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心臟大血管外科(武漢 430022);
  • 2.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心臟大血管外科實驗室(武漢 43002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介入式心室輔助裝置(percutaneous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PVAD)作為一種微創化治療手段,可以替代衰竭心臟的功能,為復雜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償等心血管急危重癥患者提供循環支持。PVAD的發展從Hemopump的崛起到Impella的繁榮,越來越多地用于血流動力學支持從而改善預后。本文將對PVAD的發展歷程及臨床應用進行綜述。

引用本文: 尚小珂, 楊云驄, 游輝輝, 楊夏燕, 孫明, 吳春林, 張雄, 王美瑩, 王雪麗, 陳松, 張長東, 柳梅, 董念國. 介入式心室輔助裝置的發展歷程.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3, 30(12): 1683-1691. doi: 10.7507/1007-4848.20230704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三維技術在結構性心臟病領域的應用現狀與展望
  • 下一篇

    同學復盤在模擬醫學教育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