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腦卒中患者痙攣的腕屈肌在被動牽伸時候阻抗的組成成分以及它們與臨床量表(改良 Ashworth 量表、Fugl-Meyer 量表)評分間的關系。 方法 對 2017 年 3 月—8 月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住院的 15 例腦卒中患者進行橫斷面研究。由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進行改良 Ashworth 量表、Fugl-Meyer 量表評估。用 NeuroFlexor 記錄腕、手指屈肌的被動運動阻力成分。以 5°/s 的速度被動伸腕,從腕屈曲 20° 至腕伸展 30°,被動牽伸至伸腕 30° 后的 1 s 內的平均阻力作為峰阻力。對健、患側的峰阻力采用配對t 檢驗進行統計比較。用 Spearman 等級相關檢驗各被動運動阻力成分、峰阻力與臨床量表(改良 Ashworth 量表 Fugl-Meyer 量表)評分之間的相關關系。 結果 緩慢被動牽伸(5°/s)時,患側的峰阻力明顯高于健側[(10.49±1.65)、(8.98±1.11)N,P<0.05]。改良 Ashworth 量表評分與各阻力成分、峰阻力之間無線性相關性(P>0.05),Fugl-Meyer 量表評分與患側神經成分有線性相關性(rs=–0.645,P=0.009)。 結論 痙攣的肌肉緩慢被動牽張時的峰阻力升高。痙攣側腕關節的神經成分與 Fugl-Meyer 量表評分相關。這些發現可能可應用于腦卒中患者腕關節的臨床功能評估。
目的 探究學齡前兒童柔韌性扁平足的影響因素及矯形鞋墊干預療效。方法 采取便利抽樣方式選取 2019 年 4 月—2023 年 12 月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義肢矯形部初診的 1~6 歲兒童。根據兒童穿戴 1 年后的復診情況,將復診者分為試驗組,未復診者與試驗組一般資料匹配后分為對照組。評估兒童初診和復診時雙足的扁平程度、踇外翻角、跟骨外翻角、膝外翻角、舟骨下降高度、脛骨扭轉角、足姿指數及關節柔韌性。采用有序多分類 logistic 回歸分析影響兒童扁平程度的因素。結果 初診共納入兒童 976 例,均穿戴矯形鞋墊。其中,對照組 805 例,試驗組 171 例。兩組間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穿戴矯形鞋墊 1 年前后比較顯示,復診時雙側扁平程度、跟骨外翻角、膝外翻角、足姿指數、關節柔韌性均低于初診時(P<0.05);其余參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復診時,雙側跟骨外翻角、膝外翻角、足姿指數均低于對照組(P<0.05);其余參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脛骨扭轉角與扁平程度均呈負相關(P<0.001),踇外翻角、跟骨外翻角、膝外翻角、舟骨下降高度、足姿指數、體質量指數與扁平程度均呈正相關(P<0.05)。男女童扁平程度有差異(χ2=99.76,P<0.001)。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舟骨下降高度、男性、足姿指數、體質量指數、跟骨外翻角、年齡是扁平程度的影響因素(P<0.05)。結論 學齡前兒童的柔韌性扁平足受舟骨下降高度、性別、足姿指數、體質量指數、跟骨外翻角、年齡影響,隨著生長發育會有一定程度的緩解。穿戴矯形鞋墊能在一定程度上糾正相關的跟骨外翻、膝外翻等下肢生物力學異常,但尚無法顯著減輕其扁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