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deline Development Tool(GRADE pro GDT)是 GRADE 工作組于 2013 年推出的一個致力于整合干預和診斷性臨床實踐指南制定過程中的重要數據和流程的一款在線工具,目前該在線工具已經過數次更新。其在整體頁面風格,研究問題及相關結局指標的錄入、導出與結果展示,利益沖突的管理,從證據到推薦的相關文件表格的產生,結果的在線共享與傳播等方面均進行了更新。更新后的 GRADE pro GDT 在線工具更智能化和透明化,完善了證據質量分級及循證實踐指南制定過程,促進了指南制定的科學化和體系化。本文通過實例介紹該在線工具更新后的相關功能及其在干預性臨床實踐指南制定中的使用方法。
引用本文: 陳昊, 曾憲濤, 谷萬杰, 拜爭剛, 顧一煌. 更新版 Guideline Development Tool (GRADE pro GDT)在干預性臨床實踐指南制定中的應用.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8, 18(10): 1135-1142. doi: 10.7507/1672-2531.201804090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2004 年,GRADE 工作組首次介紹了 GRADE 系統方法學[1],隨后推出了一款簡易、透明的軟件 GRADE profiler(GRADE pro),大大方便了 GRADE 系統方法學的普及與應用[2]。同時隨著網絡化發展的要求,GRADE 工作組于 2013 年正式推出了一款在線的循證實踐指南制定工具:Guideline Development Tool(GRADE pro GDT),致力于將干預和診斷類臨床實踐指南制定過程中的重要數據和流程進行整合,以方便研究者進行證據體的管理和分級。2015 年,本刊曾介紹過 GRADE pro GDT 在線工具在干預性系統評價證據質量分級中的應用[3]。近幾年來,GRADE pro GDT 在線工具隨著實踐指南制定的規范化和系統化而不斷更新。截至 2018 年 4 月 10 日,GRADE pro GDT 在線工具依照 GRADE 系統方法學指導下的指南制定流程,在整體頁面風格、研究問題和相關結局指標的錄入、導出與結果展示、利益沖突的管理、從證據到推薦的相關文件表格的產生、結果的在線共享與傳播等方面均進行了更新。為了方便廣大臨床指南研究者更好地應用更新后的 GRADE pro GDT 在線工具,促進證據質量分級尤其是循證實踐指南制定過程的科學化、體系化和便捷化,本文通過實例介紹該在線工具更新后的相關功能及其在干預性臨床實踐指南制定中的使用方法。
1 GRADE pro GDT 的注冊和登錄
GRADE pro GDT 的官方網站為 http://www.guidelinedevelopment.org/,目前網站對于其頁面整體風格進行了更新,而其注冊和登錄方法和更新前相同[3]。根據操作系統的語言環境,GRADE pro GDT 在線工具可自動選擇與操作系統相同的語言,用戶也可自行選擇操作語言。目前 GRADE pro GDT 可支持中文、英語、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日語、荷蘭語、葡萄牙語、愛沙尼亞語等多種語言。因為英語在該系統中兼容性最好,故筆者建議研究者選擇英文作為該在線工具的使用語言。登錄賬戶后,即可進入歡迎界面。歡迎界面中有對更新后的 GRADE pro GDT 三大功能的介紹:① 建立證據概要表(主要針對系統評價證據體的證據質量分級);② 生成指南(主要針對指南制定);③ 證據傳播與共享(主要是將證據概要表發布到 GRADE 工作組的證據概要數據庫以及傳播指南至手機終端 App)。
2 GRADE pro GDT 工具的具體操作流程
2.1 GRADE pro GDT 工具的基本界面
GRADE pro GDT 工具更新了初始操作界面的風格,并將各功能模塊化,以方便用戶使用和管理(圖 1)。與之前一樣,GRADE pro GDT 可手工錄入(New project)或者直接導入文件(Import project)。支持導入的文件可是 GRADE profile 軟件生成的“.grd”文件,也可是 RevMan 軟件生成的“.rm5”文件。本文以制定“針灸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臨床實踐指南”為例,以“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f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a meta-analysis”[4]為擬制定指南依托的證據體,介紹如何進行相關操作。
 圖1
				GRADE pro GDT 工具初始界面及各功能模塊
						
				圖1
				GRADE pro GDT 工具初始界面及各功能模塊
			
														2.2 創建項目窗口
點擊“New project”,出現創建新的項目窗口,在“Name”中錄入項目名稱“Acupuncture for hypertension”。“Type”下拉框有四個選項“GRADE Evidence Profile”、“Summary of Findings(SoF)table”、“Evidence to Decision Framework”和“Full guideline”。前兩個選項是針對系統評價證據體進行證據質量分級的兩個常用表格。后面兩個選項則用于完整指南制訂。此處我們選擇“Full guideline”,完成后點擊“Create project”完成新項目的建立。隨后即可出現項目操作頁面,該頁面分為左右兩欄,左邊是項目欄,右邊則是操作及信息顯示區。因為之前選擇為“Full guideline”,故所有項目均會被激活(圖 2)。項目欄從上至下分別是“Settings”(選擇該指南形成從證據到推薦表格的模板)、“Tasks”(制定指南工作時間表)、“Team”(錄入指南工作小組成員及在線管理成員利益沖突聲明)、“Scope”(明確指南的題目、范圍、內容等具體信息)、“References”(指南的參考文獻)、“Prognosis”(與本指南相關的預后問題)、“Comparisons”(證據體的質量分級)、“Document sections”(指南文本的預覽)和“Dissmination”(指南的傳播)。
各項目欄的具體意義和之前版本類似,此處不再贅述。整個項目欄中,最為重要的就是“Comparisons”,指南制定中證據質量評估分級及從證據到推薦的相應表格的形成均在此欄目下完成。
 圖2
				GRADE pro GDT 工具的項目操作頁面
						
				圖2
				GRADE pro GDT 工具的項目操作頁面
			
														2.3 指南關注問題及其證據分級的操作
臨床問題是指南關注的核心,指南提出的每一個臨床問題,均需要通過制作系統評價匯總證據,形成證據體來回答。GRADE 系統對系統評價形成的證據體進行證據質量分級。GRADE pro GDT 工具將指南關注的臨床問題及其證據體的質量分級通過在線工具方式加以實現。
在項目創建完成后,用鼠標點擊“Comparisons”項目欄,如“圖 2”,在右側點擊“Add management question”,錄入指南關注的臨床問題信息。GRADE pro GDT 工具也給出了通用的模板:“Should....... VS ....... be used for/in.......”。當操作者填入相關信息后,“Table title”則會自動出現相應信息。考慮 GRADE 系統證據質量評價是針對每一個亞組的結局指標進行分級,因此筆者建議此處錄入的臨床問題需細化到每一個亞組問題。如本例中錄入的問題就是“針灸療法和 β 受體阻滯劑比較,是否能夠治療高血壓”(圖 3)。
GRADE pro GDT 工具也提供手工錄入的功能,操作者僅需點擊“Table title”右下方“Switch to manual”按鈕,則輸入框被激活,操作者可自行錄入指南關注的臨床問題。錄入完成后點擊右上角磁盤形狀的保存按鈕,即可完成項目基本信息的錄入。
 圖3
				GRADE pro GDT 工具臨床問題的錄入
						
				圖3
				GRADE pro GDT 工具臨床問題的錄入
			
														問題錄入后,需要對針對該問題的證據體進行證據質量分級。單擊完成錄入的研究問題,即可進入結局指標錄入界面。以本例結局指標“efficacy rate”為例,點擊“Add outcome”,錄入結局指標名稱,選擇結局指標的類型(Type)、是否合并(pooled)和錄入隨訪的時間(Length of follow up),保存后即可進行證據質量評價(圖 4)。點擊“No. of studies”下方空白欄,可輸入該證據體納入原始研究的數量;點擊“Study design”下方空白欄,可選擇研究類型;再點擊每個升降級欄目下方空白欄,即可對證據體按五個降級因素和三個升級因素進行證據質量評估,右鍵點擊可錄入對降級的解釋。完成證據質量評價后,即可直接出現證據等級。此外,在“No. of patients”、“effect”兩個表格中可錄入病例數、相關效應量及其可信區間,在“importance”表格中選擇該結局指標重要性分級后,就完成了證據概要表(GRADE Evidence Profile)的構建(圖 5)。點擊右上角表格狀圖標,則可實現證據概要表(GRADE Evidence Profile)和結果總結表(Summary of Finding table,SOF)之間的互換。結局指標為連續性變量的數據,也可按同樣方式完成錄入。
 圖4
				GRADE pro GDT 工具結局指標的錄入
						
				圖4
				GRADE pro GDT 工具結局指標的錄入
			
														 圖5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質量分級(證據概要表)
						
				圖5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質量分級(證據概要表)
			
														此處需注意的是,GRADE pro GDT 工具在間接性評價方面作出了更新,其可根據 PICO 的原則來輔助判斷證據體是否存在間接性。當點擊“Assess Directness”后,則出現間接性評價的表格,操作者可從“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ator”、“Direct comparison”和“Outcome”五個方面分別對間接性進行評價,并最終在“Final judgment about indirectness across domains”判斷總體是否具有間接性(圖 6)。
 圖6
				GRADE pro GDT 工具間接性評價
						
				圖6
				GRADE pro GDT 工具間接性評價
			
														2.4 證據概要表、結果總結表的導出
完成評價后,點擊右上角表格形狀標志,可切換輸出格式,選擇 SoF 表格、GRADE Evidence Profile 表格或新提供的互動表格(Interactive SoF),選擇后再點擊右上角導出按鈕導出相應表格。
2.5 從證據到推薦相關表格的制定與形成
完成證據概要表和結果總結表后,研究者需要制定從證據到推薦的相應表格。GRADE pro GDT 工具更新后提供了此類表格的模板及在線制定功能。首先在“Comparisons”欄目下面點擊“Recommendations”,右側則會出現“Go to EtD templates to define template for the table”的指令和鏈接,點擊后,則可以選擇證據到推薦表格的模板,干預性指南一般選擇下拉框第一個“Clinical recommendation - Individual perspective”,再點擊右下角的“Use this templates”即可完成選擇。其他模板的含義則可點擊“Learn about EtD templates”,閱讀其給出的解釋,此處不再贅述(圖 7)。
 圖7
				GRADE pro GDT 工具相關表格導出
						
				圖7
				GRADE pro GDT 工具相關表格導出
			
														完成選擇后,系統自動產生證據到推薦的表格模板(圖 8),該模板由“Question”、“Assessment”、“Summary of judgements”和“Conclusion”四大部分組成。“Question”是對本條臨床問題的具體解釋。“Assessment”則從“問題的優先性”(Problem)、“期望的結果”(Desirable effects)、“不良反應”(Undesirable effects)、“對證據體的信心”(Certainty of evidence)、“患者價值偏好”(Values)、“利弊平衡”(Balance of effects)、“終端用戶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及“推薦的可行性”(Feasibility)8 個方面來總結該問題的相關綜合信息情況,這 8 個方面又可分別點開進行具體判斷和解釋,以供形成推薦意見時做參考(圖 9)。
 圖8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到推薦的表格模板(Clinical recommendation - Individual perspective)
						
				圖8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到推薦的表格模板(Clinical recommendation - Individual perspective)
			
														 圖9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到推薦的表格模板中“Assessment”子欄目
						
				圖9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到推薦的表格模板中“Assessment”子欄目
			
														完成以上工作后,GRADE pro GDT 工具則會自動出現“信息判定匯總表”(Summary of judgements”(圖 10)。該表格主要是匯總上述 8 個方面綜合信息的判定情況,右側則需要研究者在每個方面“Importance for decision”欄目下依據其對決策的重要性點擊輸入“clear”、“ low”、“moderate”和“high”四個等級。完成選擇后,則可以完整展示該信息判定匯總表,用于指南工作小組形成最終推薦意見共識時參考。
 圖10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到推薦的表格模板中“Summary of judgements”子欄目
						
				圖10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到推薦的表格模板中“Summary of judgements”子欄目
			
														當上述表格構建完成后,則需要構建最終的推薦意見及分級的表格。GRADE pro GDT 工具同樣在“Recommendations”欄目下自動形成了推薦意見及分級的表格(圖 11),推薦意見則分為:強烈推薦使用、強烈反對使用、考慮使用、考慮反對使用、不明確五種情況。研究者在指南工作小組進行推薦意見共識會達成一致后,在相應的選項下點擊即可。
 圖11
				GRADE pro GDT 工具推薦意見及推薦強度分級表
						
				圖11
				GRADE pro GDT 工具推薦意見及推薦強度分級表
			
														完成上述步驟后,指南制定的主要工作已經完成,最終需要產生指南的結論。GRADE pro GDT 工具對于指南的結論,也編輯了模板,在“Recommendations”欄目下的 Conclusion 部分,該工具從推薦意見(Recommendation)、判定依據(Justification)、亞組分析(Subgroup considerations)、實施策略(Implementation considerations)、監測與評價(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研究重點(Research priorities)六個方面進行總結。每個方面可以點擊方框進行信息錄入和選擇。
2.6 指南結果的展示
當指南最終推薦意見和推薦意見強度形成后,GRADE pro GDT 工具在 Comparisons 欄目下的“Presentation”子欄目中匯總指南推薦信息并可以針對不同終端用戶(Clinicians/Policymakers/Patients)進行展示。本例中針對臨床醫師群體(Clinicians)進行了展示(圖 12)。
 圖12
				GRADE pro GDT 工具推薦意見及推薦強度展示
						
				圖12
				GRADE pro GDT 工具推薦意見及推薦強度展示
			
														2.7 證據概要表的傳播共享
更新后的 GRADE pro GDT 增強了網絡共享和傳播的功能,研究者可將完成的證據概要表,直接通過 GRADE pro GDT 工具上傳至 GRADE 工作組證據概要數據庫以及手機終端 App,研究者可在“Dissemination”欄目下預覽和上傳。
3 結語
GRADE pro GDT 是當前互聯網飛速發展大形勢的產物,使系統評價的證據質量分級,尤其是臨床實踐指南的制訂更加便利。在當前信息飛速發展的情況下,有著重要意義。與 GRADE profile 軟件一樣,該在線工具也是基于 GRADE 系統方法學,因此,對該在線工具的熟練掌握,還需要操作者擁有較為扎實的循證醫學基礎和 GRADE 系統方法學基礎[5-7]。本文結合實例重點介紹了該在線工具在指南制訂中的應用,至于該系統工具在診斷性試驗、網狀 Meta 分析中的應用,其軟件操作方法類似,重點在于需要了解 GRADE 系統方法學在相關研究中的應用原理[8-12]。因此與干預性研究一樣,需要擁有一定的方法學基礎,才能正確應用 GRADE 系統方法學進行證據評價以及軟件應用。另一方面,隨著 GRADE 系統方法學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GRADE pro GDT 還將進行不斷的更新,尤其是和手機終端的數據對接。因此后期可能會有與本文介紹不一致的地方,建議本文讀者及時學習跟進,本研究團隊也將在相關更新完成后及時對更新內容進行介紹。
2004 年,GRADE 工作組首次介紹了 GRADE 系統方法學[1],隨后推出了一款簡易、透明的軟件 GRADE profiler(GRADE pro),大大方便了 GRADE 系統方法學的普及與應用[2]。同時隨著網絡化發展的要求,GRADE 工作組于 2013 年正式推出了一款在線的循證實踐指南制定工具:Guideline Development Tool(GRADE pro GDT),致力于將干預和診斷類臨床實踐指南制定過程中的重要數據和流程進行整合,以方便研究者進行證據體的管理和分級。2015 年,本刊曾介紹過 GRADE pro GDT 在線工具在干預性系統評價證據質量分級中的應用[3]。近幾年來,GRADE pro GDT 在線工具隨著實踐指南制定的規范化和系統化而不斷更新。截至 2018 年 4 月 10 日,GRADE pro GDT 在線工具依照 GRADE 系統方法學指導下的指南制定流程,在整體頁面風格、研究問題和相關結局指標的錄入、導出與結果展示、利益沖突的管理、從證據到推薦的相關文件表格的產生、結果的在線共享與傳播等方面均進行了更新。為了方便廣大臨床指南研究者更好地應用更新后的 GRADE pro GDT 在線工具,促進證據質量分級尤其是循證實踐指南制定過程的科學化、體系化和便捷化,本文通過實例介紹該在線工具更新后的相關功能及其在干預性臨床實踐指南制定中的使用方法。
1 GRADE pro GDT 的注冊和登錄
GRADE pro GDT 的官方網站為 http://www.guidelinedevelopment.org/,目前網站對于其頁面整體風格進行了更新,而其注冊和登錄方法和更新前相同[3]。根據操作系統的語言環境,GRADE pro GDT 在線工具可自動選擇與操作系統相同的語言,用戶也可自行選擇操作語言。目前 GRADE pro GDT 可支持中文、英語、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日語、荷蘭語、葡萄牙語、愛沙尼亞語等多種語言。因為英語在該系統中兼容性最好,故筆者建議研究者選擇英文作為該在線工具的使用語言。登錄賬戶后,即可進入歡迎界面。歡迎界面中有對更新后的 GRADE pro GDT 三大功能的介紹:① 建立證據概要表(主要針對系統評價證據體的證據質量分級);② 生成指南(主要針對指南制定);③ 證據傳播與共享(主要是將證據概要表發布到 GRADE 工作組的證據概要數據庫以及傳播指南至手機終端 App)。
2 GRADE pro GDT 工具的具體操作流程
2.1 GRADE pro GDT 工具的基本界面
GRADE pro GDT 工具更新了初始操作界面的風格,并將各功能模塊化,以方便用戶使用和管理(圖 1)。與之前一樣,GRADE pro GDT 可手工錄入(New project)或者直接導入文件(Import project)。支持導入的文件可是 GRADE profile 軟件生成的“.grd”文件,也可是 RevMan 軟件生成的“.rm5”文件。本文以制定“針灸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臨床實踐指南”為例,以“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f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a meta-analysis”[4]為擬制定指南依托的證據體,介紹如何進行相關操作。
 圖1
				GRADE pro GDT 工具初始界面及各功能模塊
						
				圖1
				GRADE pro GDT 工具初始界面及各功能模塊
			
														2.2 創建項目窗口
點擊“New project”,出現創建新的項目窗口,在“Name”中錄入項目名稱“Acupuncture for hypertension”。“Type”下拉框有四個選項“GRADE Evidence Profile”、“Summary of Findings(SoF)table”、“Evidence to Decision Framework”和“Full guideline”。前兩個選項是針對系統評價證據體進行證據質量分級的兩個常用表格。后面兩個選項則用于完整指南制訂。此處我們選擇“Full guideline”,完成后點擊“Create project”完成新項目的建立。隨后即可出現項目操作頁面,該頁面分為左右兩欄,左邊是項目欄,右邊則是操作及信息顯示區。因為之前選擇為“Full guideline”,故所有項目均會被激活(圖 2)。項目欄從上至下分別是“Settings”(選擇該指南形成從證據到推薦表格的模板)、“Tasks”(制定指南工作時間表)、“Team”(錄入指南工作小組成員及在線管理成員利益沖突聲明)、“Scope”(明確指南的題目、范圍、內容等具體信息)、“References”(指南的參考文獻)、“Prognosis”(與本指南相關的預后問題)、“Comparisons”(證據體的質量分級)、“Document sections”(指南文本的預覽)和“Dissmination”(指南的傳播)。
各項目欄的具體意義和之前版本類似,此處不再贅述。整個項目欄中,最為重要的就是“Comparisons”,指南制定中證據質量評估分級及從證據到推薦的相應表格的形成均在此欄目下完成。
 圖2
				GRADE pro GDT 工具的項目操作頁面
						
				圖2
				GRADE pro GDT 工具的項目操作頁面
			
														2.3 指南關注問題及其證據分級的操作
臨床問題是指南關注的核心,指南提出的每一個臨床問題,均需要通過制作系統評價匯總證據,形成證據體來回答。GRADE 系統對系統評價形成的證據體進行證據質量分級。GRADE pro GDT 工具將指南關注的臨床問題及其證據體的質量分級通過在線工具方式加以實現。
在項目創建完成后,用鼠標點擊“Comparisons”項目欄,如“圖 2”,在右側點擊“Add management question”,錄入指南關注的臨床問題信息。GRADE pro GDT 工具也給出了通用的模板:“Should....... VS ....... be used for/in.......”。當操作者填入相關信息后,“Table title”則會自動出現相應信息。考慮 GRADE 系統證據質量評價是針對每一個亞組的結局指標進行分級,因此筆者建議此處錄入的臨床問題需細化到每一個亞組問題。如本例中錄入的問題就是“針灸療法和 β 受體阻滯劑比較,是否能夠治療高血壓”(圖 3)。
GRADE pro GDT 工具也提供手工錄入的功能,操作者僅需點擊“Table title”右下方“Switch to manual”按鈕,則輸入框被激活,操作者可自行錄入指南關注的臨床問題。錄入完成后點擊右上角磁盤形狀的保存按鈕,即可完成項目基本信息的錄入。
 圖3
				GRADE pro GDT 工具臨床問題的錄入
						
				圖3
				GRADE pro GDT 工具臨床問題的錄入
			
														問題錄入后,需要對針對該問題的證據體進行證據質量分級。單擊完成錄入的研究問題,即可進入結局指標錄入界面。以本例結局指標“efficacy rate”為例,點擊“Add outcome”,錄入結局指標名稱,選擇結局指標的類型(Type)、是否合并(pooled)和錄入隨訪的時間(Length of follow up),保存后即可進行證據質量評價(圖 4)。點擊“No. of studies”下方空白欄,可輸入該證據體納入原始研究的數量;點擊“Study design”下方空白欄,可選擇研究類型;再點擊每個升降級欄目下方空白欄,即可對證據體按五個降級因素和三個升級因素進行證據質量評估,右鍵點擊可錄入對降級的解釋。完成證據質量評價后,即可直接出現證據等級。此外,在“No. of patients”、“effect”兩個表格中可錄入病例數、相關效應量及其可信區間,在“importance”表格中選擇該結局指標重要性分級后,就完成了證據概要表(GRADE Evidence Profile)的構建(圖 5)。點擊右上角表格狀圖標,則可實現證據概要表(GRADE Evidence Profile)和結果總結表(Summary of Finding table,SOF)之間的互換。結局指標為連續性變量的數據,也可按同樣方式完成錄入。
 圖4
				GRADE pro GDT 工具結局指標的錄入
						
				圖4
				GRADE pro GDT 工具結局指標的錄入
			
														 圖5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質量分級(證據概要表)
						
				圖5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質量分級(證據概要表)
			
														此處需注意的是,GRADE pro GDT 工具在間接性評價方面作出了更新,其可根據 PICO 的原則來輔助判斷證據體是否存在間接性。當點擊“Assess Directness”后,則出現間接性評價的表格,操作者可從“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ator”、“Direct comparison”和“Outcome”五個方面分別對間接性進行評價,并最終在“Final judgment about indirectness across domains”判斷總體是否具有間接性(圖 6)。
 圖6
				GRADE pro GDT 工具間接性評價
						
				圖6
				GRADE pro GDT 工具間接性評價
			
														2.4 證據概要表、結果總結表的導出
完成評價后,點擊右上角表格形狀標志,可切換輸出格式,選擇 SoF 表格、GRADE Evidence Profile 表格或新提供的互動表格(Interactive SoF),選擇后再點擊右上角導出按鈕導出相應表格。
2.5 從證據到推薦相關表格的制定與形成
完成證據概要表和結果總結表后,研究者需要制定從證據到推薦的相應表格。GRADE pro GDT 工具更新后提供了此類表格的模板及在線制定功能。首先在“Comparisons”欄目下面點擊“Recommendations”,右側則會出現“Go to EtD templates to define template for the table”的指令和鏈接,點擊后,則可以選擇證據到推薦表格的模板,干預性指南一般選擇下拉框第一個“Clinical recommendation - Individual perspective”,再點擊右下角的“Use this templates”即可完成選擇。其他模板的含義則可點擊“Learn about EtD templates”,閱讀其給出的解釋,此處不再贅述(圖 7)。
 圖7
				GRADE pro GDT 工具相關表格導出
						
				圖7
				GRADE pro GDT 工具相關表格導出
			
														完成選擇后,系統自動產生證據到推薦的表格模板(圖 8),該模板由“Question”、“Assessment”、“Summary of judgements”和“Conclusion”四大部分組成。“Question”是對本條臨床問題的具體解釋。“Assessment”則從“問題的優先性”(Problem)、“期望的結果”(Desirable effects)、“不良反應”(Undesirable effects)、“對證據體的信心”(Certainty of evidence)、“患者價值偏好”(Values)、“利弊平衡”(Balance of effects)、“終端用戶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及“推薦的可行性”(Feasibility)8 個方面來總結該問題的相關綜合信息情況,這 8 個方面又可分別點開進行具體判斷和解釋,以供形成推薦意見時做參考(圖 9)。
 圖8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到推薦的表格模板(Clinical recommendation - Individual perspective)
						
				圖8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到推薦的表格模板(Clinical recommendation - Individual perspective)
			
														 圖9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到推薦的表格模板中“Assessment”子欄目
						
				圖9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到推薦的表格模板中“Assessment”子欄目
			
														完成以上工作后,GRADE pro GDT 工具則會自動出現“信息判定匯總表”(Summary of judgements”(圖 10)。該表格主要是匯總上述 8 個方面綜合信息的判定情況,右側則需要研究者在每個方面“Importance for decision”欄目下依據其對決策的重要性點擊輸入“clear”、“ low”、“moderate”和“high”四個等級。完成選擇后,則可以完整展示該信息判定匯總表,用于指南工作小組形成最終推薦意見共識時參考。
 圖10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到推薦的表格模板中“Summary of judgements”子欄目
						
				圖10
				GRADE pro GDT 工具證據到推薦的表格模板中“Summary of judgements”子欄目
			
														當上述表格構建完成后,則需要構建最終的推薦意見及分級的表格。GRADE pro GDT 工具同樣在“Recommendations”欄目下自動形成了推薦意見及分級的表格(圖 11),推薦意見則分為:強烈推薦使用、強烈反對使用、考慮使用、考慮反對使用、不明確五種情況。研究者在指南工作小組進行推薦意見共識會達成一致后,在相應的選項下點擊即可。
 圖11
				GRADE pro GDT 工具推薦意見及推薦強度分級表
						
				圖11
				GRADE pro GDT 工具推薦意見及推薦強度分級表
			
														完成上述步驟后,指南制定的主要工作已經完成,最終需要產生指南的結論。GRADE pro GDT 工具對于指南的結論,也編輯了模板,在“Recommendations”欄目下的 Conclusion 部分,該工具從推薦意見(Recommendation)、判定依據(Justification)、亞組分析(Subgroup considerations)、實施策略(Implementation considerations)、監測與評價(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研究重點(Research priorities)六個方面進行總結。每個方面可以點擊方框進行信息錄入和選擇。
2.6 指南結果的展示
當指南最終推薦意見和推薦意見強度形成后,GRADE pro GDT 工具在 Comparisons 欄目下的“Presentation”子欄目中匯總指南推薦信息并可以針對不同終端用戶(Clinicians/Policymakers/Patients)進行展示。本例中針對臨床醫師群體(Clinicians)進行了展示(圖 12)。
 圖12
				GRADE pro GDT 工具推薦意見及推薦強度展示
						
				圖12
				GRADE pro GDT 工具推薦意見及推薦強度展示
			
														2.7 證據概要表的傳播共享
更新后的 GRADE pro GDT 增強了網絡共享和傳播的功能,研究者可將完成的證據概要表,直接通過 GRADE pro GDT 工具上傳至 GRADE 工作組證據概要數據庫以及手機終端 App,研究者可在“Dissemination”欄目下預覽和上傳。
3 結語
GRADE pro GDT 是當前互聯網飛速發展大形勢的產物,使系統評價的證據質量分級,尤其是臨床實踐指南的制訂更加便利。在當前信息飛速發展的情況下,有著重要意義。與 GRADE profile 軟件一樣,該在線工具也是基于 GRADE 系統方法學,因此,對該在線工具的熟練掌握,還需要操作者擁有較為扎實的循證醫學基礎和 GRADE 系統方法學基礎[5-7]。本文結合實例重點介紹了該在線工具在指南制訂中的應用,至于該系統工具在診斷性試驗、網狀 Meta 分析中的應用,其軟件操作方法類似,重點在于需要了解 GRADE 系統方法學在相關研究中的應用原理[8-12]。因此與干預性研究一樣,需要擁有一定的方法學基礎,才能正確應用 GRADE 系統方法學進行證據評價以及軟件應用。另一方面,隨著 GRADE 系統方法學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GRADE pro GDT 還將進行不斷的更新,尤其是和手機終端的數據對接。因此后期可能會有與本文介紹不一致的地方,建議本文讀者及時學習跟進,本研究團隊也將在相關更新完成后及時對更新內容進行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