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普通外科肝臟外科病房(成都 610041);
  • 2. 國家衛生健康委包蟲病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西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拉薩 850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肝泡型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亦稱“肝泡型包蟲病”)是由多房棘球絳蟲引起的一種嚴重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侵犯肝臟。由于疾病的隱匿性,患者往往在晚期才被確診,給治療帶來極大挑戰。筆者回顧了HAE的外科治療技術進展,重點關注了從早期到晚期HAE的手術策略。早期HAE采用消融治療是有效手段;對于中晚期HAE,在眾多研究中通過改進手術技術和引入具有挑戰性的方法如腹腔鏡手術和肝移植,特別是離體肝切除聯合自體肝移植,為晚期HAE患者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治療選擇,但仍面臨許多挑戰,比如如何在切除病灶的同時保留足夠的剩余肝臟功能等。未來的研究應繼續探索和優化現有的外科治療方法,特別是針對晚期HAE患者的治療策略,包括改進手術技術通過精確術前評估和分期以及開發新的外科技術,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多中心、前瞻性及長期隨訪的臨床研究將是驗證新手術技術和策略有效性的關鍵。通過這些努力,期望能夠顯著提高HAE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其生活質量。

引用本文: 邱逸聞, 龐華勝, 沈舒, 王燾, 楊屹, 王文濤. 肝泡型棘球蚴病的外科治療策略.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10): 1153-1159. doi: 10.7507/1007-9424.20241002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下一篇

    肝棘球蚴病的新型檢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