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福建醫科大學(福州 350122);
  • 2.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胸外科(福建廈門 360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原發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MA)腫塊型與肺炎型之間的關系及惡性程度區別,同時分析臨床表現、CT特征在該疾病診斷中的作用。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1年5月—2022年3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PPMA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CT特征將患者分為腫塊型組及肺炎型組。分析比較兩組的臨床表現、CT特征及惡性程度。結果 共納入57例PPMA患者,其中男17例、女40例,平均年齡(53.82±10.65)歲,有類反暈征患者共28例(49%)。腫塊型組42例,肺炎型組15例。PPMA多發生于雙下肺,臨床表現以咳嗽、咳白色黏液樣痰為主。兩組腫瘤最大徑(P<0.001)、邊界情況(P<0.001)、胸膜凹陷征(P=0.0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Ki-67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兩種類型的PPMA在惡性程度上無顯著差異,結合其臨床表現及影像學特征差異,支持肺炎型只是腫塊型的病情進展表現。CT上可表現多樣,其中類反暈征有望成為重要的影像學特征,聯合實性成分占比高、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等特征,能對PPMA診斷起到重要輔助作用。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