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紫陽 1 , 廉金玉 1 , 鄭雅蔓 1 , 張靖宇 1 , 張營 2 , 張禎 2 , 李檸岑 1 , 謝克亮 2,3 , 陳波 4,5,6
  • 1. 天津中醫藥大學實驗針灸學研究中心(天津 301617);
  • 2.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重癥醫學科(天津 300052);
  • 3.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麻醉科天津市麻醉學研究所(天津 300052);
  • 4. 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天津 301617);
  • 5. 國家中醫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
  • 6. 天津市濱海新區中醫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天津 30045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系統評價針刺輔助治療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CNKI、VIP和SinoMed數據庫,搜集與研究目的相關的隨機對照試驗(RCT),檢索時限均從建庫至2024年7月1日。由2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評價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后,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共納入19個RCT,包括1 320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針刺輔助治療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第七天每分鐘腸鳴音次數[MD=0.82,95%CI(0.57,1.07),P<0.01]、第七天胃腸功能障礙改善有效率[RR=1.38,95%CI(1.25,1.54),P<0.01]、第七天腹內壓[MD=?1.52,95%CI(?2.21,?0.83),P<0.01]、第七天胃殘余量[MD=?14.94,95%CI(?24.72,?5.16),P<0.01]、第七天APACHE-Ⅱ評分[MD=?2.40,95%CI(?3.56,?1.24),P<0.01]及第七天血清降鈣素原濃度[MD=?1.82,95%CI(?2.68,?0.97),P<0.01]均優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但兩組在降低28天病死率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當前證據顯示,針刺輔助治療可促進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腸鳴音恢復,降低腹內壓,減少胃殘余量,且安全性較好。受納入研究數量和質量的限制,上述結論尚待更多高質量研究予以驗證。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