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唐豪佑, 劉勝, 胡程俊, 馬林, 李建水. 新血液生化評分系統對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及死亡的預測價值.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1, 28(8): 1039-1044. doi: 10.7507/1007-9424.202011090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腹部炎癥疾病,也是導致急腹癥的常見原因,臨床上根據其嚴重程度分為輕癥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及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1]。AP 具有起病較急、變化快、病程兇險等特點,特別是 SAP,由于容易出現持續性器官衰竭,死亡率可高達 30%[2]。因此,能夠早期、準確、簡便地判斷 AP 的嚴重程度及死亡,盡早地進行干預顯得尤其重要。基于此,探索早期、簡便、準確的臨床評分系統成為當前研究熱點問題。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實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床邊指數(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評分、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評分、計算機斷層掃描嚴重程度指數(computed tomography severity index,CTSI)評分、Ranson 評分可以用來預測 AP 的嚴重程度及死亡,但這幾種評分系統均有明顯的局限性。Ranson 評分包含很多住院時不常規檢查的指標且需要 48 h 才能完成,容易錯過最佳治療窗口[3]。APACHEⅡ評分最初用于評估重癥監護室中相關疾病的嚴重程度,是臨床研究中最常使用的預測評分系統,但是該評分系統需要收集大量參數、復雜且難以實現。BISAP 評分是近年來開發出來的,有研究[4]表明 BISAP 評分可以很好地預測 AP 的嚴重程度及預后,但 BISAP 評分使用時仍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因而在臨床上并不常使用。CTSI 評分是基于 CT 這一影像學手段來預測評估 AP 患者的嚴重程度,但大部分輕癥患者不需要 CT 來診斷 AP,并且采用 CT 評估的理想時間至少在發病后 72 h,不能很好地預測非常早期的胰腺壞死情況,故不推薦在入院時純粹用于 AP 嚴重程度的評估[5]。因此,需要尋找更加簡便、快速、面向臨床的評分系統來進一步提高 AP 患者入院 6~12 h 內嚴重程度的評估準確性。基于此,本研究擬根據目前臨床常見且客觀的血液生化指標來構建一種新的評分系統以預測 AP 的病情進展。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間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所有診斷為 AP 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 臨床資料完整;② 符合 AP 的診斷標準,急性突發的上腹部持續性疼痛,血清脂肪酶(或淀粉酶)至少上升至正常上限的 3 倍,相關影像學檢查符合 AP 影像學改變,這 3 項滿足 2 項即可。排除標準:① 資料不完善者;② 入院時 AP 發病>72 h;③ 住院時間<48 h;④ 年齡<18 歲;⑤ 放棄治療自動要求出院者;⑥ 慢性胰腺炎;⑦ 妊娠患者;⑧ 胰腺腫瘤。胰腺炎根據最新的亞特蘭大分類[6]分為非 SAP(包括 MAP、MSAP)和 SAP。
1.2 資料收集
一般資料如患者年齡、性別;有無吸煙史和飲酒史;合并癥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因如膽源性、高脂血癥性、酒精性、飲食性等;血液學指標如白細胞計數(WBC)、血紅蛋白(Hb)、C 反應蛋白(CRP)、白蛋白(ALB)、降鈣素原(PCT)、紅細胞分布寬度(RDW)、凝血酶原時間(PT)、血糖(Glu)、堿性磷酸酶(ALP)、肌酐(Cr)、尿素(BUN)、甘油三酯(TG)、血鈣(Ca2+);住院時間;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胸腔積液;死亡;患者入院 48 h 內評估的 BISAP 評分、APACHEⅡ評分及 Ranson 評分,72 h 內評估的 CTSI 評分。
1.3 新的血液生化評分系統的指標選取及賦值
根據本研究中非 SAP 和 SAP 患者臨床血液學指標中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利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得出最大約登指數對應的最佳截取值,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賦值為 0 分或 1 分,同時結合 BISAP 評分將有無胸腔積液指標也納入,有則賦值 1 分,無則賦值 0 分;然后將各項指標的評分相加。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5.0 軟件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 Kolmogorov-Smirnov 檢驗分析計量資料,描述為中位數(M)和上下四分位數(P25,P75),符合正態分布者用 t 檢驗、非正態分布者用 Mann-Whitney U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并采用 χ2 檢驗或 Fisher 確切概率法。采用 MedCalc 19.0 軟件繪制 ROC 曲線并分析不同評分系統預測 AP 患者的嚴重程度及死亡的效能,計算 ROC 曲線下面積(AUC)及其 95% 可信區間(95%CI),各評分系統間 AUC 值比較采用 MedCalc 軟件包進行 Delong 檢驗。根據最大約登指數(敏感度+特異度–1)確定最佳判斷閾值并計算其相應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檢驗水準 α=0.05。
2 結果
2.1 本研究納入患者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納入 451 例 AP 患者,其中非 SAP 患者 366 例,SAP 患者 85 例。非 SAP 患者和 SAP 患者在年齡、性別(男性)、既往史、合并癥、Hb、ALP、Cr、BUN 及 TG 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然而與非 SAP 患者比較,SAP 患者中病因主要以膽源性為主(P<0.05),WBC、CRP、PCT、Glu 水平更高(P<0.05),RDW 值更大(P<0.05),PT 和住院時間更長(P<0.05),ALB 和血 Ca2+水平更低(P<0.05),BISAP 評分、APACHEⅡ評分、CTSI 評分、Ranson 評分更高(P<0.05),有胸腔積液、發生 MODS 及死亡患者占比更高(P<0.05)。見表 1。
 表1
                非 SAP 患者和 SAP 患者的基本情況比較
			
						表1
                非 SAP 患者和 SAP 患者的基本情況比較
		 	
		 			 			2.2 CPWAG 評分系統及其評價 AP 嚴重程度及死亡情況
對表 1 中非 SAP 和 SAP 患者的血液學相關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進行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發現,WBC、CRP、ALB、PCT、Glu、Ca2+ 這 6 項指標與 AP 的嚴重程度有關(表 2),因此將這 6 項指標和有無胸腔積液納入新的血液生化評分系統并命名為 CPWAG 評分系統。ROC 曲線得出的上述 6 項血液學指標的最佳截取值的賦值及有無胸腔積液的賦值見表 3,CPWAG 評分系統最高為 7 分。從表 4 可見,隨著 CPWAG 評分增加,SAP 患者占比增高(P<0.001);死亡患者可能因樣本量較少,在 CPWAG 評分不同時的占比存在波動,但總體呈增高趨勢(P<0.001)。
 表2
                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與 SAP 相關的因素
			
						表2
                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與 SAP 相關的因素
		 	
		 			 			 表3
                各指標的最佳截取值及 CPWAG 評分系統的賦值情況
			
						表3
                各指標的最佳截取值及 CPWAG 評分系統的賦值情況
		 	
		 			 			 表4
                CPWAG 評分對應分數下的 SAP、死亡情況
			
						表4
                CPWAG 評分對應分數下的 SAP、死亡情況
		 	
		 			 			2.3 CPWAG 評分與各種評分系統對 SAP 及死亡的預測效果比較
各評分系統預測 SAP 和死亡患者的 ROC 曲線(圖 1)及相應的結果見表 5。從表5可見,CPWAG 評分系統預測 SAP 的 AUC 值最高,高于 Ranson(Z=5.317,P<0.001)、APACHEⅡ(Z=5.019,P<0.001)、CTSI(Z=1.962,P=0.005)評分系統的 AUC 值,但與 BISAP 評分系統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1.816,P=0.070);CPWAG 評分系統預測死亡方面的能力,與 Ranson(Z=0.421,P=0.674)、APACHEⅡ(Z=1.243,P=0.214)、CTSI(Z=0.461,P=0.645)、BISAP(Z=1.152,P=0.249)評分系統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圖1
				示各種評分系統預測 SAP(a)及死亡(b)的 ROC 曲線圖
						
				圖1
				示各種評分系統預測 SAP(a)及死亡(b)的 ROC 曲線圖
			
														 表5
                CPWAG 評分與其他不同評分系統預測 SAP 及死亡的 ROC 曲線分析結果
			
						表5
                CPWAG 評分與其他不同評分系統預測 SAP 及死亡的 ROC 曲線分析結果
		 	
		 			 			3 討論
AP 是由多種病因導致的胰腺本身的炎癥反應[7-8]。流行病學調查[9]發現,目前 AP 的首要病因仍然是膽源性,而且隨著飲食結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高脂血癥性 AP 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 AP 的主要發病因素,本研究結果與此一致。隨著當代醫療技術的迅猛發展,AP 的治療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但仍然有 10%~20% 的 AP 患者發病過程兇險[10-11],其中急性肺損傷是 AP 的并發癥,有 10%~25% 的 AP 患者會發生急性肺損傷[12],而且 SAP 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采取簡便、快速的評分系統來預測 AP 的嚴重程度及死亡,并進行及時干預顯得非常重要。
目前研究[13-14]證實,Ranson 評分、APACHEⅡ評分、BISAP 評分、CTSI 評分這 4 種評分系統常用于評估 AP 的嚴重程度及預后。Chatterjee 等[15]報道 BISAP 評分在預測 AP 嚴重程度方面的價值較高(AUC=0.811);安文慧等[16]報道 BISAP 評分、APACHEⅡ評分、CTSI 評分、Ranson 評分對 AP 嚴重程度、死亡及并發癥均有較好的預測價值;Papachristou 等[17]也報道 Ranson 評分、APACHEⅡ評分、BISAP 評分、CTSI 評分均可有效地預測 AP 患者的預后。但是這幾種評分系統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 Ranson 評分由 11 個參數組成,其中 6 個參數需要在 48 h 內才能測量,過程久而復雜,容易錯過治療窗口期;APACHEⅡ評分包含 14 個參數,大多數時候無法完整收集 APACHEⅡ評分所需的參數[4],大量的數據及復雜的評分系統限制了其臨床應用;BISAP 評分相對簡單,可以較好地預測 AP 患者的嚴重程度及預后,但存在評價患者精神狀態等主觀性指標,存在一定誤差[18];CTSI 評分是基于增強 CT、 從影像學上反映 AP 嚴重程度的預測系統,由于其在計算過程中可能將筋膜周圍腫脹面積計算入內,從而引起誤差,而且在患者發病早期,CT 并不能很好地評估患者胰腺壞死情況[19-20]。
本研究中的 CPWAG 評分包含了 CRP、PCT、WBC、ALB、Glu、Ca2+ 這 6 項入院即可篩查的臨床常規客觀指標,并且結合了 BISAP 評分系統中有無胸腔積液這一參數,總分為 7 分。CPWAG 評分系統中所需指標可在患者住院期間快速、簡便地獲得,具有簡便、快捷、客觀性等優點。本研究結果發現,CPWAG 評分在預測 AP 嚴重程度方面(AUC=0.866)優于 CTSI 評分(AUC=0.805)、Ranson 評分(AUC=0.722)及 APACHEⅡ評分(AUC=0.70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 BISAP 評分(AUC=0.819)預測 AP 嚴重程度的能力相近(P>0.05),而且 CPWAG 評分在預測 SAP 方面的特異度達 88.80%。但 CPWAG 評分(AUC=0.823)在預測 AP 患者死亡方面與 APACHEⅡ評分(AUC=0.865)、Ranson 評分(AUC=0.843)、BISAP 評分(AUC=0.761)、CTSI 評分(AUC=0.797)相近(P>0.05)。
從本研究結果看,CPWAG 評分在預測 AP 患者的嚴重程度及死亡方面均有很好的價值,可以準確、早期評估 AP 患者情況以盡早干預,且其具有快速、便捷、客觀性等優點。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屬于單中心回顧性研究,樣本量有限,相關結論仍需要多中心、大樣本、多方位的驗證;同時用于對照的4種評分系統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重要聲明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全體作者閱讀并理解了《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的政策聲明,我們無相互競爭的利益。
作者貢獻聲明:唐豪佑參與研究設計、數據收集、文章撰寫;劉勝、胡程俊、馬林參與數據收集及統計學分析;李建水參與文章設計及文章修改。
倫理聲明:本研究通過了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批文編號:2020ER(A)07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腹部炎癥疾病,也是導致急腹癥的常見原因,臨床上根據其嚴重程度分為輕癥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及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1]。AP 具有起病較急、變化快、病程兇險等特點,特別是 SAP,由于容易出現持續性器官衰竭,死亡率可高達 30%[2]。因此,能夠早期、準確、簡便地判斷 AP 的嚴重程度及死亡,盡早地進行干預顯得尤其重要。基于此,探索早期、簡便、準確的臨床評分系統成為當前研究熱點問題。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實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床邊指數(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評分、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評分、計算機斷層掃描嚴重程度指數(computed tomography severity index,CTSI)評分、Ranson 評分可以用來預測 AP 的嚴重程度及死亡,但這幾種評分系統均有明顯的局限性。Ranson 評分包含很多住院時不常規檢查的指標且需要 48 h 才能完成,容易錯過最佳治療窗口[3]。APACHEⅡ評分最初用于評估重癥監護室中相關疾病的嚴重程度,是臨床研究中最常使用的預測評分系統,但是該評分系統需要收集大量參數、復雜且難以實現。BISAP 評分是近年來開發出來的,有研究[4]表明 BISAP 評分可以很好地預測 AP 的嚴重程度及預后,但 BISAP 評分使用時仍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因而在臨床上并不常使用。CTSI 評分是基于 CT 這一影像學手段來預測評估 AP 患者的嚴重程度,但大部分輕癥患者不需要 CT 來診斷 AP,并且采用 CT 評估的理想時間至少在發病后 72 h,不能很好地預測非常早期的胰腺壞死情況,故不推薦在入院時純粹用于 AP 嚴重程度的評估[5]。因此,需要尋找更加簡便、快速、面向臨床的評分系統來進一步提高 AP 患者入院 6~12 h 內嚴重程度的評估準確性。基于此,本研究擬根據目前臨床常見且客觀的血液生化指標來構建一種新的評分系統以預測 AP 的病情進展。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間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所有診斷為 AP 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 臨床資料完整;② 符合 AP 的診斷標準,急性突發的上腹部持續性疼痛,血清脂肪酶(或淀粉酶)至少上升至正常上限的 3 倍,相關影像學檢查符合 AP 影像學改變,這 3 項滿足 2 項即可。排除標準:① 資料不完善者;② 入院時 AP 發病>72 h;③ 住院時間<48 h;④ 年齡<18 歲;⑤ 放棄治療自動要求出院者;⑥ 慢性胰腺炎;⑦ 妊娠患者;⑧ 胰腺腫瘤。胰腺炎根據最新的亞特蘭大分類[6]分為非 SAP(包括 MAP、MSAP)和 SAP。
1.2 資料收集
一般資料如患者年齡、性別;有無吸煙史和飲酒史;合并癥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因如膽源性、高脂血癥性、酒精性、飲食性等;血液學指標如白細胞計數(WBC)、血紅蛋白(Hb)、C 反應蛋白(CRP)、白蛋白(ALB)、降鈣素原(PCT)、紅細胞分布寬度(RDW)、凝血酶原時間(PT)、血糖(Glu)、堿性磷酸酶(ALP)、肌酐(Cr)、尿素(BUN)、甘油三酯(TG)、血鈣(Ca2+);住院時間;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胸腔積液;死亡;患者入院 48 h 內評估的 BISAP 評分、APACHEⅡ評分及 Ranson 評分,72 h 內評估的 CTSI 評分。
1.3 新的血液生化評分系統的指標選取及賦值
根據本研究中非 SAP 和 SAP 患者臨床血液學指標中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利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得出最大約登指數對應的最佳截取值,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賦值為 0 分或 1 分,同時結合 BISAP 評分將有無胸腔積液指標也納入,有則賦值 1 分,無則賦值 0 分;然后將各項指標的評分相加。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5.0 軟件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 Kolmogorov-Smirnov 檢驗分析計量資料,描述為中位數(M)和上下四分位數(P25,P75),符合正態分布者用 t 檢驗、非正態分布者用 Mann-Whitney U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并采用 χ2 檢驗或 Fisher 確切概率法。采用 MedCalc 19.0 軟件繪制 ROC 曲線并分析不同評分系統預測 AP 患者的嚴重程度及死亡的效能,計算 ROC 曲線下面積(AUC)及其 95% 可信區間(95%CI),各評分系統間 AUC 值比較采用 MedCalc 軟件包進行 Delong 檢驗。根據最大約登指數(敏感度+特異度–1)確定最佳判斷閾值并計算其相應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檢驗水準 α=0.05。
2 結果
2.1 本研究納入患者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納入 451 例 AP 患者,其中非 SAP 患者 366 例,SAP 患者 85 例。非 SAP 患者和 SAP 患者在年齡、性別(男性)、既往史、合并癥、Hb、ALP、Cr、BUN 及 TG 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然而與非 SAP 患者比較,SAP 患者中病因主要以膽源性為主(P<0.05),WBC、CRP、PCT、Glu 水平更高(P<0.05),RDW 值更大(P<0.05),PT 和住院時間更長(P<0.05),ALB 和血 Ca2+水平更低(P<0.05),BISAP 評分、APACHEⅡ評分、CTSI 評分、Ranson 評分更高(P<0.05),有胸腔積液、發生 MODS 及死亡患者占比更高(P<0.05)。見表 1。
 表1
                非 SAP 患者和 SAP 患者的基本情況比較
			
						表1
                非 SAP 患者和 SAP 患者的基本情況比較
		 	
		 			 			2.2 CPWAG 評分系統及其評價 AP 嚴重程度及死亡情況
對表 1 中非 SAP 和 SAP 患者的血液學相關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進行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發現,WBC、CRP、ALB、PCT、Glu、Ca2+ 這 6 項指標與 AP 的嚴重程度有關(表 2),因此將這 6 項指標和有無胸腔積液納入新的血液生化評分系統并命名為 CPWAG 評分系統。ROC 曲線得出的上述 6 項血液學指標的最佳截取值的賦值及有無胸腔積液的賦值見表 3,CPWAG 評分系統最高為 7 分。從表 4 可見,隨著 CPWAG 評分增加,SAP 患者占比增高(P<0.001);死亡患者可能因樣本量較少,在 CPWAG 評分不同時的占比存在波動,但總體呈增高趨勢(P<0.001)。
 表2
                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與 SAP 相關的因素
			
						表2
                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與 SAP 相關的因素
		 	
		 			 			 表3
                各指標的最佳截取值及 CPWAG 評分系統的賦值情況
			
						表3
                各指標的最佳截取值及 CPWAG 評分系統的賦值情況
		 	
		 			 			 表4
                CPWAG 評分對應分數下的 SAP、死亡情況
			
						表4
                CPWAG 評分對應分數下的 SAP、死亡情況
		 	
		 			 			2.3 CPWAG 評分與各種評分系統對 SAP 及死亡的預測效果比較
各評分系統預測 SAP 和死亡患者的 ROC 曲線(圖 1)及相應的結果見表 5。從表5可見,CPWAG 評分系統預測 SAP 的 AUC 值最高,高于 Ranson(Z=5.317,P<0.001)、APACHEⅡ(Z=5.019,P<0.001)、CTSI(Z=1.962,P=0.005)評分系統的 AUC 值,但與 BISAP 評分系統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1.816,P=0.070);CPWAG 評分系統預測死亡方面的能力,與 Ranson(Z=0.421,P=0.674)、APACHEⅡ(Z=1.243,P=0.214)、CTSI(Z=0.461,P=0.645)、BISAP(Z=1.152,P=0.249)評分系統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圖1
				示各種評分系統預測 SAP(a)及死亡(b)的 ROC 曲線圖
						
				圖1
				示各種評分系統預測 SAP(a)及死亡(b)的 ROC 曲線圖
			
														 表5
                CPWAG 評分與其他不同評分系統預測 SAP 及死亡的 ROC 曲線分析結果
			
						表5
                CPWAG 評分與其他不同評分系統預測 SAP 及死亡的 ROC 曲線分析結果
		 	
		 			 			3 討論
AP 是由多種病因導致的胰腺本身的炎癥反應[7-8]。流行病學調查[9]發現,目前 AP 的首要病因仍然是膽源性,而且隨著飲食結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高脂血癥性 AP 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 AP 的主要發病因素,本研究結果與此一致。隨著當代醫療技術的迅猛發展,AP 的治療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但仍然有 10%~20% 的 AP 患者發病過程兇險[10-11],其中急性肺損傷是 AP 的并發癥,有 10%~25% 的 AP 患者會發生急性肺損傷[12],而且 SAP 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采取簡便、快速的評分系統來預測 AP 的嚴重程度及死亡,并進行及時干預顯得非常重要。
目前研究[13-14]證實,Ranson 評分、APACHEⅡ評分、BISAP 評分、CTSI 評分這 4 種評分系統常用于評估 AP 的嚴重程度及預后。Chatterjee 等[15]報道 BISAP 評分在預測 AP 嚴重程度方面的價值較高(AUC=0.811);安文慧等[16]報道 BISAP 評分、APACHEⅡ評分、CTSI 評分、Ranson 評分對 AP 嚴重程度、死亡及并發癥均有較好的預測價值;Papachristou 等[17]也報道 Ranson 評分、APACHEⅡ評分、BISAP 評分、CTSI 評分均可有效地預測 AP 患者的預后。但是這幾種評分系統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 Ranson 評分由 11 個參數組成,其中 6 個參數需要在 48 h 內才能測量,過程久而復雜,容易錯過治療窗口期;APACHEⅡ評分包含 14 個參數,大多數時候無法完整收集 APACHEⅡ評分所需的參數[4],大量的數據及復雜的評分系統限制了其臨床應用;BISAP 評分相對簡單,可以較好地預測 AP 患者的嚴重程度及預后,但存在評價患者精神狀態等主觀性指標,存在一定誤差[18];CTSI 評分是基于增強 CT、 從影像學上反映 AP 嚴重程度的預測系統,由于其在計算過程中可能將筋膜周圍腫脹面積計算入內,從而引起誤差,而且在患者發病早期,CT 并不能很好地評估患者胰腺壞死情況[19-20]。
本研究中的 CPWAG 評分包含了 CRP、PCT、WBC、ALB、Glu、Ca2+ 這 6 項入院即可篩查的臨床常規客觀指標,并且結合了 BISAP 評分系統中有無胸腔積液這一參數,總分為 7 分。CPWAG 評分系統中所需指標可在患者住院期間快速、簡便地獲得,具有簡便、快捷、客觀性等優點。本研究結果發現,CPWAG 評分在預測 AP 嚴重程度方面(AUC=0.866)優于 CTSI 評分(AUC=0.805)、Ranson 評分(AUC=0.722)及 APACHEⅡ評分(AUC=0.70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 BISAP 評分(AUC=0.819)預測 AP 嚴重程度的能力相近(P>0.05),而且 CPWAG 評分在預測 SAP 方面的特異度達 88.80%。但 CPWAG 評分(AUC=0.823)在預測 AP 患者死亡方面與 APACHEⅡ評分(AUC=0.865)、Ranson 評分(AUC=0.843)、BISAP 評分(AUC=0.761)、CTSI 評分(AUC=0.797)相近(P>0.05)。
從本研究結果看,CPWAG 評分在預測 AP 患者的嚴重程度及死亡方面均有很好的價值,可以準確、早期評估 AP 患者情況以盡早干預,且其具有快速、便捷、客觀性等優點。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屬于單中心回顧性研究,樣本量有限,相關結論仍需要多中心、大樣本、多方位的驗證;同時用于對照的4種評分系統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重要聲明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全體作者閱讀并理解了《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的政策聲明,我們無相互競爭的利益。
作者貢獻聲明:唐豪佑參與研究設計、數據收集、文章撰寫;劉勝、胡程俊、馬林參與數據收集及統計學分析;李建水參與文章設計及文章修改。
倫理聲明:本研究通過了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批文編號:2020ER(A)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