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危薇, 阮江海, 劉琦, 羅華, 唐浩玲, 汪靜秋, 段小東. 翻轉課堂聯合微信的教學模式在腦電圖實習帶教中的應用研究. 癲癇雜志, 2024, 10(6): 522-527. doi: 10.7507/2096-0247.20240801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癲癇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頭皮視頻腦電圖通過在頭皮放置電極,檢查大腦電活動,從而了解患者的腦功能狀態。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尤其是神經系統發作性疾病,如癲癇等的判斷具有重要意義,是其它檢查方法無法代替的一門重要技術[1]。腦電圖教學是神經病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鞏固各項神經病學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熟練運用腦電圖的檢查手段,掌握和提高腦電圖的讀圖技能,不僅能夠認識各種形式的正常波形,還要求區分和識別病理狀態下的腦電。腦電圖的正確判讀,不僅影響到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對于其治療方式的選擇、疾病的預后也有重要影響。學好腦電圖知識,對于學生成長為合格的神經內科的醫生至關重要。然而腦電圖的學習內容廣泛,圖形多變,并且還要求與臨床結合,才能準確地解讀腦電圖。在有限的實習時間內,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僅僅由教師通過講授的方式單向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互動和反饋,很難達到理想的實習教學效果,也不利于腦電圖的廣泛開展。
翻轉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助引導者的新型教學方式,顛覆了傳統教師授、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具體表現在學生轉為教學的主體:包括教師讓學生自學并提出問題,課堂上集中討論,課后教師答疑,群體分享解決問題等環節[2]。微信是目前普遍的通訊工具,利用微信可傳輸各種形式的學習資料,并且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交流與溝通。合理利用微信搭建的教學平臺,將翻轉課堂應用到教學中,有利于提升教學的便利性和效率[3]。因此,本文將探究翻轉課堂聯合微信教學模式對腦電圖實習教學的影響,以進行評估和分析,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以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選擇2019年1月—2024年6月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腦電圖室實習的研究生120名作為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1.1 納入標準
① 為神經病學專業的研究生;② 在校期間《神經病學》專業考試成績合格。
1.1.2 排除標準
① 不能按照本研究教學方案進行學習者;② 中途退出者。
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0名。研究組采用翻轉課堂聯合微信的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實習教學法。兩組學生分別在腦電圖室實習兩個月。研究組男29名、女31名,平均年齡(25.08±1.83)歲;對照組男33名、女27名,平均年齡(24.65±1.66)歲。研究組和對照組的年齡、性別均無統計學差異。
1.2 方法
1.2.1 研究組的教學方法
采用翻轉課堂聯合微信的教學模式。首先由實習班長建立微信群,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4名,每組有組長1名。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將教學內容制作課件、病例討論等學習資料,并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包括內容豐富完整的PPT課件,具體生動的多媒體資料,如患者發作期的視頻和腦電圖表現,以及結合學習內容提出的相應問題。教師于授課前兩周將資料發到實習小組微信群中。課前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和分組討論,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和難點。學習期間遇到問題通過翻閱教科書、查閱相關文獻或組內討論來解決。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由組長歸納整理,通過微信反饋給教師。課堂上,教師讓每組學生選出代表對課前問題進行總結和闡述,結合課前學生通過微信反饋的問題,發現學生掌握知識的薄弱點。教師根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在實習教學中著重講解,其中穿插對學生提出或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以實現有針對性的教學。最后,教師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并歸納腦電圖的知識要點,加深學生印象。課后,教師通過微信群發布課后補充材料,布置、批改作業,利用日常碎片時間通過微信進行實時討論和答疑。
1.2.2 對照組的教學方法
采用傳統實習教學法。教師根據腦電圖的知識點,采用PPT課件結合板書的形式以講授為主,結合教師示范操作和病例分析,向學生講解腦電圖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教師布置課后思考題,課后檢查學生的書面作業,面對面解答疑問。
兩組授課周期為4周,每周1天,每天上課為3課時。在腦電圖室學習期間,除了按照本研究教學方案學習,還要求每位學生每天進行正常的實習工作,包括安放電極、腦電圖采集和讀圖。要求每名學生每天平均讀圖不少于5份,并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書寫報告。由于學生在腦電圖室實踐操作的時間有限,教師將在教學課件中補充部分操作方面的內容。教學末日進行教學效果評估。
1.3 教學效果評估
包括對學生進行考核和問卷調查。
1.3.1 對學生的考核
包括平時表現考核、理論知識考核和實踐技能考核。① 平時表現考核:教師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評分。包括出勤情況、完成實習工作任務表現、課堂表現、互動情況和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由固定的兩名帶教老師經過溝通統一標準后評分,滿分為100分(表1);② 理論知識考核:采用閉卷的形式,內容為臨床腦電圖學的理論知識部分,涉及腦電圖的原理、基本概念以及常見病的腦電圖表現等,均為客觀選擇題,按照統一標準閱卷,共40題,每題2.5分,滿分為100分;③ 實踐技能考核:要求學生對5份典型的腦電圖病例:典型失神發作、全面強直-陣攣發作、克-雅病、化膿性腦膜炎和自身免疫性腦炎進行讀圖和報告書寫,按照背景活動、誘發試驗、睡眠腦電、異常腦電和結論幾方面的標準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附錄一)。

1.3.2 問卷調查
采用問卷形式收集兩組學生對不同教學方法的態度,包括學生對教學的參與度、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臨床思維、提升專業能力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五項,每項20分,總分100分(附錄二)。
1.3.3 統計分析
使用SPSS24.0統計軟件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的考核成績及問卷調查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研究組平時表現考核與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理論知識考核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2)。

2.2 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
問卷調查表明,研究組學生對教學參與度、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臨床思維、提升專業能力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其中,教學效率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最為明顯(P<0.001)(表3)。

3 討論
腦電圖的實習帶教要求學生從被動授課過渡到能夠分析腦電波形的變化,完成腦電報告書寫的角色轉換。目前神經內科的腦電圖實習主要通過帶教老師講授PPT,學生進行課后學習,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報告書寫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授課方式多為灌輸式教學,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缺乏對知識主動獲取、自主思考的能力[4]。并且,由于腦電圖知識較為枯燥,課堂知識掌握得不牢,加上學生的解剖學、生理學等基礎學科知識遺忘較快,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生不容易對腦電圖知識產生深刻的記憶。此外,學生實習期間上見到的病例有限,臨床的參與度不高,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較為欠缺。另一方面,由于醫院需做腦電圖檢查的患者數量較多,腦電圖的工作任務繁重,教師授課時間以及研究生輪轉腦電圖的時間又非常有限,學生對于鑒別正常范圍、臨床意義不確定或異常的腦電,識別某些疾病特征性的腦波,以及規范書寫腦電圖報告還存在困難。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改進教學方法和引用新的教學模式,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本研究的理論知識考核部分,我們用客觀題的形式,通過答案對錯評分,判卷的標準統一;在實踐技能考核部分,我們以統一標準用分數量化腦電圖報告書寫得分,評分標準較為客觀,以避免人為偏移因素導致教學效果評價的偏差。我們發現研究組的學生由于有更多機會接觸大量的臨床和腦電圖資料,認識較為直觀,實踐技能考核成績更優,說明在讀圖和書寫報告方面能更好地實現角色轉換。
翻轉課堂是美國的兩位化學老師—貝格曼和山姆最早提出的。其讓課堂內外的學習時間重新分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重新調整,學習的決定權由教師轉換為學生[5]。教師在課前發布學習資料,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討論,再進行答疑、總結。通過學生主動地學習、討論和解決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我們的研究中,學習“腦電圖的誘發試驗”這一章時,教師在課前將學習資料發給學生,學生通過學習短視頻、閱讀相關腦電圖,提前對腦電圖各種誘發試驗,包括睜-閉眼試驗、過度換氣、閃光刺激、睡眠誘發以及藥物誘發的操作方法、機制和臨床意義有所了解,通過主動學習提前熟悉了相關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將讓學生來演示和講解各種誘發試驗的操作,讓學生分析各種誘發試驗條件下正常或異常的腦電圖,給出診斷意見,并敘述報告的書寫方法。在課堂上,通過回答問題和與教師的討論、交流等多種互動形式,讓教師更容易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對于薄弱點在講解時有所側重,避免了傳統教學面面俱到的講授,將傳統教學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轉變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注意力和興趣的提高。由于翻轉課堂增進了師生的交流與互動,學生發言的機會增多,可更好地展示自己已學到的知識,也有更多的機會向教師提問,因此明顯提高了平時表現考核的成績。此外,翻轉課堂聯合微信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對學科進行系統的學習。例如,在學習“特發性光敏性枕葉癲癇”這一內容時,教師課前安排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又可讓其回顧“腦電圖的誘發試驗”,重溫閃光刺激的內容。該疾病發作期的腦電表現為一側或雙側枕區起源的棘波或尖波,逐漸擴散至鄰近區域。而閃光刺激可誘發后頭部或全導的光陣發反應。此為閃光刺激的異常表現之一。因此,對這些內容進行學習,既能夠鞏固之前的知識點,又能對新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有利于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由于手機是隨身攜帶的通訊工具,微信的交流最為方便和快捷。借助微信平臺,可發送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的學習資料,有利于學生進行直觀地學習。例如,在學習癲癇“失神發作”這一章節時,教師制作的學習資料中,包含有失神發作時患者臨床表現的視頻,可讓學生回顧和學習《神經病學》中的相關內容,進一步加強了臨床上的認識;教學課件中,有關于失神發作時的腦電圖圖形以及描述,讓學生學習其腦電圖的表現;觀看失神發作前、發作中和發作后的臨床及同步的腦電記錄,有利于了解失神發作的完整過程;通過查閱文獻,進一步分析其神經機制,從而提高臨床的診療水平。由于學生認識具體操作、相關病例的時間和機會增加,因此掌握實踐技能知識的效果更好,實踐技能考核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此外,微信平臺可發送語音、聊天記錄等,有利于病例討論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因此,學生和教師在課前預習、課后練習和教師答疑這些環節可利用碎片時間完成,不占用課堂時間,不影響教師日常的工作量,不受地域、時間的影響,師生的時間安排起來較為靈活,時間的分配更為科學合理,達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本研究中兩組教學效率的差異最為顯著。
由于微信平臺上的學習資料有利于保存,可以回看,學生對不能掌握的任何知識點可以進行反復學習,能夠鞏固所學的知識。此外,腦電圖的判讀除了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外,還需要大量臨床知識和讀圖經驗的積累。在微信平臺發布的學習資料不受課時的限制,豐富了教學大綱的內容,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到各種類型的病例;對于不熟悉病例的臨床、腦電圖特征以及報告書寫,學生還可以通過微信向老師請教。因此,學生不但掌握了基礎理論,拓展了實用知識,還開闊了臨床視野,從而提高了讀圖技能,專業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不同部位癲癇的學習,課前教師制作的學習資料包含了額葉癲癇、頂葉癲癇、枕葉癲癇以及顳葉內側癲癇不同的發作視頻和其腦電圖表現,同時補充了中樞神經系統中這些解剖部位的結構與功能。結合了相關理論知識,學生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顯得更為直觀,更易于理解,有利于迅速掌握不同部位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和腦電圖特征,將基礎知識運用到臨床,也更好地實現了貫穿理論聯系實踐。由此可見,研究組培養學生臨床思維的得分明顯增加,同時也提升了專業能力。翻轉課堂將學習提前到課堂以外,要求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再比如,在提到遺傳病“天使綜合征”時,學生們對該種疾病感到非常陌生。教師在微信發布的課件可幫助學生認識該疾病的發病機制,相關圖片和資料可學習臨床表現。由于該疾病有特征性的腦電圖異常,教師提供的腦電圖(如后頭部棘慢波圖形)可讓學生掌握疾病的要點。課后,教師提出問題:天使綜合征怎么診斷?讓學生在重溫疾病特征的同時,還會關注查閱相關文獻,例如天使綜合征的臨床診斷共識。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印象,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本課的知識。通過學生自主探索,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研究組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得分的改善較為顯著。
翻轉課堂將課堂的主體由教師轉換成學生,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課前學習時,學生通過自學和查閱資料,擁有了一定的腦電圖知識儲備,在之后解決問題、參與課堂討論的環節中,能夠將理論知識與腦電圖的臨床實踐相結合,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在課后向老師提問時更容易找到自己知識的盲區,學習起來更有方向感。在此過程中,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先學后教”的模式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和記憶[6],學生通過轉變角色,對學習的興趣也有所提高。因此學生體會到教學參與度增加。
雖然兩組的平時表現和實踐技能考核成績的差異性均有統計學意義,但理論知識成績無顯著差異。原因可能是由于部分學生已經習慣于傳統的被動獲取教師傳授知識的模式,對微信聯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完全適應,還未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其次,思維活躍、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不一定能在理論知識的成績中表現出來[7]。為提高理論知識考核成績,教師也有必要對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一方面,多關注不適應翻轉課堂聯合微信教學模式的學生,多給其機會進行總結和交流;另一方面,在課前提問和課后作業的內容上,提高理論知識的比重。通過以上方式,充分發揮翻轉課堂聯合微信教學模式的優勢,加深學生對腦電圖和相關基礎知識理論的理解,以提高理論知識考核的成績。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也發現翻轉課堂聯合微信的教學法存在一定的問題:① 教師要提前準備腦電圖相應的教學資料、病例和教學視頻,課后進行討論和答疑,會讓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給教師的水平帶來了更高的要求,應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② 翻轉課堂聯合微信的教學模式需要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習慣于長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難以適應。我們可以通過教師布置課前、課后的學習任務,督促學生自主學習;也可以增加課前學習資料的趣味性和應用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③ 借助微信平臺發布的學習資料,在內容豐富的同時需要保質保量,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需要教師精心制作課件;④ 翻轉課堂存在知識點較分散、零亂的問題,需要教師和學生歸納知識要點。有研究提出翻轉課堂在結合其它模式的教學方法可彌補不足,優化教學效果[8]。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會將翻轉課堂與其它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探索更適合腦電圖實習的教學方法。
利益沖突聲明 所有作者無利益沖突。
頭皮視頻腦電圖通過在頭皮放置電極,檢查大腦電活動,從而了解患者的腦功能狀態。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尤其是神經系統發作性疾病,如癲癇等的判斷具有重要意義,是其它檢查方法無法代替的一門重要技術[1]。腦電圖教學是神經病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鞏固各項神經病學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熟練運用腦電圖的檢查手段,掌握和提高腦電圖的讀圖技能,不僅能夠認識各種形式的正常波形,還要求區分和識別病理狀態下的腦電。腦電圖的正確判讀,不僅影響到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對于其治療方式的選擇、疾病的預后也有重要影響。學好腦電圖知識,對于學生成長為合格的神經內科的醫生至關重要。然而腦電圖的學習內容廣泛,圖形多變,并且還要求與臨床結合,才能準確地解讀腦電圖。在有限的實習時間內,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僅僅由教師通過講授的方式單向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互動和反饋,很難達到理想的實習教學效果,也不利于腦電圖的廣泛開展。
翻轉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助引導者的新型教學方式,顛覆了傳統教師授、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具體表現在學生轉為教學的主體:包括教師讓學生自學并提出問題,課堂上集中討論,課后教師答疑,群體分享解決問題等環節[2]。微信是目前普遍的通訊工具,利用微信可傳輸各種形式的學習資料,并且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交流與溝通。合理利用微信搭建的教學平臺,將翻轉課堂應用到教學中,有利于提升教學的便利性和效率[3]。因此,本文將探究翻轉課堂聯合微信教學模式對腦電圖實習教學的影響,以進行評估和分析,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以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選擇2019年1月—2024年6月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腦電圖室實習的研究生120名作為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1.1 納入標準
① 為神經病學專業的研究生;② 在校期間《神經病學》專業考試成績合格。
1.1.2 排除標準
① 不能按照本研究教學方案進行學習者;② 中途退出者。
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0名。研究組采用翻轉課堂聯合微信的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實習教學法。兩組學生分別在腦電圖室實習兩個月。研究組男29名、女31名,平均年齡(25.08±1.83)歲;對照組男33名、女27名,平均年齡(24.65±1.66)歲。研究組和對照組的年齡、性別均無統計學差異。
1.2 方法
1.2.1 研究組的教學方法
采用翻轉課堂聯合微信的教學模式。首先由實習班長建立微信群,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4名,每組有組長1名。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將教學內容制作課件、病例討論等學習資料,并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包括內容豐富完整的PPT課件,具體生動的多媒體資料,如患者發作期的視頻和腦電圖表現,以及結合學習內容提出的相應問題。教師于授課前兩周將資料發到實習小組微信群中。課前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和分組討論,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和難點。學習期間遇到問題通過翻閱教科書、查閱相關文獻或組內討論來解決。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由組長歸納整理,通過微信反饋給教師。課堂上,教師讓每組學生選出代表對課前問題進行總結和闡述,結合課前學生通過微信反饋的問題,發現學生掌握知識的薄弱點。教師根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在實習教學中著重講解,其中穿插對學生提出或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以實現有針對性的教學。最后,教師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并歸納腦電圖的知識要點,加深學生印象。課后,教師通過微信群發布課后補充材料,布置、批改作業,利用日常碎片時間通過微信進行實時討論和答疑。
1.2.2 對照組的教學方法
采用傳統實習教學法。教師根據腦電圖的知識點,采用PPT課件結合板書的形式以講授為主,結合教師示范操作和病例分析,向學生講解腦電圖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教師布置課后思考題,課后檢查學生的書面作業,面對面解答疑問。
兩組授課周期為4周,每周1天,每天上課為3課時。在腦電圖室學習期間,除了按照本研究教學方案學習,還要求每位學生每天進行正常的實習工作,包括安放電極、腦電圖采集和讀圖。要求每名學生每天平均讀圖不少于5份,并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書寫報告。由于學生在腦電圖室實踐操作的時間有限,教師將在教學課件中補充部分操作方面的內容。教學末日進行教學效果評估。
1.3 教學效果評估
包括對學生進行考核和問卷調查。
1.3.1 對學生的考核
包括平時表現考核、理論知識考核和實踐技能考核。① 平時表現考核:教師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評分。包括出勤情況、完成實習工作任務表現、課堂表現、互動情況和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由固定的兩名帶教老師經過溝通統一標準后評分,滿分為100分(表1);② 理論知識考核:采用閉卷的形式,內容為臨床腦電圖學的理論知識部分,涉及腦電圖的原理、基本概念以及常見病的腦電圖表現等,均為客觀選擇題,按照統一標準閱卷,共40題,每題2.5分,滿分為100分;③ 實踐技能考核:要求學生對5份典型的腦電圖病例:典型失神發作、全面強直-陣攣發作、克-雅病、化膿性腦膜炎和自身免疫性腦炎進行讀圖和報告書寫,按照背景活動、誘發試驗、睡眠腦電、異常腦電和結論幾方面的標準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附錄一)。

1.3.2 問卷調查
采用問卷形式收集兩組學生對不同教學方法的態度,包括學生對教學的參與度、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臨床思維、提升專業能力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五項,每項20分,總分100分(附錄二)。
1.3.3 統計分析
使用SPSS24.0統計軟件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的考核成績及問卷調查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研究組平時表現考核與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理論知識考核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2)。

2.2 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
問卷調查表明,研究組學生對教學參與度、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臨床思維、提升專業能力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其中,教學效率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最為明顯(P<0.001)(表3)。

3 討論
腦電圖的實習帶教要求學生從被動授課過渡到能夠分析腦電波形的變化,完成腦電報告書寫的角色轉換。目前神經內科的腦電圖實習主要通過帶教老師講授PPT,學生進行課后學習,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報告書寫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授課方式多為灌輸式教學,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缺乏對知識主動獲取、自主思考的能力[4]。并且,由于腦電圖知識較為枯燥,課堂知識掌握得不牢,加上學生的解剖學、生理學等基礎學科知識遺忘較快,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生不容易對腦電圖知識產生深刻的記憶。此外,學生實習期間上見到的病例有限,臨床的參與度不高,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較為欠缺。另一方面,由于醫院需做腦電圖檢查的患者數量較多,腦電圖的工作任務繁重,教師授課時間以及研究生輪轉腦電圖的時間又非常有限,學生對于鑒別正常范圍、臨床意義不確定或異常的腦電,識別某些疾病特征性的腦波,以及規范書寫腦電圖報告還存在困難。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改進教學方法和引用新的教學模式,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本研究的理論知識考核部分,我們用客觀題的形式,通過答案對錯評分,判卷的標準統一;在實踐技能考核部分,我們以統一標準用分數量化腦電圖報告書寫得分,評分標準較為客觀,以避免人為偏移因素導致教學效果評價的偏差。我們發現研究組的學生由于有更多機會接觸大量的臨床和腦電圖資料,認識較為直觀,實踐技能考核成績更優,說明在讀圖和書寫報告方面能更好地實現角色轉換。
翻轉課堂是美國的兩位化學老師—貝格曼和山姆最早提出的。其讓課堂內外的學習時間重新分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重新調整,學習的決定權由教師轉換為學生[5]。教師在課前發布學習資料,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討論,再進行答疑、總結。通過學生主動地學習、討論和解決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我們的研究中,學習“腦電圖的誘發試驗”這一章時,教師在課前將學習資料發給學生,學生通過學習短視頻、閱讀相關腦電圖,提前對腦電圖各種誘發試驗,包括睜-閉眼試驗、過度換氣、閃光刺激、睡眠誘發以及藥物誘發的操作方法、機制和臨床意義有所了解,通過主動學習提前熟悉了相關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將讓學生來演示和講解各種誘發試驗的操作,讓學生分析各種誘發試驗條件下正常或異常的腦電圖,給出診斷意見,并敘述報告的書寫方法。在課堂上,通過回答問題和與教師的討論、交流等多種互動形式,讓教師更容易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對于薄弱點在講解時有所側重,避免了傳統教學面面俱到的講授,將傳統教學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轉變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注意力和興趣的提高。由于翻轉課堂增進了師生的交流與互動,學生發言的機會增多,可更好地展示自己已學到的知識,也有更多的機會向教師提問,因此明顯提高了平時表現考核的成績。此外,翻轉課堂聯合微信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對學科進行系統的學習。例如,在學習“特發性光敏性枕葉癲癇”這一內容時,教師課前安排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又可讓其回顧“腦電圖的誘發試驗”,重溫閃光刺激的內容。該疾病發作期的腦電表現為一側或雙側枕區起源的棘波或尖波,逐漸擴散至鄰近區域。而閃光刺激可誘發后頭部或全導的光陣發反應。此為閃光刺激的異常表現之一。因此,對這些內容進行學習,既能夠鞏固之前的知識點,又能對新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有利于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由于手機是隨身攜帶的通訊工具,微信的交流最為方便和快捷。借助微信平臺,可發送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的學習資料,有利于學生進行直觀地學習。例如,在學習癲癇“失神發作”這一章節時,教師制作的學習資料中,包含有失神發作時患者臨床表現的視頻,可讓學生回顧和學習《神經病學》中的相關內容,進一步加強了臨床上的認識;教學課件中,有關于失神發作時的腦電圖圖形以及描述,讓學生學習其腦電圖的表現;觀看失神發作前、發作中和發作后的臨床及同步的腦電記錄,有利于了解失神發作的完整過程;通過查閱文獻,進一步分析其神經機制,從而提高臨床的診療水平。由于學生認識具體操作、相關病例的時間和機會增加,因此掌握實踐技能知識的效果更好,實踐技能考核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此外,微信平臺可發送語音、聊天記錄等,有利于病例討論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因此,學生和教師在課前預習、課后練習和教師答疑這些環節可利用碎片時間完成,不占用課堂時間,不影響教師日常的工作量,不受地域、時間的影響,師生的時間安排起來較為靈活,時間的分配更為科學合理,達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本研究中兩組教學效率的差異最為顯著。
由于微信平臺上的學習資料有利于保存,可以回看,學生對不能掌握的任何知識點可以進行反復學習,能夠鞏固所學的知識。此外,腦電圖的判讀除了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外,還需要大量臨床知識和讀圖經驗的積累。在微信平臺發布的學習資料不受課時的限制,豐富了教學大綱的內容,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到各種類型的病例;對于不熟悉病例的臨床、腦電圖特征以及報告書寫,學生還可以通過微信向老師請教。因此,學生不但掌握了基礎理論,拓展了實用知識,還開闊了臨床視野,從而提高了讀圖技能,專業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不同部位癲癇的學習,課前教師制作的學習資料包含了額葉癲癇、頂葉癲癇、枕葉癲癇以及顳葉內側癲癇不同的發作視頻和其腦電圖表現,同時補充了中樞神經系統中這些解剖部位的結構與功能。結合了相關理論知識,學生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顯得更為直觀,更易于理解,有利于迅速掌握不同部位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和腦電圖特征,將基礎知識運用到臨床,也更好地實現了貫穿理論聯系實踐。由此可見,研究組培養學生臨床思維的得分明顯增加,同時也提升了專業能力。翻轉課堂將學習提前到課堂以外,要求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再比如,在提到遺傳病“天使綜合征”時,學生們對該種疾病感到非常陌生。教師在微信發布的課件可幫助學生認識該疾病的發病機制,相關圖片和資料可學習臨床表現。由于該疾病有特征性的腦電圖異常,教師提供的腦電圖(如后頭部棘慢波圖形)可讓學生掌握疾病的要點。課后,教師提出問題:天使綜合征怎么診斷?讓學生在重溫疾病特征的同時,還會關注查閱相關文獻,例如天使綜合征的臨床診斷共識。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印象,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本課的知識。通過學生自主探索,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研究組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得分的改善較為顯著。
翻轉課堂將課堂的主體由教師轉換成學生,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課前學習時,學生通過自學和查閱資料,擁有了一定的腦電圖知識儲備,在之后解決問題、參與課堂討論的環節中,能夠將理論知識與腦電圖的臨床實踐相結合,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在課后向老師提問時更容易找到自己知識的盲區,學習起來更有方向感。在此過程中,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先學后教”的模式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和記憶[6],學生通過轉變角色,對學習的興趣也有所提高。因此學生體會到教學參與度增加。
雖然兩組的平時表現和實踐技能考核成績的差異性均有統計學意義,但理論知識成績無顯著差異。原因可能是由于部分學生已經習慣于傳統的被動獲取教師傳授知識的模式,對微信聯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完全適應,還未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其次,思維活躍、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不一定能在理論知識的成績中表現出來[7]。為提高理論知識考核成績,教師也有必要對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一方面,多關注不適應翻轉課堂聯合微信教學模式的學生,多給其機會進行總結和交流;另一方面,在課前提問和課后作業的內容上,提高理論知識的比重。通過以上方式,充分發揮翻轉課堂聯合微信教學模式的優勢,加深學生對腦電圖和相關基礎知識理論的理解,以提高理論知識考核的成績。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也發現翻轉課堂聯合微信的教學法存在一定的問題:① 教師要提前準備腦電圖相應的教學資料、病例和教學視頻,課后進行討論和答疑,會讓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給教師的水平帶來了更高的要求,應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② 翻轉課堂聯合微信的教學模式需要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習慣于長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難以適應。我們可以通過教師布置課前、課后的學習任務,督促學生自主學習;也可以增加課前學習資料的趣味性和應用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③ 借助微信平臺發布的學習資料,在內容豐富的同時需要保質保量,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需要教師精心制作課件;④ 翻轉課堂存在知識點較分散、零亂的問題,需要教師和學生歸納知識要點。有研究提出翻轉課堂在結合其它模式的教學方法可彌補不足,優化教學效果[8]。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會將翻轉課堂與其它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探索更適合腦電圖實習的教學方法。
利益沖突聲明 所有作者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