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吳明蓬, 錢蓉, 陳婕, 張笑, 黃子星, 宋彬. 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最近5年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熱點分析.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4, 21(10): 1305-1310. doi: 10.7507/1007-9424.20140314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多種腫瘤標志物在胰腺腫瘤中的過度表達,為胰腺腫瘤的靶向成像提供了理論依據。而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分子影像學技術,則使針對胰腺腫瘤的特異性靶向成像成為可能。本研究利用文獻計量學方法,使用PubMed檢索系統對近5年來發表的與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相關的文獻進行分析,探究近5年來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為研究者們下一步開展深入的研究提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來源
通過制定檢索策略,在PubMed中檢索近5年來與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相關的文獻,下載相關文獻題錄,使用Bicomb 2.0書目共現分析軟件對題錄進行統計分析。
1.2 檢索策略和統計學分析
2014年9月15日在PubMed中使用檢索式(“molecular imaging”[MeSH Terms]AND“pancreatic neoplasms”[MeSH Terms])AND(“2010-01-01”[PDAT] :“2014-08-31”[PDAT])檢索出數據庫中發表于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期間且與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相關的文獻,共計28條,將上述文獻題錄以.XML格式儲存。使用Bicomb 2.0書目共現分析軟件[1]打開28條以.XML格式保存的文件,統計分析上述文獻的發表年代、來源期刊及期刊所屬國家、第一作者以及高頻主要主題詞分布情況。對文獻題錄資料的第一作者所屬研究機構情況進行人工逐條統計分析。對出現頻次不小于2次的高頻主要主題詞建立詞篇矩陣,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聚類分析。
2 結果
2.1 發表年代分布
從本研究的統計結果來看,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間有關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分別為3、8、9、6及2篇(表 1)。考慮到“Molecular Imaging”作為Mesh主題詞引入PubMed檢索系統的時間為2010年,統計結果中2010年文獻出現的頻次受此影響可能會有所減少;考慮到PubMed進行主題詞標引工作時間的影響,2014年前8個月的文獻出現頻次也可能會有所減少。但從統計結果的總體趨勢上看,近5年來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領域的研究熱度呈逐年上升、至2012年達到頂峰,而后熱度呈逐年減弱的趨勢。
 表1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發表年代分布情況
		 	
		 			 				Table1.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ation year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表1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發表年代分布情況
		 	
		 			 				Table1.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ation year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2.2 來源期刊及期刊所屬國家分布
該領域文獻共發表在20種期刊中,根據布拉德福定律,將上述20種期刊按載文數量分為核心區、相關區及離散區,3個區需滿足載文數量基本相等的原則。統計結果提示,將載文量不小于3篇的期刊劃分為核心區,入選期刊共計3種,分別為:Bioconjugate Chemistry,PloS One和Contrast Media & Molecular Imaging,每種期刊均分別載文3篇,合計占總文獻量的32.142 9%(表 2)。對上述20種期刊所屬國家行統計分析,頻次分布情況如下:美國20次,德國3次,英國2次,希臘、愛爾蘭及荷蘭各1次。由此可見,該領域研究者最傾向于將結果發表在美國、德國和英國3個國家的出版物上(表 3)。
 表2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來源期刊核心區分布情況
		 	
		 			 				Table2.
    			The core area distribution of source journal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表2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來源期刊核心區分布情況
		 	
		 			 				Table2.
    			The core area distribution of source journal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表3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來源期刊所屬國家分布情況
		 	
		 			 				Table3.
    			The source journals'publication countrie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表3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來源期刊所屬國家分布情況
		 	
		 			 				Table3.
    			The source journals'publication countrie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2.3 第一作者及所屬研究機構分布
該領域28篇文獻的第一作者中,僅美國的Haddad D發表 2篇文章,其余第一作者均只發表 1篇文章。發表文章最多的研究機構均在美國,分別為:①斯坦福大學影像科與分子影像部;②Memorial Sloan-Kettering腫瘤中心外科部;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下屬分子影像與納米醫學實驗室(LOMIN)和國家生物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所(NIBIB)。上述3個機構均產出2篇文章。該領域文獻第一作者所屬研究機構分布情況如下:美國15所;德國4所;中國3所;荷蘭、法國、瑞典、日本及俄羅斯各1所。其中中國3所研究機構分別為:同濟醫科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影像科、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影像科與四川省醫學影像學重點實驗室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外科。上述統計結果提示,美國的研究機構對該領域研究較多,其次為德國和中國。從研究機構產出文章數量可知,各研究機構在該領域并未能形成系統性的深入研究。
2.4 高頻主要主題詞分布
運用Bicomb 2.0軟件統計題錄中主要主題詞出現頻次,并按照出現頻次由高至低排序,以主要主題詞出現頻次不小于2次,累計百分比達到38.797 8%的前20個主要主題詞作為高頻主要主題詞,它們是該領域研究熱點的標志(表 4)。兩兩統計它們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次數,若2個主要主題詞在眾多文獻中同時出現頻率高,則說明兩者間關系密切。在形成20×20主要主題詞詞篇矩陣的基礎上,運用SPSS 22.0軟件對其進行聚類分析,生成共詞聚類樹圖,由此可反映這些主要主題詞之間的親疏關系。共詞聚類樹圖可反映這些主要主題詞所代表的學科和主題結構,以模塊化的方式展示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方向[2]。
 表4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高頻主要主題詞分布情況
		 	
		 			 				Table4.
    			The high frequency MJME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表4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高頻主要主題詞分布情況
		 	
		 			 				Table4.
    			The high frequency MJME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2.5 聚類分析結果
共詞聚類樹圖(圖 1)中縱軸文字表示高頻主要主題詞,其對應的數字即為表 4中的高頻主要主題詞序號;橫軸數字代表 2個高頻主要主題詞之間的距離,若2個高頻主要主題詞在越短的距離內聚在一起,則說明兩者關系越密切。
 圖1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高頻主要主題詞共詞聚類樹圖
			
												
				Figure1.
				The Clustering Tree Graph of high frequency MJME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圖1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高頻主要主題詞共詞聚類樹圖
			
												
				Figure1.
				The Clustering Tree Graph of high frequency MJME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3 討論
從高頻主題詞共現聚類樹圖可以看出,近5年來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5個方面。
3.1 治療與基因(由主題詞16、18及15組成)
Haddad等[3-4]探究了GLV-1h153在針對胰腺腫瘤的病毒療法中可能的應用,包括病毒溶瘤治療效果、影像學監測病情、評估療效等多個方面,打破了以往大多數分子影像學研究的微觀層次水平停留在細胞層次的局面,將研究深入到了病毒和基因層次。但從近5年來該方向研究熱度來看,研究人員偏少,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后,也未能有其他研究者在該方向上繼續開展進一步研究工作,提示這可能是下一步研究的一個較新的研究點,但也可能表明該研究方向處于研究瓶頸階段,研究難度較大。
3.2 診斷與代謝(由主題詞5、11、1、2、14及20組成)
Nimmagadda等[5]運用分子影像學的方法,在動物實驗中探究了通過對酪氨酸激酶受體Axl的表達情況,實現定量評估胰腺腫瘤進展狀況的可能性。Foygel等[6]提出運用胸腺細胞分化抗原1作為標記物,結合超聲分子影像學,實現對胰腺導管腺癌的診斷。Hackel等[7]運用胱氨酸結肽示蹤法,通過監測αVβ6的表達,在PET成像中實現對胰腺腫瘤的檢測。Tong等[8]的研究提示一種名為Sur-MNPs的技術,有可能作為檢測胰腺癌的分子影像學探針使用。該研究方向是近5年來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最熱門的研究方向,大多數涉及該研究方向的研究模式[5-13]均為探究某種分子探針技術對胰腺腫瘤的診斷或監測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這種研究模式是近年來關于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最常規也是最主流的研究模式。
3.3 核醫學成像(由主題詞12、13、6、9及3組成)
de Herder [14]總結了近年來應用于胃腸道及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多項核醫學成像技術,包括生長抑素受體閃爍成像術、使用68Ga-DOTA標記SSAs的PET/CT成像術、間碘苯甲胍閃爍成像術、18F-FDG PET/CT成像術、DOPA PET/CT成像術、5-HTP PET成像術、胃泌素受體閃爍成像術及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成像術,并給出了針對胰島瘤、胃泌素瘤、胰腺功能性腫瘤等胃腸道及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推薦影像檢查診斷技術,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Miederer等[15]則提出在研究功能成像的同時,也要把形態學成像的優勢結合起來,如靈活使用PET/CT等多種影像技術的結合,達到診斷胃腸道及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目的。該方向的研究熱度不高,但均為對某個亞專業領域分子影像學成像技術的總結概括,信息量大,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3.4 藥理學(由主題詞17組成)
Brullé等[16]在探究冷凍療法對胰腺癌療效的動物實驗中,使用了分子影像學的方法,在藥理學層面探究藥物療效,體現了與常規影像學檢測手段相比,分子影像學功能成像和靶向定位成像的突出優勢。Poeschinger等[17]的研究提示,生物熒光成像技術在臨床前期腫瘤基礎研究里評價藥物療效方面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該方向的研究也偏少,多與研究難度較大有關系。
3.5 病理學(由主題詞7、19、8、4及10組成)
Drifka等[18]提出一種新的深入至病理學層面,能模擬胰腺導管腺癌腫瘤微環境的體外腫瘤模型,并結合MPE和SHG分子影像學成像技術,為能更準確地實現還原人體內腫瘤真實生長環境的體外腫瘤造模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Wu等[19]的研究提示,MRI可對裸鼠胰腺癌模型中超順磁性氧化鐵標記的腫瘤細胞進行實時監測。該研究方向中多涉及到使用細胞示蹤、MRI等技術對胰腺腫瘤進行病理學層面上的探究[18-20]。其中提出的一些體外腫瘤造模的技術應用價值很高,對下一步開展該領域的基礎科研工作很有幫助。
綜上所述,本研究運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客觀分析了最近5年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的發表年代、來源期刊及期刊所屬國家、第一作者和所屬研究機構以及高頻主要主題詞分布情況,并采用共詞聚類分析,找到了現階段該研究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熱點,為把握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的研究現狀和研究趨勢奠定基礎,可為臨床醫生和基礎研究人員進行科研選題立項或對該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多種腫瘤標志物在胰腺腫瘤中的過度表達,為胰腺腫瘤的靶向成像提供了理論依據。而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分子影像學技術,則使針對胰腺腫瘤的特異性靶向成像成為可能。本研究利用文獻計量學方法,使用PubMed檢索系統對近5年來發表的與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相關的文獻進行分析,探究近5年來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為研究者們下一步開展深入的研究提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來源
通過制定檢索策略,在PubMed中檢索近5年來與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相關的文獻,下載相關文獻題錄,使用Bicomb 2.0書目共現分析軟件對題錄進行統計分析。
1.2 檢索策略和統計學分析
2014年9月15日在PubMed中使用檢索式(“molecular imaging”[MeSH Terms]AND“pancreatic neoplasms”[MeSH Terms])AND(“2010-01-01”[PDAT] :“2014-08-31”[PDAT])檢索出數據庫中發表于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期間且與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相關的文獻,共計28條,將上述文獻題錄以.XML格式儲存。使用Bicomb 2.0書目共現分析軟件[1]打開28條以.XML格式保存的文件,統計分析上述文獻的發表年代、來源期刊及期刊所屬國家、第一作者以及高頻主要主題詞分布情況。對文獻題錄資料的第一作者所屬研究機構情況進行人工逐條統計分析。對出現頻次不小于2次的高頻主要主題詞建立詞篇矩陣,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聚類分析。
2 結果
2.1 發表年代分布
從本研究的統計結果來看,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間有關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分別為3、8、9、6及2篇(表 1)。考慮到“Molecular Imaging”作為Mesh主題詞引入PubMed檢索系統的時間為2010年,統計結果中2010年文獻出現的頻次受此影響可能會有所減少;考慮到PubMed進行主題詞標引工作時間的影響,2014年前8個月的文獻出現頻次也可能會有所減少。但從統計結果的總體趨勢上看,近5年來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領域的研究熱度呈逐年上升、至2012年達到頂峰,而后熱度呈逐年減弱的趨勢。
 表1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發表年代分布情況
		 	
		 			 				Table1.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ation year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表1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發表年代分布情況
		 	
		 			 				Table1.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ation year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2.2 來源期刊及期刊所屬國家分布
該領域文獻共發表在20種期刊中,根據布拉德福定律,將上述20種期刊按載文數量分為核心區、相關區及離散區,3個區需滿足載文數量基本相等的原則。統計結果提示,將載文量不小于3篇的期刊劃分為核心區,入選期刊共計3種,分別為:Bioconjugate Chemistry,PloS One和Contrast Media & Molecular Imaging,每種期刊均分別載文3篇,合計占總文獻量的32.142 9%(表 2)。對上述20種期刊所屬國家行統計分析,頻次分布情況如下:美國20次,德國3次,英國2次,希臘、愛爾蘭及荷蘭各1次。由此可見,該領域研究者最傾向于將結果發表在美國、德國和英國3個國家的出版物上(表 3)。
 表2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來源期刊核心區分布情況
		 	
		 			 				Table2.
    			The core area distribution of source journal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表2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來源期刊核心區分布情況
		 	
		 			 				Table2.
    			The core area distribution of source journal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表3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來源期刊所屬國家分布情況
		 	
		 			 				Table3.
    			The source journals'publication countrie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表3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來源期刊所屬國家分布情況
		 	
		 			 				Table3.
    			The source journals'publication countrie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2.3 第一作者及所屬研究機構分布
該領域28篇文獻的第一作者中,僅美國的Haddad D發表 2篇文章,其余第一作者均只發表 1篇文章。發表文章最多的研究機構均在美國,分別為:①斯坦福大學影像科與分子影像部;②Memorial Sloan-Kettering腫瘤中心外科部;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下屬分子影像與納米醫學實驗室(LOMIN)和國家生物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所(NIBIB)。上述3個機構均產出2篇文章。該領域文獻第一作者所屬研究機構分布情況如下:美國15所;德國4所;中國3所;荷蘭、法國、瑞典、日本及俄羅斯各1所。其中中國3所研究機構分別為:同濟醫科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影像科、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影像科與四川省醫學影像學重點實驗室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外科。上述統計結果提示,美國的研究機構對該領域研究較多,其次為德國和中國。從研究機構產出文章數量可知,各研究機構在該領域并未能形成系統性的深入研究。
2.4 高頻主要主題詞分布
運用Bicomb 2.0軟件統計題錄中主要主題詞出現頻次,并按照出現頻次由高至低排序,以主要主題詞出現頻次不小于2次,累計百分比達到38.797 8%的前20個主要主題詞作為高頻主要主題詞,它們是該領域研究熱點的標志(表 4)。兩兩統計它們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次數,若2個主要主題詞在眾多文獻中同時出現頻率高,則說明兩者間關系密切。在形成20×20主要主題詞詞篇矩陣的基礎上,運用SPSS 22.0軟件對其進行聚類分析,生成共詞聚類樹圖,由此可反映這些主要主題詞之間的親疏關系。共詞聚類樹圖可反映這些主要主題詞所代表的學科和主題結構,以模塊化的方式展示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方向[2]。
 表4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高頻主要主題詞分布情況
		 	
		 			 				Table4.
    			The high frequency MJME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表4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高頻主要主題詞分布情況
		 	
		 			 				Table4.
    			The high frequency MJME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2.5 聚類分析結果
共詞聚類樹圖(圖 1)中縱軸文字表示高頻主要主題詞,其對應的數字即為表 4中的高頻主要主題詞序號;橫軸數字代表 2個高頻主要主題詞之間的距離,若2個高頻主要主題詞在越短的距離內聚在一起,則說明兩者關系越密切。
 圖1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高頻主要主題詞共詞聚類樹圖
			
												
				Figure1.
				The Clustering Tree Graph of high frequency MJME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圖1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高頻主要主題詞共詞聚類樹圖
			
												
				Figure1.
				The Clustering Tree Graph of high frequency MJMEs of literature on pancreatic neoplasms and 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4
			
								3 討論
從高頻主題詞共現聚類樹圖可以看出,近5年來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5個方面。
3.1 治療與基因(由主題詞16、18及15組成)
Haddad等[3-4]探究了GLV-1h153在針對胰腺腫瘤的病毒療法中可能的應用,包括病毒溶瘤治療效果、影像學監測病情、評估療效等多個方面,打破了以往大多數分子影像學研究的微觀層次水平停留在細胞層次的局面,將研究深入到了病毒和基因層次。但從近5年來該方向研究熱度來看,研究人員偏少,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后,也未能有其他研究者在該方向上繼續開展進一步研究工作,提示這可能是下一步研究的一個較新的研究點,但也可能表明該研究方向處于研究瓶頸階段,研究難度較大。
3.2 診斷與代謝(由主題詞5、11、1、2、14及20組成)
Nimmagadda等[5]運用分子影像學的方法,在動物實驗中探究了通過對酪氨酸激酶受體Axl的表達情況,實現定量評估胰腺腫瘤進展狀況的可能性。Foygel等[6]提出運用胸腺細胞分化抗原1作為標記物,結合超聲分子影像學,實現對胰腺導管腺癌的診斷。Hackel等[7]運用胱氨酸結肽示蹤法,通過監測αVβ6的表達,在PET成像中實現對胰腺腫瘤的檢測。Tong等[8]的研究提示一種名為Sur-MNPs的技術,有可能作為檢測胰腺癌的分子影像學探針使用。該研究方向是近5年來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最熱門的研究方向,大多數涉及該研究方向的研究模式[5-13]均為探究某種分子探針技術對胰腺腫瘤的診斷或監測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這種研究模式是近年來關于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最常規也是最主流的研究模式。
3.3 核醫學成像(由主題詞12、13、6、9及3組成)
de Herder [14]總結了近年來應用于胃腸道及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多項核醫學成像技術,包括生長抑素受體閃爍成像術、使用68Ga-DOTA標記SSAs的PET/CT成像術、間碘苯甲胍閃爍成像術、18F-FDG PET/CT成像術、DOPA PET/CT成像術、5-HTP PET成像術、胃泌素受體閃爍成像術及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成像術,并給出了針對胰島瘤、胃泌素瘤、胰腺功能性腫瘤等胃腸道及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推薦影像檢查診斷技術,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Miederer等[15]則提出在研究功能成像的同時,也要把形態學成像的優勢結合起來,如靈活使用PET/CT等多種影像技術的結合,達到診斷胃腸道及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目的。該方向的研究熱度不高,但均為對某個亞專業領域分子影像學成像技術的總結概括,信息量大,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3.4 藥理學(由主題詞17組成)
Brullé等[16]在探究冷凍療法對胰腺癌療效的動物實驗中,使用了分子影像學的方法,在藥理學層面探究藥物療效,體現了與常規影像學檢測手段相比,分子影像學功能成像和靶向定位成像的突出優勢。Poeschinger等[17]的研究提示,生物熒光成像技術在臨床前期腫瘤基礎研究里評價藥物療效方面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該方向的研究也偏少,多與研究難度較大有關系。
3.5 病理學(由主題詞7、19、8、4及10組成)
Drifka等[18]提出一種新的深入至病理學層面,能模擬胰腺導管腺癌腫瘤微環境的體外腫瘤模型,并結合MPE和SHG分子影像學成像技術,為能更準確地實現還原人體內腫瘤真實生長環境的體外腫瘤造模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Wu等[19]的研究提示,MRI可對裸鼠胰腺癌模型中超順磁性氧化鐵標記的腫瘤細胞進行實時監測。該研究方向中多涉及到使用細胞示蹤、MRI等技術對胰腺腫瘤進行病理學層面上的探究[18-20]。其中提出的一些體外腫瘤造模的技術應用價值很高,對下一步開展該領域的基礎科研工作很有幫助。
綜上所述,本研究運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客觀分析了最近5年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研究文獻的發表年代、來源期刊及期刊所屬國家、第一作者和所屬研究機構以及高頻主要主題詞分布情況,并采用共詞聚類分析,找到了現階段該研究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熱點,為把握胰腺腫瘤分子影像學的研究現狀和研究趨勢奠定基礎,可為臨床醫生和基礎研究人員進行科研選題立項或對該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