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胸外科(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分析急性壞死性縱隔炎臨床特征、診斷和治療轉歸,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2012年3月—2021年4月期間收治的急性壞死性縱隔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病因、臨床表現、影像學資料、病原學結果、手術方式及轉歸,分析其發病特點、臨床診療方法及預后因素。結果  共納入176例患者,中位年齡60(0~84)歲,男124例、女52例。最常見的感染來自頸部(66例,37.5%),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發熱(85例,48.3%),膿液培養中以星座鏈球菌最常見(23例,13.1%)。本組患者中119例(67.6%)接受手術治療,單純頸部入路54例(30.7%)、單純胸部入路27例(15.3%)[開胸9例(5.1%)、胸腔鏡18例(10.2%)]、頸部+胸部入路37例(21.0%)[開胸7例(4.0%)、胸腔鏡30例(17.0%)]、劍突下入路1例(0.6%)。176例患者中治愈出院144例(81.8%),死亡32例(18.1%)。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調整后Charlson合并癥指數(OR=2.95,P=0.022)、圍術期存在膿毒癥(OR=2.84,P=0.024)、未行外科手術引流(OR=2.41,P=0.043)是患者死亡的獨立預測因素。結論  臨床疑診急性壞死性縱隔炎的患者應行影像學檢查明確膿腫累及范圍,以指導手術入路的選擇,對于診斷明確的患者盡早行手術治療,及時清除感染組織、充分引流。年齡調整后Charlson合并癥指數、圍術期存在膿毒癥以及未行外科手術引流與患者的預后不良密切相關。

引用本文: 梁林川, 彭智愚, 林華杭, 周柯, 梅建東. 急性壞死性縱隔炎176例臨床特征及轉歸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4, 31(2): 243-248. doi: 10.7507/1007-4848.20230901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血管腔內抗感染移植物新材料的研究進展
  • 下一篇

    血管腔內抗感染移植物新材料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