。
1.5 Pannu 預測模型
2016 年 Pannu 等[26]分析 10 787 例心臟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建立并驗證了預測術后 14 d 內 RRT-AKI 風險的 Pannu 預測模型。該模型納入 8 個危險因素:CHF、加拿大心血管協會分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Ⅲ或Ⅳ級、糖尿病、基礎 eGFR<90 ml/(min·1.73 m2)(CKD-ERI 計算術前 3 個月內最近一次 eGFR)、術前貧血和蛋白尿。建模組(n=6 061)和驗證組(n=4 467)中 RRT-AKI 發生率分別為 2.5% 和 3.1%。該研究以術后 RRT-AKI 作為終點事件,采用 Hosmer-Lemeshow 擬合優度檢驗和標定斜率(calibration slope,理想值為 1)評價預測模型的校準度,建模組 AUROC=0.87[95%CI(0.85,0.90)],P=0.7,標定斜率=0.96,提示分辨度和校準度良好。根據預測模型評分高低對患者進行分組,采用再分類優化指數(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 index,NRI)評估 Pannu 預測模型對患者術后 AKI 風險分組的效果。該預測模型所需數據均來自術前臨床和實驗室數據,方便臨床使用。由于蛋白尿檢測不是心臟術前常規檢查,25% 的病例沒有尿蛋白數據,影響了該預測模型的預測效能。另外,Pannu 預測模型建模組和驗證組中的病例樣本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是否有良好的預測能力,仍需多中心、大樣本進一步的驗證。
2 心臟術后無需 RRT 的 AKI 預測模型
2.1 MCSPI(multicenter study of perioperative ischemia)預測模型
2007 年 Aronson 等[27]對 16 個國家的 70 個研究中心 4 801 例體外循環(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的 CABG 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其中 2 381 例為建模組,2 420 例為驗證組,建立了預測腎臟復合事件的 MCSPI 預測模型。腎臟復合事件包括腎功能不全或腎衰竭,腎功能不全定義為術后肌酐>20 mg/L 同時肌酐至少比術前基礎肌酐高 7 mg/L。腎衰竭定義為需要 RRT 的腎功能不全或尸檢結果為腎衰竭。建模組中腎臟復合事件的發生率為 4.8%。該模型的獨立危險因素為:年齡>75 歲、術前脈壓>40 mm Hg、CHF、術前心肌梗死、術前腎病史、術中使用正性肌力藥物和 CPB 時間>122 min。建模組的 AUROC=0.84,驗證組的 AUROC=0.8,分辨度良好。該模型優點在于建模樣本來自多個中心和地區,但該模型缺乏多中心大樣本的進一步驗證。
2.2 NNECDSG(Northern New Engl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tudy group,NNECDSG)預測模型
2007 年 Brown 等[28]對新英格蘭北部 8 個醫學中心的 8 363 例 CABG 患者資料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建立了 NNECDSG 預測模型。該模型以重度腎功能不全為研究終點,采用 MDRD 公式計算 eGFR。重度腎功能不全定義為術后 eGFR<30 ml/(min·1.73 m2)。建模組重度腎功能不全的發生率為 3%。模型納入的 11 個術前危險因素分別為:年齡≥60 歲、女性、糖尿病、白細胞數>12 000/mm3、既往 CABG 史、CHF、PVD 和術前 IABP。建模組的 AUROC=0.72[95%CI(0.68,0.75)],Hosmer-Lemeshow 擬合優度檢驗的 P 值為 0.28。該研究為多中心研究,樣本量較大,11 個危險因素均為術前指標,方便臨床使用。NNECDSG 預測模型沒有建立驗證組,模型的預測效能仍需進一步驗證。
2.3 AKICS(acute kidney injury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預測模型
2007 年 Palomba 等[18]通過對單中心 603 例心臟手術患者隊列研究建立了 AKICS 預測模型。建模樣本包括 CABG、瓣膜手術和 CABG 聯合瓣膜手術的患者,術后 AKI 定義為血肌酐> 20 mg/L 或超過基礎肌酐值的 50%。血肌酐基礎值定義為住院前最后一次肌酐值或入院時第一次肌酐值。預測模型納入 8 個圍術期的危險因素,即手術方式、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術前肌酐>12 mg/L、低心排血量綜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年齡>65 歲、CPB 時間>120 min、術前血糖>1 400 mg/L 和中心靜脈壓(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14 cm H2O。對參數賦值,評分在 0~20 之間。評分在 0~4、4.1~8、8.1~12、12.1~16、16.1~20 的患者,術后 AKI 的發生率分別為 1.5%、4.3%、9.1%、21.8%和62.5%。該預測模型對患者 AKI 風險分層效果良好,建模組的 AUROC=0.843[95%CI(0.78,0.89)],提示分辨度良好。該預測模型的建模樣本僅 603 例,AKI 定義也不是目前普遍使用的 RIFLE、AKIN 和 KDIGO 標準,所以仍需多個中心、大樣本數據的進一步驗證[25]。另外 AKICS 預測模型納入了術中、術后的危險因素,限制了術前的臨床應用。
2.4 SAKI(Singapore acute kidney injury)預測模型
2016 年 Mithiran 等[29]回顧性分析新加坡單中心 954 例 CABG 患者的臨床資料,建立了針對亞洲人的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即 SAKI 預測模型。樣本的 80% 為建模組,20% 為驗證組。AKI 診斷采用 AKIN 標準,建模組 AKI 發生率為 29.34%。SAKI 預測模型納入的圍術期危險因素有:年齡>60 歲、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eGFR<60 ml/(min·1.73 m2)、LVEF<40%、CPB 時間>140 min 和升主動脈阻斷時間>100 min。根據患者分值進行分組,AKI 發生率在 17%~73%,與實際 AKI 發生率 22%~74% 相近。建模組的 AUROC=0.734[95%CI(0.690,0.767)],驗證組的 AUROC=0.740[95%CI(0.675,0.805)]。SAKI 模型基于亞洲人群建立,優勢在于采用了較新的 AKIN 標準,含有的 6 個危險因素臨床上易獲得,使用方便。SAKI 預測模型是一個單中心回顧性研究,建模樣本量較小,使用 AKIN 標準診斷 AKI 時,忽略了尿量這一變量。另外建模樣本均為 CABG 患者,對其他心臟手術患者是否適用還需多中心、大樣本量和前瞻性的進一步驗證。
2.5 Chuang WN 預測模型
2016 年 Nah 等[30]對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和新加坡總醫院 2 508 例心臟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符合納入標準的 2 385 例作為建模組,另篩選 500 例患者資料作為驗證組,建立了 Chuang WN 預測模型。研究納入 CABG、瓣膜手術和 CABG 聯合瓣膜手術的患者。采用 AKIN 標準定義 AKI,建模組術后 AKI 發生率為 30.5%。該模型的危險因素有:年齡>65 歲、高血壓、術前貧血、eGFR<60 ml/(min·1.73 m2)、術中輸注紅細胞、術中 IABP、CPB 時間>120 min 和 CPB 期間最低血細胞比容<22%。采用 CKD-EPI 公式計算 eGFR。預測模型評分為 0~14 分,并根據評分值(0~4,5~8,9~14)分為 3 組,AKI 發生率分別為 18%、39% 和 64%。建模組 AUROC =0.7[95%CI(0.68,0.72)],驗證組 AUROC=0.75[95%CI(0.7,0.8)],分辨度良好。該研究優勢在于納入了術前貧血、術中輸血等較新的危險因素。但在使用 AKIN 診斷標準時,該研究同樣省略了尿量這一變量。
2.6 CRATE(creatinine score+lactic Acid score+CPB timescore+EuroSCORE score)預測模型
2016 年 Jorge-Monjas 等[31]對西班牙 909 例心臟手術患者進行前瞻性動態隊列研究,納入符合標準的 810 例患者為建模組,另外兩家醫院 741 例心臟手術患者為驗證組,建立 CRATE 預測模型。預測模型收錄 CABG 以及瓣膜手術的患者。建模組 AKI 發生率為 16.9%,驗證組 AKI 發生率為 15.7%。對 AKI 診斷采取 RIFLE 標準。模型納入的危險因素為:肌酐、歐洲心臟手術風險評估系統評分(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EuroSCORE)、乳酸和 CPB 時間。根據評分,患者術后 AKI 風險分為很低、低、中、高、很高 5 組,5 組實際 AKI 發生率分別為 1.69%、8.84%、32.33%、58.66%、84.95%。建模組 AUROC=0.89[95%CI(0.85,0.92)],驗證組 AUROC=0.81[95%CI(0.78,0.85)],模型分辨度較高。使用 RIFLE 標準時,該研究省略了尿量這一變量。臨床易獲得的肌酐、乳酸水平、CPB 時間和 EuroSCORE,使 CRATE 預測模型應用方便快捷,在患者剛進入 ICU 時(1~2 h)就可以評估其 AKI 發生風險,利于臨床醫生對患者術后 AKI 進行早期干預。對于 EuroSCOREⅡ在 CRATE 評分中的應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修正。
2.7 Won HK 預測模型
主動脈手術后 AKI 發生率為 18%~55%,比其他心臟手術后 AKI 發生率更高[5-10, 32]。目前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的建模樣本中,沒有或很少有主動脈手術病例[18, 20-22, 24-33]。2013 年 Kim 等[32]對韓國三星醫學中心 737 例主動脈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建立了針對主動脈手術后 AKI 的預測模型,即 Won HK 預測模型。隨機選取 417 例患者為建模組,余 320 例為驗證組。采用 RIFLE 標準診斷 AKI,全組樣本中 29% 術后發生 AKI,5.8% 術后需要 RRT。使用 MDRD 公式計算 eGFR。預測模型納入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年齡>60 歲、術前 eGFR< 60 ml/(min·1.73 m2)、LVEF<55%、手術時間>7 h、術中尿量<0.5 ml/(kg·h)和術中使用呋塞米,每個危險因素賦值 1 分。建模組 AUROC=0.74[95%CI(0.69,0.79)],驗證組 AUROC=0.74[95%CI(0.69,0.8)]。該預測模型只有 6 個危險因素,方便臨床使用,但樣本量較小(n=737),且該研究為單中心研究,需要在多中心對預測模型進行進一步驗證。由于該樣本數據跨越時間較長(1997~2010 年),期間主動脈手術治療方案和技術變化很大,該模型的預測效能受到了影響。
2.8 Jiang WHⅠ預測模型
2013 年姜物華[25]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1 394 例心臟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排除不符合納入標準的 27 例,以其中 1 067 例患者為建模組,余 300 例為驗證組,建立了 Jiang WHⅠ預測模型。全組樣本中 CABG 占 8.8%,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占 25.8%,瓣膜手術占 58.2%,CABG 聯合瓣膜手術占 4.9%。研究采用 KDIGO 作為 AKI 臨床診斷標準,采用 MDRD 簡化公式計算 eGFR。建模組中 20.08% 患者術后發生 AKI。Logistic 逐步回歸分析提示:性別、CABG 聯合瓣膜手術、腦血管病史、術前使用造影劑、術前 NYHA 心功能分級>Ⅱ級、術前血肌酐>13 mg/L、術中輸血漿量>400 ml、術后 LCOS 和術后 CVP>14 mm H2O是心臟術后 AKI 的獨立危險因素。建模組 AUROC=0.81[95%CI(0.757,0.868)],Hosmer-lemeshow 擬合優度檢驗 χ2=10.13,P=0.256,提示該模型分辨度和校準度良好。與國外 AKI 預測模型相比,Jiang WHⅠ預測模型納入的 AKI 危險因素增加了術前使用造影劑、腦血管病史、術中輸血漿量等參數,但該預測模型僅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較少,需多中心、大樣本的進一步驗證。
2.9 Jiang WHⅡ預測模型
2016 年 Jiang 等[33]對 7 233 例心臟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前瞻性分析,以 6 081 例患者為建模組,余 1 152 例患者為驗證組,建立 Jiang WHⅡ預測模型。預測模型收錄了 CABG、OPCABG、瓣膜手術和 CABG 聯合瓣膜手術的患者,確定性別、年齡>41 歲、CABG 聯合瓣膜手術、術前 NYHA 心功能分級>Ⅱ級、既往心臟手術史、術前腎病史(未 RRT),應用 CPB、術中紅細胞輸注和術后 LCOS 等 9 個危險因素。該預測模型細化了 AKI 的發生時間,可評估術前 AKI,預測 ICU 期間和轉出 ICU 24 h之后的 AKI 發生率。建模組評估 3 個時間點 AKI 的 AUROC 分別為 0.75,0.81 和 0.82;驗證組分別為 0.74,0.75 和 0.82。采用 KDIGO 標準作為 AKI 診斷標準,使用 CKD-ERI 公式計算 eGFR。建模組 AKI 發生率是 35.5%,驗證組 AKI 發生率是 33%。預測模型樣本量較大,納入術中紅細胞輸注量和術后 LCOS 等較新危險因素,但樣本來自單個醫學中心,需多個中心的進一步驗證。
3 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的特點
本文介紹的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建模組及驗證組的分辨度和校準度見表 1。
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納入的危險因素分析:年齡、CHF、高血壓、LVEF、糖尿病、瓣膜手術、CABG 聯合瓣膜手術、急診手術、術前肌酐、術前 eGFR、NYHA 心功能分級>Ⅱ級、既往心臟手術史、CPB 時間和術后 LCOS 等危險因素被納入多個預測模型(>3 個)。特別的危險因素有:① 術前蛋白尿;② 術前貧血;③ 術中紅細胞輸注;④EuroSCORE 評分;⑤ 術中使用呋塞米;⑥ 腦血管病史;⑦ 術前使用造影劑;見表 2。
建模數據庫手術類型分為:CABG(MCSPI、NNECDSG、SAKI);主動脈手術(Won HK);其余 10 個預測模型包含了多種常見心臟手術。
建模數據庫人群分為:歐洲、北美人群(CICSS、Cleveland、Mehta、SRI、Pannu、MCSPI、NNECDSG 和 CRATE);亞洲人群(SAKI、Chuang WN、Won HK、Jiang WHⅠ和 Jiang WHⅡ);南美人群(AKICS)。
AKI 診斷標準方面,Cleveland、Mehta、SRI、MCSPI、NNECDSG 和 AKICS 的建模時間在 2007 年以前,沒有采用較新的 RIFLE、AKIN 和 KDIGO 等 AKI 診斷標準;CICSS、Pannu 的研究終點為 RRT-AKI,故也沒有采用;而其余 6 個預測模型的建模時間均在 2013 年以后,均采用了較新的 AKI 診斷標準。
CICSS、Cleveland、Mehta、SRI 和 Pannu 的研究終點為 RRT-AKI,建模組 RRT-AKI 的發生率均<3%;AKICS 把心臟術后 AKI 定義為血肌酐>2.0 mg/dl 或超過肌酐基礎值的 50%,建模組 AKI 的發生率為 11%;MCSPI 把 AKI 定義為術后肌酐>2.0 mg/dl 同時肌酐至少比術前基礎肌酐高 0.7 mg/dl,建模組 AKI 發生率為 4.8%;NNECDSG 把 AKI 定義為用術后 eGFR<30 ml/(min·1.73 m2),建模組 AKI 發生率為 3%;其余的 6 個預測模型 AKI 的發生率均>16%。這是由于在較新的 RIFLE、AKIN 和 KDIGO 診斷標準中,AKI 包含 RRT-AKI,相對于嚴重腎損傷的 RRT-AKI,較輕的腎損傷也被定義為 AKI。
在建模樣本量與研究方法方面,CICSS、Cleveland、Mehta、SRI、Pannu、NNECDSG 和 Jiang WHⅡ的建模樣本量均>6 000 例,建模樣本量越大,預測模型的預測效能往往越高。CICSS、MCSPI、NNECDSG、Chuang WN 和 CRATE 為多中心和前瞻性研究,其余的預測模型需要多中心前瞻性的進一步驗證研究。在對缺失數據的處理中,Mehta、SRI 和 Pannu 均采用估算的方法見表 3、表 4。
4 心臟術后不同 AKI 預測模型預測效能的比較
Englberger 等[34]對美國梅奧診所 CPB 心臟手術的 12 906 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評估 Cleveland、Mehta 和 SRI 對 RRT-AKI 和嚴重 AKI 的預測能力。嚴重 AKI 定義為肌酐>2.0 mg/dl、較術前肌酐水平升高 2 倍或需 RRT。Cleveland、Mehta 和 SRI 預測 RRT-AKI 的 AUROC 分別為 0.86[95%CI(0.84,0.88)]、0.81 [95%CI(0.78,0.86)]、0.79[95%CI(0.77,0.82)]。Cleveland、Mehta 和 SRI 預測嚴重 AKI 的 AUROC 分別為 0.81[95%CI(0.79,0.83)]、0.76[95%CI(0.73,0.80)]、0.75[95%CI(0.72,0.77)]。Cleveland 預測心臟術后 RRT-AKI 和嚴重 AKI 的分辨度均最高。
Kristovic 等[35]對克羅地亞 1 056 例心臟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評估 Cleveland、Mehta 和 SRI 對 RRT-AKI 和 AKI 的預測能力,對 AKI 的定義采用 KDIGO 診斷標準。Cleveland、Mehta 和 SRI 預測 RRT-AKI 的 AUROC 分別為 0.837[95%CI(0.810,0.862)]、0.776[95%CI(0.750,0.801)]和 0.706[95%CI(0.674,0.737)]。Cleveland 預測心臟術后 RRT-AKI 的分辨度最高。Cleveland 在輕度 AKI(KDIGO stageⅠ)、中度 AKI(KDIGO stageⅡ)和重度 AKI(KDIGO stageⅢ)的 AUROC 分別為 0.731[95%CI(0.699,0.761)]、0.811[95%CI(0.783,0.838)]和 0.842[95%CI(0.816,0.867)];Mehta 分別為 0.716[95%CI(0.688,0.744)]、0.746[95%CI(0.718,0.772)]和 0.783[95%CI(0.756,0.807)];SRI 分別為 0.657[95%CI(0.623,0.689)]、0.702[95%CI(0.699,0.733)]和 0.698[95%CI(0.665,0.729)]。Cleveland 在預測 RRT-AKI、KDIGO stageⅠ、KDIGO stageⅡ和 KDIGO stageⅢ中均表現出最高的分辨度。
姜物華[25]通過分析中國單中心 1 067 例心臟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現,Cleveland 預測 RRT-AKI 的分辨度和校準度較高(AUROC=0.736,P>0.05),但 Cleveland 對 RRT-AKI 發生率的預測值明顯低于實際值(1.69%vs.3.86%)。Metha 預測 RRT-AKI 的分辨度較低(AUROC=0.687,P>0.05),SRI 預測 RRT-AKI 的校準度較低(AUROC=0.830,P<0.05)。三個預測模型均不能很好地預測中國患者術后 RRT-AKI 的發生率。高卿等[36]分析 288 例 OPCABG 中國患者的臨床資料,評估 Cleveland 和 SRI 對心臟術后 AKI 的預測能力,對 AKI 的定義采用 AKIN 診斷標準。Cleveland 的 AUROC=0.560[95%CI(0.480,0.640)],SRI 的 AUROC=0.564[95%CI(0.477,0.651)],Cleveland 和 SRI 均不能很好地預測中國患者心臟術后 AKI。需要建立適合中國患者的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
由此可見,在歐美人群中比較 Cleveland、Mehta、SRI 對 RRT-AKI 和 AKI 預測能力時,Cleveland 均有良好的分辨度。但是在中國人群中,Cleveland、Mehta 和 SRI 對 RRT-AKI 和 AKI 的預測能力均欠佳,可能因為中國人群和歐美人群在生理上的差異,基于歐美人群的預測模型運用于中國人群時預測效果往往不理想。
5 總結
隨著中國心臟外科手術量的增多以及老年患者的增多,心臟術后 AKI 發生率會越來越高,AKI 作為一種常見的嚴重并發癥影響著手術效果和長期預后。建立適合本地區、本民族人群生理特點、方便臨床使用、預測效能好的 AKI 預測模型,有利于臨床醫生更好地作出臨床決策,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
 表1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建模組和驗證組分辨度和校準度
			
						表1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建模組和驗證組分辨度和校準度
		 	
		 			 			 表2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納入的危險因素
			
						表2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納入的危險因素
		 	
		 			 			 表3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基本情況
			
						表3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基本情況
		 	
		 			 			 
			
					 			 表4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建模臨床資料(例/%/
			
						表4
                14 種心臟術后 AKI 預測模型建模臨床資料(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