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ffp3e"><ins id="ffp3e"><ruby id="ffp3e"></ruby></ins></samp>

<menuitem id="ffp3e"><strong id="ffp3e"></strong></menuitem>

    <tbody id="ffp3e"></tbody>

    <tbody id="ffp3e"><bdo id="ffp3e"></bdo></tbody>
    1. <menuitem id="ffp3e"></menuitem>
    2.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bdo></progress>

      <tbody id="ffp3e"></tbody>

    3.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dfn id="ffp3e"></dfn></bdo></progress><tbody id="ffp3e"><nobr id="ffp3e"></nobr></tbody>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余璐" 1條結果
      • SCN1A基因突變導致部分性癲癇伴熱性驚厥附加征的分子特性分析

        目的探討部分性癲癇伴熱性驚厥附加征(Partial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 PEFS+)的分子特性。 方法在PubMed數據庫進行全面檢索, 收集2000年1月-2014年12月所有已報道的與癲癇相關的SCN1A基因突變, 建立一個全面的SCN1A突變數據庫。統計PEFS+的突變位點, 分析其在α亞基上的分布特點, 并對PEFS+和嬰兒重癥肌陣攣性癲癇(SMEI)的分子特征進行比較。 結果數據庫收錄了來源于1 727例患者的1 257個SCN1A基因突變。PEFS+患者中篩查出30個SCN1A基因突變; 其中錯義突變23個(76.7%), 11個(47.8%)位于孔區。統計表明, 截短突變的比例在PEFS+和SMEI中有統計學意義(P<0.05);孔區的錯義突變所占的比例在兩者之間無統計學意義, 但位于孔區的錯義突變的D值在兩者之間有統計學意義(P=0.042)。 結論PEFS+的臨床和生理學特征都不同于全面性癲癇伴熱驚厥附加征和SMEI, 可能是SCN1A突變引起的一種特殊表型的癲癇。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小泉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