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鳴 1,2 , 孫云柯 3 , 王普森 1,2 , 趙東 1,2 , 闕偉濤 1,2 , 方泰石 1,2 , 陳琦軍 1,2 , 楊亮 3 , 夏雨 4 , 高偉 5 , 郭文治 6 , 傅志仁 7 , 栗光明 8 , 孔凌祥 9 , 汪守平 9 , 蔡金貞 10 , 呂國悅 11 , 吳忠均 12 , 陳剛 13 , 楊家印 9 , 鐘林 1,2,3
  • 1.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臟外科 器官移植中心(廣東深圳 518112);
  • 2. 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廣東深圳 518112);
  • 3. 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廣東深圳 518055);
  • 4. 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廣東深圳 518055);
  • 5.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器官移植中心 肝移植科(天津 300190);
  • 6.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胰外科(鄭州 450052);
  • 7.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通外科(上海 200025);
  • 8. 首都醫科大學佑安醫院器官移植科(北京 100069);
  • 9.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成都 610041);
  • 10.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山東青島 266000);
  • 11.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長春 130031);
  • 12.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重慶 400016);
  • 13.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武漢 43001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器官移植是終末期器官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移植術后感染顯著影響患者預后。傳統感染檢測及診斷因靈敏度、特異性和檢測速度的不足難以滿足精準預防和控制感染的需求。定向納米孔病原學測序技術(簡稱“納米孔測序技術”)憑借讀長優勢、實時檢測及靈活適應性的特點,在病原體鑒定、結構變異分析和耐藥基因解析中展現出獨特優勢,為術后感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本共識圍繞納米孔測序技術在器官移植術后感染防治中的規范化應用,從技術原理、臨床應用建議及檢測流程3個方面展開闡述,結合其特點,探討納米孔測序技術在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提出樣本處理及結果解讀的標準化建議。本共識的制定旨在推動納米孔測序技術在器官移植術后感染的診斷和治療中的合理應用,提高診斷效率與精準性,改善患者預后,為該技術的普及提供指導。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