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或預后研究常直接報告效應量及其 95% 可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故開展基于此類研究的 Meta 分析時,數據需進行對數轉換。本文以危險比(risk ratio,RR)、風險比(hazard ratio,HR)和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 95%CI 值為例,介紹使用 RevMan 5.3 軟件進行數據轉換并實施 Meta 分析的過程。
引用本文: 王朝陽, 翁鴻, 李柄輝, 任學群, 曾憲濤. 應用 RevMan 5.3 軟件實現病因或預后類 Meta 分析的數據轉換.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7, 17(7): 852-856. doi: 10.7507/1672-2531.20170406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病因、危險因素和預后因素研究常直接報告效應量及其 95% 可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且大多進行了混雜因素的校正。因此,基于此類研究進行 Meta 分析時,常只能獲得不同效應量及其 95%CI[1, 2],如危險比(risk ratio,RR)、風險比(hazard ratio,HR)和比值比(odds ratio,OR)。而采用這些數據直接進行 Meta 分析常只能采用 Stata 和 R 軟件[2, 3]。Stata 和 R 軟件需要編程且不利于初學者掌握,而實際上 Review Manager(RevMan)軟件 5.0 及其以后版本具備了實現效應量及其 95%CI 合并的功能。本文分別以 RR、HR 和 OR 及其 95%CI 為例,介紹基于 RevMan 5.3 軟件實現數據轉換和 Meta 分析的過程。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RR 以 Leng 等[4]發表的牙周病與冠心病發病風險之間的關系的 Meta 分析中的數據為例(表 1),HR 以 Zeng 等[5]發表的牙周病與肺癌發病風險的 Meta 分析中的數據為例(表 2),OR 以 Zeng 等[6]發表的牙周病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發病風險的 Meta 分析中的數據為例(表 3)。
1.2 數據轉換
以 RR 在 RevMan 軟件中的轉化為例,HR 及 OR 的轉換與 RR 轉換方法相同。如圖 1 所示,在進行 Meta 分析過程中,輸入框需要的數據類型為 RR 的 Log 值及其標準誤(standard error,SE),因此需先將原始研究的效應量及其 95%CI 進行轉換。
圖1
RevMan 5.3 軟件數據輸入窗口
點擊圖 1 中計算器“
”鍵彈出數據轉換界面(圖 2),選擇“Show Risk Ratio calculations”。分別將表 1 中的 RR、95%CI 下限和 95%CI 上限輸入圖 2 中 “Risk Ratio” 框、“CI Start”框和“CI End”框(另一區間可自動生成),即可在 “Log(Risk Ratio)”和“SE”框中得出 Log RR 和 SE 值。依次輸入即可完成所有數據的轉換。RR 及其 95%CI 轉換后數據結果見表 1。對 HR 及 OR 進行數據轉換結果分別見表 2 和表 3。
圖2
RevMan 5.3 軟件效應量 RR 數據轉換對話框
2 RevMan 5.3 軟件操作
操作步驟“新建”至“添加比較”參見前文[7]。“添加結局指標(Add outcomes)”步驟時需在“Date Type”中選擇“Generic Inverse Variance”(圖 3)。后續數據添加步驟與前文同[7]。
圖3
RevMan 5.3 軟件中數據處理類型選擇對話框
分析方法選擇對話框見圖4,在“Statistics Method”中選擇“Inverse Variance”、“Analysis Models”中選擇為“Fixed Effect”、“Effect Measure”選擇“Risk Ratio”。若為 HR,則需要在“Name of Effect Measure”的下拉框中進行選擇。再點擊“Next”進入對話框下一頁面,之后均選擇默認即可。添加森林圖顯示細節及納入研究參考前文[7]。
圖4
RevMan 5.3 軟件分析方法選擇對話框
將表 1 中 LogRR 和 SE 的數值輸入圖 1 界面的數據輸入欄,點擊圖 1 中森林圖“
”鍵可得到森林圖(圖 5),點擊漏斗圖“
”鍵可得到漏斗圖(圖 6)。HR(圖 7、8)和 OR(圖 9、10)的操作與 RR 相同。
圖5
RevMan 5.3 軟件繪制的 RR 森林圖(固定效應模型)
圖6
RevMan 5.3 軟件繪制的 RR 漏斗圖
圖7
RevMan 5.3 軟件繪制的 HR 森林圖(固定效應模型)
圖8
RevMan 5.3 軟件繪制的 HR 漏斗圖
圖9
RevMan 5.3 軟件繪制的 OR 森林圖(隨機效應模型)
圖10
RevMan 5.3 軟件繪制的 OR 漏斗圖
3 小結
RevMan 軟件是 Cochrane 協作網推出的免費系統評價/Meta 分析制作軟件。它是一款非編程軟件,操作簡單、功能強大,可進行干預性研究、診斷性研究、方法學研究的系統評價/Meta 分析,亦可完成系統評價/Meta 分析的再評價,當前最新版本為 5.3 版。本文展示了如何采用 RevMan 5.3 軟件實現病因或預后類研究數據轉化及效應量合并的過程。Meta 分析過程中,除進行效應量合并,還需要進行異質性檢驗、亞組分析、敏感性分析等[8],這些過程和步驟均與前文相同,故本文未行演示。此外,連續型變量采用的均數差(mean difference,MD)和標準化均數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 95%CI 數據,其操作過程與二分類數據相同,只需要在圖 4 中選擇相關的指標即可實現。但在進行數據轉換時也應注意,因效應量轉換為逐個進行,需一一轉換并輸入,避免出錯。
總之,對于不同的原始研究效應量可用 RevMan 5.3 自帶的計算器計算出效應量的對數及 SE 后即能在 RevMan 軟件中完成效應量合并過程,與編程軟件相比更為簡單,利于初學者掌握。
病因、危險因素和預后因素研究常直接報告效應量及其 95% 可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且大多進行了混雜因素的校正。因此,基于此類研究進行 Meta 分析時,常只能獲得不同效應量及其 95%CI[1, 2],如危險比(risk ratio,RR)、風險比(hazard ratio,HR)和比值比(odds ratio,OR)。而采用這些數據直接進行 Meta 分析常只能采用 Stata 和 R 軟件[2, 3]。Stata 和 R 軟件需要編程且不利于初學者掌握,而實際上 Review Manager(RevMan)軟件 5.0 及其以后版本具備了實現效應量及其 95%CI 合并的功能。本文分別以 RR、HR 和 OR 及其 95%CI 為例,介紹基于 RevMan 5.3 軟件實現數據轉換和 Meta 分析的過程。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RR 以 Leng 等[4]發表的牙周病與冠心病發病風險之間的關系的 Meta 分析中的數據為例(表 1),HR 以 Zeng 等[5]發表的牙周病與肺癌發病風險的 Meta 分析中的數據為例(表 2),OR 以 Zeng 等[6]發表的牙周病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發病風險的 Meta 分析中的數據為例(表 3)。
1.2 數據轉換
以 RR 在 RevMan 軟件中的轉化為例,HR 及 OR 的轉換與 RR 轉換方法相同。如圖 1 所示,在進行 Meta 分析過程中,輸入框需要的數據類型為 RR 的 Log 值及其標準誤(standard error,SE),因此需先將原始研究的效應量及其 95%CI 進行轉換。
圖1
RevMan 5.3 軟件數據輸入窗口
點擊圖 1 中計算器“
”鍵彈出數據轉換界面(圖 2),選擇“Show Risk Ratio calculations”。分別將表 1 中的 RR、95%CI 下限和 95%CI 上限輸入圖 2 中 “Risk Ratio” 框、“CI Start”框和“CI End”框(另一區間可自動生成),即可在 “Log(Risk Ratio)”和“SE”框中得出 Log RR 和 SE 值。依次輸入即可完成所有數據的轉換。RR 及其 95%CI 轉換后數據結果見表 1。對 HR 及 OR 進行數據轉換結果分別見表 2 和表 3。
圖2
RevMan 5.3 軟件效應量 RR 數據轉換對話框
2 RevMan 5.3 軟件操作
操作步驟“新建”至“添加比較”參見前文[7]。“添加結局指標(Add outcomes)”步驟時需在“Date Type”中選擇“Generic Inverse Variance”(圖 3)。后續數據添加步驟與前文同[7]。
圖3
RevMan 5.3 軟件中數據處理類型選擇對話框
分析方法選擇對話框見圖4,在“Statistics Method”中選擇“Inverse Variance”、“Analysis Models”中選擇為“Fixed Effect”、“Effect Measure”選擇“Risk Ratio”。若為 HR,則需要在“Name of Effect Measure”的下拉框中進行選擇。再點擊“Next”進入對話框下一頁面,之后均選擇默認即可。添加森林圖顯示細節及納入研究參考前文[7]。
圖4
RevMan 5.3 軟件分析方法選擇對話框
將表 1 中 LogRR 和 SE 的數值輸入圖 1 界面的數據輸入欄,點擊圖 1 中森林圖“
”鍵可得到森林圖(圖 5),點擊漏斗圖“
”鍵可得到漏斗圖(圖 6)。HR(圖 7、8)和 OR(圖 9、10)的操作與 RR 相同。
圖5
RevMan 5.3 軟件繪制的 RR 森林圖(固定效應模型)
圖6
RevMan 5.3 軟件繪制的 RR 漏斗圖
圖7
RevMan 5.3 軟件繪制的 HR 森林圖(固定效應模型)
圖8
RevMan 5.3 軟件繪制的 HR 漏斗圖
圖9
RevMan 5.3 軟件繪制的 OR 森林圖(隨機效應模型)
圖10
RevMan 5.3 軟件繪制的 OR 漏斗圖
3 小結
RevMan 軟件是 Cochrane 協作網推出的免費系統評價/Meta 分析制作軟件。它是一款非編程軟件,操作簡單、功能強大,可進行干預性研究、診斷性研究、方法學研究的系統評價/Meta 分析,亦可完成系統評價/Meta 分析的再評價,當前最新版本為 5.3 版。本文展示了如何采用 RevMan 5.3 軟件實現病因或預后類研究數據轉化及效應量合并的過程。Meta 分析過程中,除進行效應量合并,還需要進行異質性檢驗、亞組分析、敏感性分析等[8],這些過程和步驟均與前文相同,故本文未行演示。此外,連續型變量采用的均數差(mean difference,MD)和標準化均數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 95%CI 數據,其操作過程與二分類數據相同,只需要在圖 4 中選擇相關的指標即可實現。但在進行數據轉換時也應注意,因效應量轉換為逐個進行,需一一轉換并輸入,避免出錯。
總之,對于不同的原始研究效應量可用 RevMan 5.3 自帶的計算器計算出效應量的對數及 SE 后即能在 RevMan 軟件中完成效應量合并過程,與編程軟件相比更為簡單,利于初學者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