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ffp3e"><ins id="ffp3e"><ruby id="ffp3e"></ruby></ins></samp>

<menuitem id="ffp3e"><strong id="ffp3e"></strong></menuitem>

    <tbody id="ffp3e"></tbody>

    <tbody id="ffp3e"><bdo id="ffp3e"></bdo></tbody>
    1. <menuitem id="ffp3e"></menuitem>
    2.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bdo></progress>

      <tbody id="ffp3e"></tbody>

    3.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dfn id="ffp3e"></dfn></bdo></progress><tbody id="ffp3e"><nobr id="ffp3e"></nobr></tbody>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何敬之" 1條結果
      • 維持氣管導管套囊壓力恒定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作用

        目的探討維持氣管導管套囊壓力恒定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中的作用。 方法選擇2015年1月-12月入住重癥監護病房(ICU)行氣管插管并且機械通氣時間>48 h的9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為試驗組,實施人工氣道集束化管理與測壓表定時測定并維持導管套囊壓力恒定的管理模式,記錄初始采用指捏法判斷所得到的導管套囊壓力,校正初始壓力為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后,采用不同間隔時間測量導管套囊的壓力并記錄。回顧該ICU 2014年1月-12月僅采用人工氣道集束化管理的88例同種疾病患者為對照組,分別記錄兩組機械通氣時間、VAP發生時間、ICU住院時間、VAP發病率等。 結果試驗組患者初始指捏法估測導管套囊壓力經壓力表測量后結果顯示僅11.46%的導管套囊壓力介于25~30 cm H2O,82.29%的導管套囊壓力>30 cm H2O;采集8、7、6、5、4、3 h不同間隔時間的導管套囊壓力值,其壓力維持于25~30 cm H2O的比例分別為41.32%、43.75%、64.20%、76.54%、91.13%、91.85%;試驗組患者ICU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71,P<0.001;t=4.061,P<0.001);試驗組VAP患者的發病時間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47,P=0.032)。 結論指捏法經驗性估測氣管導管套囊壓力存在較大誤差,采用測壓表監測套囊壓力的推薦間隔時間為4 h,采用人工氣道集束化管理聯合測壓表定時測定并維持導管套囊壓力恒定的管理模式,可以縮短患者ICU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延遲VAP的發生。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小泉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