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觀察VOX[Volume-OXygenation, SpO2/(FiO2*VT)]指數對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無創正壓通氣(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療效果的預測價值。方法 回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9月重癥醫學科(ICU)收治的Ⅰ型呼吸衰竭早期NIPPV治療患者,依據2小時NIPPV VOX指數-氣管插管約登指數分組,VOX指數>20.95為觀察組(n=69),VOX指數≤20.95為對照組(n=64)。收集患者基線數據及NIPPV 2小時、12小時、24小時動脈血氣值,統計NIPPV結局、插管情況、NIPPV時間、住院時間、病死率等。結果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中呼吸頻率有統計學差異,其他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NIPPV 2小時氧合指數(P/F)[(182.5±66.1)比(144.1±63.6)mm Hg,P<0.05] 上升更明顯,12小時內NIPPV失敗插管率(4.35%比32.81%,P<0.05)更低, 24小時內NIPPV成功撤機率(40.58%比0%,P<0.05)更高、NIPPV失敗插管率(4.35%比46.88%,P<0.05)更低。治療結局比較,觀察組插管率(4.35%比67.19%,P<0.05)更低。以2小時NIPPV VOX指數臨界值20.95作為NIPPV早期失敗的預測指標,敏感性為74.7%,特異性為93.5%。結論 對Ⅰ型呼吸衰竭早期NIPPV治療患者,以NIPPV治療2小時VOX指數>20.95作為評價指標,能夠較好的預測低氧血癥改善及NIPPV失敗氣管插管風險,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
目的探討俯臥位在肺挫傷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意義。方法回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4 月重癥醫學科(ICU)收治的肺挫傷患者,篩選后分為俯臥位組(n=121)和對照組(n=117)。統計患者基礎情況,發生 ARDS[氧合指數(P/F)<150 mm Hg]及治療后生命體征、實驗室檢查、肺順應性、機械通氣時間、住 ICU 時間、并發癥、病死率。結果發生 ARDS(P/F<150 mm Hg)與 1 d 后比較,俯臥位組 P/F[(125.7±15.3)比(209.5±22.4)mm Hg,P<0.05]、肺順應性[(64.6±4.8)比(76.0±5.4)mL/cm H2O,P<0.05]升高。ARDS(P/F<150 mm Hg)治療 1 d 后,俯臥位組較對照組 P/F[(209.5±22.4)比(126.1±19.5)mm Hg,P<0.05]、肺順應性[(76.0±5.4)比(63.5±5.5)mL/cm H2O,P<0.05]升高。與對照組比較,俯臥位組機械通氣時間、住 ICU 時間縮短,肺不張發生率、病死率更低(P<0.05),氣胸發生率更低(P>0.05)。結論肺挫傷患者發生 ARDS(P/F<150 mm Hg)后行俯臥位治療,能更快糾正低氧血癥,改善肺順應性,減少肺不張發生,縮短機械通氣時間、住 ICU 時間,降低病死率,具有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