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驍晗 1,2,3 , 吾米提 2,3 , 詹發亮 2,3 , 葉濤 2,3 , 高熠洲 1 , 顧衛東 1 , 顧群 1 , 邵永豐 1
  • 1.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心臟大血管外科 (南京 210029);
  • 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友誼醫院(新疆伊犁 835000);
  • 3. 伊犁州臨床醫學研究院(新疆伊犁 835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總結解剖外旁路移植技術及解剖矯正技術治療復雜主動脈縮窄的臨床經驗。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2年4月—2020年11月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友誼醫院收治的復雜主動脈縮窄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共納入12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7例,年齡11~54(34.3±16.2)歲。8例采用解剖外旁路移植技術,4例采用解剖矯正技術。全組患者手術成功,無圍術期死亡,平均心肺轉流時間(203.0±46.0)min(7例正中切口患者),平均術中出血量(665.0±102.0)mL。術后平均呼吸機輔助時間(32.3±7.5)h,術后平均住院時間(10.2±4.3)d。正中切口術后平均引流量(1 580.0±360.0)mL,平均引流管留置時間(9.3±2.7)d;左側開胸切口平均引流量(890.0±235.0)mL,平均引流管留置時間(4.8±2.5)d。1例術后出現一過性聲音嘶啞,術后半年恢復。隨訪2~10年,平均隨訪(81.0±27.0)個月,所有患者術后2年高血壓得到改善,心臟負荷減輕。1例人造血管置換患者術后3年出現狹窄復發,其余患者隨訪無再狹窄,無死亡及其他并發癥。結論 復雜主動脈縮窄需根據狹窄的解剖特點,是否合并心臟疾病同期處理等情況個體化制定治療方案,解剖外旁路移植技術安全可行。

引用本文: 徐驍晗, 吾米提, 詹發亮, 葉濤, 高熠洲, 顧衛東, 顧群, 邵永豐. 復雜主動脈縮窄的外科治療.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4, 31(5): 776-781. doi: 10.7507/1007-4848.20221000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伴肺動脈高壓患者介入術后嚴重不良事件風險預測模型構建及驗證
  • 下一篇

    MiR-31a-5p通過靶向HIF-1α促細胞凋亡加重心肌缺血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