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 心胸外科(南京 210002);
  • 2.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 腫瘤內科(南京 210002);
  • 3. 南京中醫藥大學金陵臨床醫學院 心胸外科(南京 21000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分析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術后吻合口瘺影響因素并構建列線圖模型。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接受食管癌根治術50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相關變量后,建立預測吻合口瘺發生風險的模型,并通過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線驗證預測效果。結果  共收集食管癌和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468例,其中男354例、女114例,平均年齡(62.8±7.2)歲;腫瘤主要位于中、下段;術后發生吻合口瘺的患者共51例(10.90%)。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腫瘤位置、血清白蛋白水平、糖尿病、吻合方式、吻合部位、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是術后吻合口瘺的危險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年齡、BMI、腫瘤位置、糖尿病、吻合方式、CRP水平是吻合口瘺發生的獨立風險因素(P<0.05)。根據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構建列線圖,其ROC曲線下面積為 0.803,校準曲線顯示實際觀測結果與預測結果一致性較好。此外,決策曲線分析表明,列線圖模型對臨床決策具有重要意義。結論  該模型對于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術后吻合口瘺具有良好的預測效果,對指導臨床觀察和早期篩查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引用本文: 彭昊, 盛思琪, 陳靜, 麥爾哈巴·買提亞森, 宋海珠, 易俊. 食管癌和食管胃交界部癌術后吻合口瘺影響因素及列線圖模型構建.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5, 32(2): 208-215. doi: 10.7507/1007-4848.20230605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胸下段和腹部食管腺癌患者生存預后的列線圖預測模型構建和驗證
  • 下一篇

    局部晚期食管鱗癌新輔助PD-1單抗聯合化療后的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