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婧 1,2,3 , 王雯 1,2,3 , 李玲 1,2,3 , 劉青松 1,2,3 , 梅凡 1,2,3 , 王子晨 2,3,4 , 陳晨 1,2,3 , 秦璇 1,2,3 , 丁玲 1,2,3 , 王禮群 4 , 劉佳利 1,2,3 , 羅小超 1,2,3 , 劉學紅 1,2,3 , 何逸飛 1,2,3 , 王文玲 1,2,3 , 任燕 1,2,3 , 賴欽淮 1,2,3 , 熊益權 1,2,3 , 姚明宏 1,2,3 , 徐嘉悅 1,2,3 , 姚于勤 4 , 陳素君 4 , 蔣靜文 4 , 陳雛 5 , 郜潔 6 , 金釗 7 , 孫鑫 1,2,3,4
  • 1.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循證醫學中心(成都 610041);
  • 2. 四川省真實世界數據技術創新中心(成都 610041);
  • 3. 四川省循證中藥學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
  • 4.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成都 610041);
  • 5.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成都 610041);
  • 6.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州 510405);
  • 7. 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 61113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療效是中醫藥生存發展的根基,確保有效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的核心命題。然而,中醫藥體系的高度復雜性導致其療效在研發與應用中常偏離預期(即“療效脫靶”),是中醫藥面臨的關鍵挑戰。筆者團隊基于前期工作提出了面向中醫藥復雜干預的創新思路(“系統循證醫學”)。其核心思想是:針對中醫藥“療效生成”和“療效測量”問題,融合臨床與非臨床藥效評價手段,構建“療效靶標識別-療效作用發現-療效精準驗證”的系統化中醫藥療效評價路徑,確保中醫藥療效呈現,實現中醫藥“療效精準打靶”。進一步整合藥學、信息、生物技術,多維度解析中醫藥的靶標網絡和作用機理,為闡釋中醫藥防治疾病的科學原理提供基礎支撐。在此基礎上,筆者團隊融合真實世界數據大隊列、臨床試驗、證據合成與快速推薦方法,以及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技術,構建了中醫藥干預(如針灸、已上市中藥)的系統循證模型(6R模型),并在孕產、重癥、骨關節疾病等領域進行了應用。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