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胃癌中心(成都 610041);
  • 2.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成都 610041);
  • 3. 四川省衛生健康信息中心(成都 610041);
  • 4.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普通外科胃腸外科病房(成都 610041);
  • 5.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結直腸腫瘤中心(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了解術前營養狀態對低位/超低位直腸癌患者接受新輔助治療聯合極限保肛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影響。方法 通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腸癌數據庫(Database from Colorectal Cancer,DACCA)回顧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接受新輔助治療聯合極限保肛手術的直腸癌患者,然后根據營養風險篩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評分工具評估的營養狀態分為無(NRS2002評分<3分)和有(NRS2002評分≥3分)營養風險進行分析,分析有或無營養風險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和生存情況。其中術后并發癥分為早期(術后30 d內發生的并發癥)、中期(術后30 d以后且180 d以內發生的并發癥)和長期(術后180 d及以后發生的并發癥),生存情況指標為總生存和疾病特異性生存。結果 從DACCA數據庫中檢索到符合本研究納入條件的患者680例。其中評估為無營養風險者500例(73.5%)、有營養風險者180例(26.5%)。術后隨訪時間為0~152個月(平均48.9個月),生存543例(79.9%),其中無瘤生存患者471例(86.7%),帶瘤生存患者72例(13.3%);死亡137例(20.1%),其中癌性死亡患者122例(89.1%),非癌性死亡患者15例(10.9%)。術后早期并發癥48例(7.1%)、近期并發癥51例(7.5%)及長期并發癥17例(2.5%),這3種并發癥在有和無營養風險患者之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3.749、P=0.053;χ2=2.205、P=0.138;χ2=0.310、P=0.578),術后不同時期發生的具體并發癥除了術后早期的吻合口漏在有營養風險患者中高于無營養風險患者(P=0.034)外,其他具體并發癥發生率在二者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Kaplan-Meier法繪制的生存曲線顯示,有和無營養風險患者的總生存和疾病特異性生存曲線比較差異均未見有統計學意義(χ2=3.316、P=0.069;χ2=3.712、P=0.054)。結論 從本研究分析結果看,對接受新輔助治療后進行極限保肛手術的直腸癌患者,術前存在營養風險的患者在術后30 d內容易發生吻合口漏,雖然未發現有和無營養風險患者間在其他術后并發癥和長期生存結果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是對患者術前的營養管理仍不可忽視。

引用本文: 許勤宸, 夏榛蔓, 林雨昕, 阿伊孜巴克孜·麥木塔吾拉, 譚坤, 汪曉東, 李立. 術前營養狀態對新輔助治療后極限保肛手術 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影響:基于DACCA 數據庫的分析研究.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7): 815-820. doi: 10.7507/1007-9424.202405058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病例分析:1例Carney三聯征的影像學表現
  • 下一篇

    不同受訓醫師參與外科手術情況的分析:以甲狀(旁)腺外科手術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