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ffp3e"><ins id="ffp3e"><ruby id="ffp3e"></ruby></ins></samp>

<menuitem id="ffp3e"><strong id="ffp3e"></strong></menuitem>

    <tbody id="ffp3e"></tbody>

    <tbody id="ffp3e"><bdo id="ffp3e"></bdo></tbody>
    1. <menuitem id="ffp3e"></menuitem>
    2.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bdo></progress>

      <tbody id="ffp3e"></tbody>

    3.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dfn id="ffp3e"></dfn></bdo></progress><tbody id="ffp3e"><nobr id="ffp3e"></nobr></tbody>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于冰" 5條結果
      • 凋亡相關基因bcl-2、bax、bad與乳腺癌

        目的 探討乳腺癌發生、發展過程中bcl-2、bax及bad基因表達水平變化及與乳腺癌其他生物因素的相關性。方法 復習國內、外相關文獻并進行綜述。結果 在從正常乳腺組織到乳腺癌逐漸演化的過程中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達水平變化尚有待進一步研究,而凋亡促進基因bax、bad的表達水平呈遞減趨勢。bcl-2基因表達水平與乳腺癌中一些公認的正性因子如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呈正相關,與其他一些負性因子如p53、表皮生長因子受體、c-erbB-2、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等呈負相關。bax基因的表達水平與乳腺癌ER、PR水平以及p53表達水平等無關。對于bad基因與乳腺癌其他生物因素的相關性尚未見報道。結論 乳腺癌中bcl-2基因表達水平的變化對乳腺癌預后以及治療的作用尚存在爭議,bad基因與乳腺癌預后的關系亦不清楚,而bax基因表達水平與乳腺癌的預后呈正相關。對于它們的研究將為我們評價乳腺癌的預后提供新的指標,為乳腺癌的治療開辟新的思路。

        發表時間:2016-08-28 04:0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綜合鼻整形術治療唇裂術后鼻畸形伴鞍鼻畸形臨床療效觀察

        目的探討應用自體肋軟骨移植結合假體隆鼻進行綜合鼻整形術治療唇裂術后鼻畸形伴鞍鼻畸形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分析2008年9月—2019年1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96例唇裂術后鼻畸形伴不同程度鞍鼻畸形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7例,女79例;年齡17~38歲,平均25.6歲。術中采用自體肋軟骨移植構建穩定的鼻尖支架、增強鼻翼軟骨強度,鼻背放置假體(膨體39例、硅膠假體45例)或自體肋軟骨(12例)行綜合鼻整形術治療。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對術后滿意度進行主觀評價;計算手術前后鼻翼高度對稱指數、鼻翼寬度對稱指數、鼻背中軸偏斜角度、鼻小柱偏斜角度進行客觀評價。結果 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個月~8年,平均13.4個月。術后3例患者出現鼻中隔血腫,予以局部抽吸及鼻腔加壓填塞后好轉。2例出現鼻背肋軟骨移植物輕度變形,其中1例無明顯鼻背偏斜,未予以特殊處理;1例取出鼻背移植軟骨,更換為硅膠假體。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無術后感染、假體移位等并發癥發生。術后鼻部形態良好,鼻翼塌陷情況改善,鼻翼高度對稱指數、鼻翼寬度對稱指數、鼻背中軸偏斜角度、鼻小柱偏斜角度均較術前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主觀滿意度評價均達基本滿意及以上程度,非常滿意者居多。 結論采用自體肋軟骨移植構建穩定鼻尖支架結合鼻背假體或自體軟骨植入的綜合鼻整形術,矯正唇裂術后鼻畸形伴不同程度鞍鼻畸形可獲得良好效果。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Ebstein畸形的再次手術策略及中遠期結果分析

        目的分析 Ebstein 畸形的再次手術策略及中遠期結果。方法回顧性分析阜外醫院 2002 年 7 月至 2017 年 7 月因三尖瓣反流行再次三尖瓣手術的 23 例 Ebstein 畸形患者的臨床資料(同期手術共 421 例),其中男 9 例(39.1%)、女 14 例(60.9%),中位年齡 28.0(19.0,45.0)歲。結果8 例(34.8%)患者行瓣膜再修復,15 例(65.2%)行瓣膜置換。入組患者中,2012 年之前的瓣膜修復率 16.7%,2012 年采用 Cone 重建技術后,瓣膜修復率 54.5%(P=0.089)。瓣膜修復組中,采用 Danielson 或 Carpentier 技術成形 3 例(37.5%),Cone 重建 5 例(62.5%)。無手術死亡,早期并發癥 3 例(37.5%)。中位隨訪時間 6.9(3.0~15.1)年,無不良事件。瓣膜置換組中,7 例(46.7%)行機械瓣置換,8 例(53.3%)行生物瓣置換。無手術死亡,早期并發癥 3 例(20.0%)。中位隨訪時間 6.5(2.5~15.3)年,死亡 1 例(6.3%),遠期并發癥 4 例(26.7%)。結論Ebstein 畸形再發三尖瓣關閉不全的二次手術近、遠期生存狀況良好,再手術率低。Cone 重建技術增加了瓣膜二次修復成功的可能性,降低了瓣膜置換的幾率。三尖瓣置換術仍是可選的替代方法,生物瓣較機械瓣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側開胸自體心包管道連接肝靜脈-奇靜脈行全腔手術一例

        1例診斷為“單心室,肺動脈閉鎖,下腔靜脈肝段缺如”的6歲患兒,在完成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術及雙側雙向Glenn手術后,通過側開胸入路,采用自體心包管道連接肝靜脈-奇靜脈,完成全腔手術。短期隨訪結果滿意。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改良 Sutureless 技術治療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

        目的介紹一種改良 Sutureless 技術及其治療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的手術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阜外醫院小兒心外科 2014—2019 年行改良 Sutureless 技術治療 11 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 4 例、女 7 例,中位手術年齡 1.4(0.3,27.0)個月,中位體重 4.3(3.5,8.5)kg。心上型 6 例(54.5%)、心下型 5 例(45.5%)。術前重度肺動脈高壓 5 例(45.5%),術前肺靜脈梗阻 3 例(27.3%)。并將其手術治療結果與同期行傳統手術方法治療的 10 例患兒進行比較。結果中位隨訪時間 12(1~65)個月。隨訪期間,改良 Sutureless 組未出現死亡及術后肺靜脈梗阻事件,在圍術期資料及免除再梗阻等方面均較傳統手術組顯示出優勢,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改良 Sutureless 組術后生存優于傳統手術組(P=0.049)。結論包括“先部分縫合再切開”及“肺靜脈內膜外翻擴大開口”等創新點的改良 Sutureless 技術,是一種治療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的安全可靠的方法,術后近期效果良好。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小泉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