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麻醉科(貴州遵義 563000);
  • 2.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麻醉科(成都 610041);
  • 3. 貴州茅臺醫院 麻醉科(貴州遵義 56451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體外循環(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介導的全身炎性反應仍然是導致術后多器官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循環炎性因子濃度與患者不良預后呈正相關,因此去除或抑制炎性因子被認為是一種有效預防術后器官損傷的手段。然而20余年的研究顯示,無論是抑制還是去除循環炎性因子,臨床結果均令人失望。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對循環炎性因子在CPB相關炎性器官損傷中的作用進行反思,以尋找更為有效的預防手段。本文對循環炎性因子與患者預后以及目前針對炎性因子的治療如抗體、吸附等進行闡述,討論炎性因子在組織損傷中的作用機制和可能對策。本綜述可能對預防和治療CPB相關器官損傷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作用。

引用本文: 張靖晗, 杜磊, 茍大明. 循環炎性因子在體外循環相關器官損傷中的作用及相關治療.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5, 32(1): 129-135. doi: 10.7507/1007-4848.202302087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三維重建技術在早期肺癌外科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 下一篇

    自體血補片胸膜固定術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