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朱雨, 錢思軒.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不良反應發生風險的 Meta 分析.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8, 18(12): 1318-1328. doi: 10.7507/1672-2531.201802018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進入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時代后,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已從原先的致死性疾病變為了一種慢性可控性疾病。有研究顯示,目前 CML 患者的生存率已接近同齡正常人水平[1],因此 2016 年中國 CML 指南特別指出,CML 治療目標已不僅是延長壽命,改善生活質量已成為 CML 治療的長期目標[2]。已有的多個研究表明 TKIs 治療相關不良反應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3-5],因此在選擇 TKIs 方案時除了考慮療效,安全性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與第一代 TKIs 伊馬替尼相比,尼洛替尼、達沙替尼等第二代 TKIs 能使患者獲得更快、更深的分子學反應,但在安全性方面多認為不及伊馬替尼。有研究顯示,與伊馬替尼相比,第二代 TKIs 更易引起動脈缺血性疾病[6],但具體機制尚未闡明。在一般人群中,高血壓及糖脂代謝紊亂是發生動脈缺血性事件的預測因素[7, 8]。因此,分析不同 TKIs 治療方案中上述代謝紊亂和動脈缺血性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全面收集國內外臨床研究中 TKIs 治療 CML 患者的缺血與代謝不良事件數據并進行 Meta 分析,為臨床用藥提供合理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研究類型
TKIs 治療 CML 發生動脈缺血與代謝異常不良事件風險的國內外臨床試驗、觀察性研究和病例系列報告。文種限中、英文。
1.1.2 研究對象
CML 患者,包括初治或一線 TKIs 耐藥/不耐受患者。
1.1.3 干預措施
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尼洛替尼、博舒替尼和帕納替尼等 TKIs,不限制藥物的劑量和用藥方式。
1.1.4 結局指標
主要指標包括:缺血性心臟病(所有級別、3/4 級)和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所有級別);次要指標包括:高血壓(所有級別、3/4 級)、高脂血癥(所有級別)、高血糖(所有級別、3/4 級)。
1.1.5 排除標準
① 重復發表的研究;② 其他類型白血病患者;③ 兒童或妊娠期 CML 患者。
1.2 文獻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 和 VIP 數據庫,搜集涉及 TKIs 治療 CML 不良反應情況的臨床試驗、觀察性研究和病例系列報告,檢索時限均從建庫至 2017 年 2 月。同時對在研數據進行補充檢索,包括 WHO 臨床試驗注冊平臺(http://apps.who.int/trialsearch/)、中國臨床試驗注冊平臺(http://www.chictr.org)和美國臨床試驗注冊庫(http://clinicaltrials.gov/)。此外,追溯納入文獻的參考文獻,以補充獲取相關文獻。英文檢索詞包括: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imatinib、dasatinib、nilotinib、bosutinib、ponatinib 等;中文檢索詞包括: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伊馬替尼、尼洛替尼、達沙替尼、博舒替尼、帕納替尼等。以 PubMed 為例,其具體檢索策略見框 1。
 
														1.3 文獻篩選與資料提取
由 2 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交叉核對。如有分歧,則通過討論或協商解決。文獻篩選時首先閱讀文題,在排除明顯不相關的文獻后,進一步閱讀摘要和全文以確定是否納入。如有需要,通過郵件、電話聯系原始研究作者獲取未確定但對本研究非常重要的信息。資料提取內容包括:① 研究特征,包括第一作者、國家和研究設計類型;② 患者特征,包括患者類型、CML 分期、性別分布和中位年齡(范圍);③ 干預措施,包括藥物、劑量和用藥方式;④ 結局指標,包括缺血性心臟病(所有級別,3/4 級)、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所有級別)、高血壓(所有級別,3/4 級)、高脂血癥(所有級別)、血糖升高(所有級別,3/4 級);⑤ 中位隨訪時間。
1.4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價
采用 Cochrane 協作網提供的非隨機干預研究偏倚風險評估工具(A Cochrane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Tool:for Non-Randomized Studies of Interventions,ACROBAT-NRSI)[9],對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進行評價。評價條目包括:① 混雜偏倚;② 選擇受試者導致的偏倚;③ 干預測量偏倚(實施偏倚);④ 意向治療退出偏倚;⑤ 丟失數據偏倚;⑥ 結局測量偏倚;⑦ 選擇性報告結果偏倚。7 個條目的評估結果最終以“低”、“中”、“高”、“極高”和“不確定”表示。納入研究的總體偏倚風險評估方法如下:所有條目均為“低偏倚風險”,則總體為“低偏倚風險”;所有條目均為“低偏倚風險”或“中偏倚風險”,則總體為“中偏倚風險”;至少有一個條目為“高偏倚風險”,但無“極高偏倚風險”條目,則總體為“高偏倚風險”;至少有一個條目為“極高偏倚風險”,則總體為“極高偏倚風險”;研究沒有明確的高偏倚風險或極高偏倚風險表現,并且在一個或多個條目缺乏相關評估信息,則總體為“不確定”。
1.5 統計分析
采用 Stata 12.0 軟件進行 Meta 分析,并按照 PRISMA 條目[10]進行報告。因為本文納入數據均為無對照的二分類變量,故采用單組率 Meta 分析方法[11],二分類變量的合并效應量采用效應大小(ES)及 95% 可信區間(CI)表示。設定 P<0.05 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合并統計量的檢驗采用u 檢驗,α=0.05。采用 χ2檢驗對納入研究進行異質性分析,P>0.10 為無統計學異質性,P<0.10 為有統計學異質性,同時采用I2對異質性大小進行定量分析,I2<25% 為低度異質性,25%<I2<50% 為中度異質性,I2≥50% 為高度異質性[12]。當無統計學異質性或存在中低度統計學異質性時,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 Meta 分析;當存在高度統計學異質性時,則首先分析異質性來源,并根據異質性可能原因進行亞組分析;如果仍然存在不能解釋的異質性,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 Meta 分析。當研究指標的結果受下列因素的影響時,需要進行敏感性分析:① 采用隨機效應模型或固定效應模型時,研究結果相差很大,甚至發生逆轉;② 失訪人數大于>20%,且失訪人數對合并研究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
2 結果
2.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初檢共獲得文獻 8 920 篇,經逐層篩選,共納入 22 個研究[13-34],包括 4 223 例患者。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 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所檢索的數據庫及檢出文獻數具體如下:PubMed(
2.2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與偏倚風險評價結果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表2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價
			
						表2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價
		 	
		 			 			2.3 Meta 分析結果
2.3.1 缺血性心臟病發生率
所有級別缺血性心臟病發生率評估共納入 3 個研究[13, 14, 29]。Meta 分析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2/100 人年[95%CI(2,3)];伊馬替尼組:0/100 人年[95%CI(0,3)](圖 2);達沙替尼、帕納替尼和博舒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3/4 級缺血性心臟病發生率評估共納入 1 個研究[29],尼洛替尼組:1/100 人年[95%CI(0,2)];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帕納替尼和博舒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
 圖2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缺血性心臟病(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2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缺血性心臟病(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2.3.2 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
所有級別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評估共納入 3 個研究[27-29]。Meta 分析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3/100 人年[95%CI(0,14)];伊馬替尼組:0/100 人年[95%CI(0,2)](圖 3);達沙替尼、帕納替尼和博舒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
 圖3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周圍動脈性疾病(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3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周圍動脈性疾病(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2.3.3 高血壓發生率
所有級別高血壓發生率評估共納入 3 個研究[24, 29, 31]。Meta 分析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1/100 人年[95%CI(0,3)];帕納替尼組:44/100 人年[95%CI(27,71)](圖 4);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和博舒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3/4 級高血壓發生率評估共納入 2 個研究[24, 31]。Meta 分析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2/100 人年[95%CI(0,15)];帕納替尼組:22/100 人年[95%CI(8,58)](圖 5);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和博舒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
 圖4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高血壓(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4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高血壓(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5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高血壓(3/4 級)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5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高血壓(3/4 級)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2.3.4 代謝異常
所有級別高脂血癥發生率評估共納入 3 個研究[15, 21, 29]。Meta 分析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17/100 人年[95%CI(5,59)](圖 6);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帕納替尼和博舒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所有級別血糖升高發生率評估共納入 15 個研究[16-23, 25, 26, 30-34]。Meta 分析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11/100 人年[95%CI(9,15)];伊馬替尼組:2/100 人年[95%CI(1,4)];達沙替尼組:1/100 人年[95%CI(0,5)](圖 7);博舒替尼組:19/100 人年[95%CI(19,20)];帕納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3/4 級血糖升高發生率評估共納入 10 個研究[15-17, 20, 21, 35, 31-34]。Meta 分析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4/100 人年[95%CI(3,5)](圖 8);博舒替尼組:1/100 人年[95%CI(1,2)];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和帕納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
 圖6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高血脂(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6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高血脂(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7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血糖升高(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7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血糖升高(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8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血糖升高(3/4 級)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8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血糖升高(3/4 級)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3 討論
本 Meta 分析共納入 22 個研究,包括 14 個病例系列報告、5 個回顧性隊列研究和 6 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所有級別缺血性心臟病和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的發生率均高于伊馬替尼組。該結果與 Chai-Adisaksopha 等[35]既往發表的數據相符(主要動脈事件包括: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尼洛替尼組 2.8/100 人年,伊馬替尼組 0.1/100 人年)。
目前,新一代 TKIs 更易引起動脈缺血事件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但高血壓、糖脂代謝紊亂與動脈缺血性事件的相關性已是心血管領域的普遍共識[36],因此我們進一步對血壓、糖脂代謝的相關指標進行了分析。Meta 分析結果顯示,帕納替尼組所有級別和 3/4 級高血壓的發生率較高,可能是由于證據僅來源于一個小樣本(n=5)觀察性研究[24],其中 4 例患者發生所有級別高血壓(其中 1 例在基線時存在高血壓),2 例患者發生 3/4 級高血壓。但帕納替尼說明書中也指出,其治療后所有級別高血壓的發生率高達 67%,2% 的患者出現嚴重的癥狀性高血壓[37]。在高脂血癥方面,尼洛替尼組的發生率高達 17/100 人年。有研究發現接受尼洛替尼治療的患者體內脂聯素水平降低,這類變化可能導致高脂血癥,也有可能是導致周圍動脈閉塞的發病機制之一[38]。另有文獻報道,尼洛替尼治療后的高脂血癥通常發生在治療起始后 3 個月內[39],是一種較為特異性的不良反應,停藥后可緩解,且在接受其他心血管風險升高的 TKIs(如帕納替尼)治療的患者中,并未發現類似的血脂改變。在糖代謝紊亂方面,博舒替尼組所有級別血糖升高的發生率最高,其后依次為尼洛替尼組、伊馬替尼組和達沙替尼組;尼洛替尼組 3/4 級血糖升高的發生率高于博舒替尼組。血糖升高的機制可能是胰島素受體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 受體誘導的外周胰島素抵抗[40]。
根據本次納入研究,暫無法得出尼洛替尼治療后代謝異常與缺血性動脈事件發生相關的結論,但有研究認為存在心血管風險因素的 CML 患者經尼洛替尼治療后更易發生血管不良事件[40]。2017 年 7 月更新的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CML 指南[41]也指出,如患者伴有周圍血管閉塞病史,應慎用尼洛替尼;如果治療過程中發生周圍血管閉塞,應停用尼洛替尼。對于合并心臟病、胰腺炎或高血糖等病史的患者,相較尼洛替尼,達沙替尼應是更為優異的選擇。同時在尼洛替尼治療前和治療中,應對血糖水平進行監測。
有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約 40%~50% 的 CML 患者在初診時至少伴隨一種合并癥,且以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最為常見[42-44],故這些患者在選擇尼洛替尼或帕納替尼治療時應相對謹慎。在 TKIs 治療時代,CML 患者的生存時間明顯延長,CML 患者非 CML 原因死亡率甚至可超過因 CML 導致的死亡率[45],因此在臨床上必須重視因長期 TKIs 治療導致的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處理,以期進一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和改善生活質量。
本研究優勢在于:① 既往研究納入的文獻多為國外患者數據,本研究納入的中文文獻包含了中國患者數據,彌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可為國內臨床醫生用藥提供參考;② 本次納入研究以回顧性研究為主,與隨機對照試驗(RCT)不同,回顧性研究更有可能納入合并嚴重疾病的患者,從而有利于分析 TKIs 對患有合并癥患者的影響;而且由于回顧性研究的隨訪時間更長,有機會觀察到更多遠期、發生概率較小的不良反應事件。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 本研究僅納入了中英文文獻,可能漏掉了其他語種的文獻;② 本研究采用 ACROBAT-NRSI 方法對非隨機的對照試驗、隊列研究和病例系列研究進行偏倚風險評估,其準確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當前證據顯示,尼洛替尼組 CML 患者缺血性心臟病和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的發生率高于伊馬替尼組,帕納替尼組患者高血壓發生率較高,尼洛替尼組患者高脂血癥發生率較高,博舒替尼和尼洛替尼組患者血糖升高的發生率較高,而伊馬替尼和達沙替尼組患者血糖升高的發生率相對較低。受納入研究的數量和質量限制,上述結論尚待更多高質量研究予以驗證。
進入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時代后,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已從原先的致死性疾病變為了一種慢性可控性疾病。有研究顯示,目前 CML 患者的生存率已接近同齡正常人水平[1],因此 2016 年中國 CML 指南特別指出,CML 治療目標已不僅是延長壽命,改善生活質量已成為 CML 治療的長期目標[2]。已有的多個研究表明 TKIs 治療相關不良反應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3-5],因此在選擇 TKIs 方案時除了考慮療效,安全性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與第一代 TKIs 伊馬替尼相比,尼洛替尼、達沙替尼等第二代 TKIs 能使患者獲得更快、更深的分子學反應,但在安全性方面多認為不及伊馬替尼。有研究顯示,與伊馬替尼相比,第二代 TKIs 更易引起動脈缺血性疾病[6],但具體機制尚未闡明。在一般人群中,高血壓及糖脂代謝紊亂是發生動脈缺血性事件的預測因素[7, 8]。因此,分析不同 TKIs 治療方案中上述代謝紊亂和動脈缺血性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全面收集國內外臨床研究中 TKIs 治療 CML 患者的缺血與代謝不良事件數據并進行 Meta 分析,為臨床用藥提供合理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研究類型
TKIs 治療 CML 發生動脈缺血與代謝異常不良事件風險的國內外臨床試驗、觀察性研究和病例系列報告。文種限中、英文。
1.1.2 研究對象
CML 患者,包括初治或一線 TKIs 耐藥/不耐受患者。
1.1.3 干預措施
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尼洛替尼、博舒替尼和帕納替尼等 TKIs,不限制藥物的劑量和用藥方式。
1.1.4 結局指標
主要指標包括:缺血性心臟病(所有級別、3/4 級)和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所有級別);次要指標包括:高血壓(所有級別、3/4 級)、高脂血癥(所有級別)、高血糖(所有級別、3/4 級)。
1.1.5 排除標準
① 重復發表的研究;② 其他類型白血病患者;③ 兒童或妊娠期 CML 患者。
1.2 文獻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 和 VIP 數據庫,搜集涉及 TKIs 治療 CML 不良反應情況的臨床試驗、觀察性研究和病例系列報告,檢索時限均從建庫至 2017 年 2 月。同時對在研數據進行補充檢索,包括 WHO 臨床試驗注冊平臺(http://apps.who.int/trialsearch/)、中國臨床試驗注冊平臺(http://www.chictr.org)和美國臨床試驗注冊庫(http://clinicaltrials.gov/)。此外,追溯納入文獻的參考文獻,以補充獲取相關文獻。英文檢索詞包括: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imatinib、dasatinib、nilotinib、bosutinib、ponatinib 等;中文檢索詞包括: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伊馬替尼、尼洛替尼、達沙替尼、博舒替尼、帕納替尼等。以 PubMed 為例,其具體檢索策略見框 1。
 
														1.3 文獻篩選與資料提取
由 2 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交叉核對。如有分歧,則通過討論或協商解決。文獻篩選時首先閱讀文題,在排除明顯不相關的文獻后,進一步閱讀摘要和全文以確定是否納入。如有需要,通過郵件、電話聯系原始研究作者獲取未確定但對本研究非常重要的信息。資料提取內容包括:① 研究特征,包括第一作者、國家和研究設計類型;② 患者特征,包括患者類型、CML 分期、性別分布和中位年齡(范圍);③ 干預措施,包括藥物、劑量和用藥方式;④ 結局指標,包括缺血性心臟病(所有級別,3/4 級)、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所有級別)、高血壓(所有級別,3/4 級)、高脂血癥(所有級別)、血糖升高(所有級別,3/4 級);⑤ 中位隨訪時間。
1.4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價
采用 Cochrane 協作網提供的非隨機干預研究偏倚風險評估工具(A Cochrane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Tool:for Non-Randomized Studies of Interventions,ACROBAT-NRSI)[9],對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進行評價。評價條目包括:① 混雜偏倚;② 選擇受試者導致的偏倚;③ 干預測量偏倚(實施偏倚);④ 意向治療退出偏倚;⑤ 丟失數據偏倚;⑥ 結局測量偏倚;⑦ 選擇性報告結果偏倚。7 個條目的評估結果最終以“低”、“中”、“高”、“極高”和“不確定”表示。納入研究的總體偏倚風險評估方法如下:所有條目均為“低偏倚風險”,則總體為“低偏倚風險”;所有條目均為“低偏倚風險”或“中偏倚風險”,則總體為“中偏倚風險”;至少有一個條目為“高偏倚風險”,但無“極高偏倚風險”條目,則總體為“高偏倚風險”;至少有一個條目為“極高偏倚風險”,則總體為“極高偏倚風險”;研究沒有明確的高偏倚風險或極高偏倚風險表現,并且在一個或多個條目缺乏相關評估信息,則總體為“不確定”。
1.5 統計分析
采用 Stata 12.0 軟件進行 Meta 分析,并按照 PRISMA 條目[10]進行報告。因為本文納入數據均為無對照的二分類變量,故采用單組率 Meta 分析方法[11],二分類變量的合并效應量采用效應大小(ES)及 95% 可信區間(CI)表示。設定 P<0.05 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合并統計量的檢驗采用u 檢驗,α=0.05。采用 χ2檢驗對納入研究進行異質性分析,P>0.10 為無統計學異質性,P<0.10 為有統計學異質性,同時采用I2對異質性大小進行定量分析,I2<25% 為低度異質性,25%<I2<50% 為中度異質性,I2≥50% 為高度異質性[12]。當無統計學異質性或存在中低度統計學異質性時,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 Meta 分析;當存在高度統計學異質性時,則首先分析異質性來源,并根據異質性可能原因進行亞組分析;如果仍然存在不能解釋的異質性,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 Meta 分析。當研究指標的結果受下列因素的影響時,需要進行敏感性分析:① 采用隨機效應模型或固定效應模型時,研究結果相差很大,甚至發生逆轉;② 失訪人數大于>20%,且失訪人數對合并研究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
2 結果
2.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初檢共獲得文獻 8 920 篇,經逐層篩選,共納入 22 個研究[13-34],包括 4 223 例患者。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 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所檢索的數據庫及檢出文獻數具體如下:PubMed(
2.2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與偏倚風險評價結果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表2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價
			
						表2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價
		 	
		 			 			2.3 Meta 分析結果
2.3.1 缺血性心臟病發生率
所有級別缺血性心臟病發生率評估共納入 3 個研究[13, 14, 29]。Meta 分析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2/100 人年[95%CI(2,3)];伊馬替尼組:0/100 人年[95%CI(0,3)](圖 2);達沙替尼、帕納替尼和博舒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3/4 級缺血性心臟病發生率評估共納入 1 個研究[29],尼洛替尼組:1/100 人年[95%CI(0,2)];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帕納替尼和博舒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
 圖2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缺血性心臟病(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2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缺血性心臟病(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2.3.2 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
所有級別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評估共納入 3 個研究[27-29]。Meta 分析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3/100 人年[95%CI(0,14)];伊馬替尼組:0/100 人年[95%CI(0,2)](圖 3);達沙替尼、帕納替尼和博舒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
 圖3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周圍動脈性疾病(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3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周圍動脈性疾病(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2.3.3 高血壓發生率
所有級別高血壓發生率評估共納入 3 個研究[24, 29, 31]。Meta 分析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1/100 人年[95%CI(0,3)];帕納替尼組:44/100 人年[95%CI(27,71)](圖 4);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和博舒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3/4 級高血壓發生率評估共納入 2 個研究[24, 31]。Meta 分析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2/100 人年[95%CI(0,15)];帕納替尼組:22/100 人年[95%CI(8,58)](圖 5);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和博舒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
 圖4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高血壓(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4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高血壓(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5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高血壓(3/4 級)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5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高血壓(3/4 級)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2.3.4 代謝異常
所有級別高脂血癥發生率評估共納入 3 個研究[15, 21, 29]。Meta 分析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17/100 人年[95%CI(5,59)](圖 6);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帕納替尼和博舒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所有級別血糖升高發生率評估共納入 15 個研究[16-23, 25, 26, 30-34]。Meta 分析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11/100 人年[95%CI(9,15)];伊馬替尼組:2/100 人年[95%CI(1,4)];達沙替尼組:1/100 人年[95%CI(0,5)](圖 7);博舒替尼組:19/100 人年[95%CI(19,20)];帕納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3/4 級血糖升高發生率評估共納入 10 個研究[15-17, 20, 21, 35, 31-34]。Meta 分析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4/100 人年[95%CI(3,5)](圖 8);博舒替尼組:1/100 人年[95%CI(1,2)];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和帕納替尼未檢索到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
 圖6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高血脂(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6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高血脂(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7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血糖升高(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7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血糖升高(所有級別)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8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血糖升高(3/4 級)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圖8
				CML 患者 TKI 治療后血糖升高(3/4 級)發生率的 Meta 分析
			
														3 討論
本 Meta 分析共納入 22 個研究,包括 14 個病例系列報告、5 個回顧性隊列研究和 6 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尼洛替尼組所有級別缺血性心臟病和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的發生率均高于伊馬替尼組。該結果與 Chai-Adisaksopha 等[35]既往發表的數據相符(主要動脈事件包括: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尼洛替尼組 2.8/100 人年,伊馬替尼組 0.1/100 人年)。
目前,新一代 TKIs 更易引起動脈缺血事件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但高血壓、糖脂代謝紊亂與動脈缺血性事件的相關性已是心血管領域的普遍共識[36],因此我們進一步對血壓、糖脂代謝的相關指標進行了分析。Meta 分析結果顯示,帕納替尼組所有級別和 3/4 級高血壓的發生率較高,可能是由于證據僅來源于一個小樣本(n=5)觀察性研究[24],其中 4 例患者發生所有級別高血壓(其中 1 例在基線時存在高血壓),2 例患者發生 3/4 級高血壓。但帕納替尼說明書中也指出,其治療后所有級別高血壓的發生率高達 67%,2% 的患者出現嚴重的癥狀性高血壓[37]。在高脂血癥方面,尼洛替尼組的發生率高達 17/100 人年。有研究發現接受尼洛替尼治療的患者體內脂聯素水平降低,這類變化可能導致高脂血癥,也有可能是導致周圍動脈閉塞的發病機制之一[38]。另有文獻報道,尼洛替尼治療后的高脂血癥通常發生在治療起始后 3 個月內[39],是一種較為特異性的不良反應,停藥后可緩解,且在接受其他心血管風險升高的 TKIs(如帕納替尼)治療的患者中,并未發現類似的血脂改變。在糖代謝紊亂方面,博舒替尼組所有級別血糖升高的發生率最高,其后依次為尼洛替尼組、伊馬替尼組和達沙替尼組;尼洛替尼組 3/4 級血糖升高的發生率高于博舒替尼組。血糖升高的機制可能是胰島素受體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 受體誘導的外周胰島素抵抗[40]。
根據本次納入研究,暫無法得出尼洛替尼治療后代謝異常與缺血性動脈事件發生相關的結論,但有研究認為存在心血管風險因素的 CML 患者經尼洛替尼治療后更易發生血管不良事件[40]。2017 年 7 月更新的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CML 指南[41]也指出,如患者伴有周圍血管閉塞病史,應慎用尼洛替尼;如果治療過程中發生周圍血管閉塞,應停用尼洛替尼。對于合并心臟病、胰腺炎或高血糖等病史的患者,相較尼洛替尼,達沙替尼應是更為優異的選擇。同時在尼洛替尼治療前和治療中,應對血糖水平進行監測。
有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約 40%~50% 的 CML 患者在初診時至少伴隨一種合并癥,且以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最為常見[42-44],故這些患者在選擇尼洛替尼或帕納替尼治療時應相對謹慎。在 TKIs 治療時代,CML 患者的生存時間明顯延長,CML 患者非 CML 原因死亡率甚至可超過因 CML 導致的死亡率[45],因此在臨床上必須重視因長期 TKIs 治療導致的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處理,以期進一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和改善生活質量。
本研究優勢在于:① 既往研究納入的文獻多為國外患者數據,本研究納入的中文文獻包含了中國患者數據,彌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可為國內臨床醫生用藥提供參考;② 本次納入研究以回顧性研究為主,與隨機對照試驗(RCT)不同,回顧性研究更有可能納入合并嚴重疾病的患者,從而有利于分析 TKIs 對患有合并癥患者的影響;而且由于回顧性研究的隨訪時間更長,有機會觀察到更多遠期、發生概率較小的不良反應事件。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 本研究僅納入了中英文文獻,可能漏掉了其他語種的文獻;② 本研究采用 ACROBAT-NRSI 方法對非隨機的對照試驗、隊列研究和病例系列研究進行偏倚風險評估,其準確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當前證據顯示,尼洛替尼組 CML 患者缺血性心臟病和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的發生率高于伊馬替尼組,帕納替尼組患者高血壓發生率較高,尼洛替尼組患者高脂血癥發生率較高,博舒替尼和尼洛替尼組患者血糖升高的發生率較高,而伊馬替尼和達沙替尼組患者血糖升高的發生率相對較低。受納入研究的數量和質量限制,上述結論尚待更多高質量研究予以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