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普通外科肝臟外科病房(成都 610041);
  • 2. 國家衛生健康委包蟲病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西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拉薩 850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終末期肝泡型棘球蚴病(又稱“肝泡型包蟲病”)患者接受體外肝切除聯合自體移植(ex 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ELRA)術后發生嚴重并發癥(Clavien-Dindo分級Ⅲa級及以上者)的危險因素,并建立列線圖預測模型。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間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接受ELRA手術的終末期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ELRA術后嚴重并發癥的危險因素;使用LASSO回歸篩選風險因素后建立列線圖預測模型,并通過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校準曲線和決策曲線分析評估列線圖模型預測術后嚴重并發癥發生的效能;同時采用廣義線性回歸模型探索影響總手術時間的術前風險因素。檢驗水準α=0.05。結果 本研究共納入132例接受了ELRA手術的終末期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術后有47例(35.6%)發生了嚴重并發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門靜脈主干或對側第一門靜脈分支受侵(P2型,華西-PHI分型,下同)患者較病灶同側第一門靜脈分支受侵(P1型)患者術后發生嚴重并發癥風險更高 [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區間(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8.24(1.53,44.34),P=0.014],白蛋白-膽紅素指數分級1級者較2級及以上者術后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更低 [OR(95%CI)=0.26(0.08,0.83),P=0.023],隨著總手術時間延長及自體血回輸量增加術后發生嚴重并發癥風險增高 [OR(95%CI)=1.01(1.00,1.01),P=0.009;OR(95%CI)=1.00(1.00,1.00),P=0.043]。LASSO回歸篩選出的2個風險因素白蛋白-膽紅素指數分級和總手術時間構建的列線圖預測模型對ELRA術后是否發生嚴重并發癥的區分度良好 [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下面積(95%CI)為0.717(0.625,0.808)]。廣義線性回歸模型分析發現門靜脈侵犯程度P2型和更遠的對側第二門靜脈分支受侵(P3型)及有遠處轉移是影響總手術時間的風險因素 [P2型/P1型:β(95%CI)=110.26(52.94,167.58),P<0.001;P3型/P1型:β(95%CI)=109.25(50.99,167.52),P<0.001;遠處轉移有/無:β(95%CI)=61.22(4.86,117.58),P=0.035]。結論 從本研究分析結果看,對門靜脈侵犯程度為P2型、白蛋白-膽紅素指數分級2級及以上、總手術時間長和自體血回輸量多的晚期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需要密切關注,術前嚴格評估第一肝門侵犯和遠處轉移情況,以降低ELRA術后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本研究基于白蛋白-膽紅素指數分級和總手術時間構建的列線圖預測模型展現出對術后發生嚴重并發癥的良好預測效能,可為臨床制定干預決策提供參考。

引用本文: 陳堃林, 邱逸聞, 龐華勝, 王文濤. 體外肝切除聯合自體移植治療終末期肝泡型棘球蚴病132例:術后嚴重并發癥危險因素及預測模型.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10): 1193-1201. doi: 10.7507/1007-9424.20240913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棘球蚴病的內科治療進展
  • 下一篇

    二步肝切除治療晚期肝泡型棘球蚴病的 安全性和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