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孝感市中心醫院 神經內科(孝感 432099);
  • 2.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神經內科(長春 13003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利用基于纖維束示蹤的空間統計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TBSS)方法分析頭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陰性癲癇共患睡眠障礙患者的腦白質擴散張量的變化,探究癲癇共患睡眠障礙可能的神經病理機制。方法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就診的頭顱3.0T MRI平掃結果未見異常的癲癇共患睡眠障礙患者,完成艾普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測驗,主訴有睡眠障礙且PSQI指數≥11分的癲癇患者行多導睡眠監測(polysomnography, PSG),證實存在睡眠障礙者納入癲癇共患睡眠障礙組;選取年齡、性別及教育匹配的健康人作為健康對照組。兩組受試者完善頭顱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檢查,并用TBSS分析方法進行數據分析。結果 本研究共納入癲癇共患睡眠障礙患者36例,健康對照組35例。癲癇共患睡眠障礙患者較對照組的各向異性分數(fraction anisotropy,FA)明顯降低(P<0.05),平均彌散率(mean diffusivity,MD)明顯升高(P<0.05),其中FA值降低有統計學差異的腦區有小腦中腳、胼胝體膝部、胼胝體體部、胼胝體部、雙側前放射冠、雙側外囊白質纖維束、右側丘腦后輻射,MD值升高有統計學差異的腦區有胼胝體膝部、胼胝體體部、雙側內囊前支、雙側前放射冠、雙側上放射冠、雙側外囊、右側內囊后支。結論 癲癇共患睡眠障礙患者存在廣泛且對稱的白質損傷,且腦白質損傷集中在大腦前部。

引用本文: 鄭慶, 王富麗, 國琦, 孫浩罡, 劉松巖. 基于纖維束示蹤的空間統計分析方法評估核磁共振成像陰性癲癇共患睡眠障礙患者腦白質擴散張量的變化. 癲癇雜志, 2025, 11(1): 23-29. doi: 10.7507/2096-0247.20241001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癲癇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針對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的新型天然拮抗劑的模擬探索
  • 下一篇

    顳葉低度發育性腫瘤的癲癇特征及手術療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