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總結累及心臟大血管的復雜縱隔腫瘤外科處理原則 方法回顧性分析1997年2月至2014年5月38例累及心臟大血管的復雜縱隔腫瘤的圍術期處理情況。男26例, 女12例, 年齡4~68(41.3± 13.6)歲。采取多種個性化切除重建術式,部分患者綜合采用兩種或以上的技術,總計行右房部分切除3例,大血管切除、成形、置換16例,心包部分切除修補10例,肺楔形切除8例,肺葉切除2例;其中2例在體外循環下進行。 結果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無圍術期死亡,手術時間105~282 min,出血量200~1 500 ml,術后平均住院時間11.2 d,ICU住院率47.4%,ICU平均住院時間1.8 d。并發癥發生率23.7%,5年生存率57.0%。 結論累及心臟大血管的復雜縱隔腫瘤手術難度及危險性較大,只要做好充分的圍術期準備,采取適當術式,可安全順利完成手術并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目的 探討交叉鋼板技術在漏斗胸矯形手術中的適應證、手術技巧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廣東省人民醫院胸外科2023年8月—2024年8月采用NUSS手術放置交叉鋼板漏斗胸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共納入88例患者,其中男85例、女3例,平均年齡(17.56±5.20)歲。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平均手術時間(147.65±47.75)min。術中無心包、心臟、膈肌等臟器損傷。手術出血量(13.30±9.06)mL。術后住院時間(4.81±1.55)d,無圍術期死亡。有6例(6.82%)患者出現并發癥,包括胸腔積液3例、皮下血腫1例、窒息1例、鋼板移位1例。術后效果評估:優71例(80.68%)、良16例(18.18%)、中1例(1.13%),優良率98.86%。結論 交叉鋼板技術安全可行,矯形效果滿意,值得臨床推廣。
目的介紹多汗癥快速康復外科治療的新方法,并探討麻醉監護下非氣管內插管局部麻醉胸腔鏡交感神經切斷術治療多汗癥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納入廣東省人民醫院124例中度以上多汗癥患者,采用SPSS 18.0軟件計算機生成隨機序列,將患者分成非氣管內插管局部麻醉組及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組,每組各62例,局部麻醉組男43例、女19例,年齡(22.25±6.22)歲;全身麻醉組男42例、女20例,年齡(23.98±6.67)歲。局部麻醉組不需氣管內插管,僅予鼻導管或面罩吸氧,行麻醉監護;全身麻醉組常規氣管內插管下完成手術,比較兩組臨床效果。 結果所有患者均安全順利完成手術。局部麻醉組無1例轉為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組和全身麻醉組的手術時間[(47.18±12.06)min vs.(39.33±13.21)min,P=0.002]、總操作時間[(84.52±22.56)min vs.(134.68±26.12)min,P=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出血量、術中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95%例數(2例vs.0例),術后住院時間、術后代償性多汗發生率(86.50% vs.89.00%),術后患者滿意率(94.59% vs.95.12%)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兩組均無術中疼痛不適、手術并發癥、術后復發發生。兩組麻醉準備時間[(20.52±10.55)min vs.(36.47±12.16)min],術后清醒出手術室時間[(11.26±7.09)min vs.(59.39±19.89)min],住院費用[(6 376.86±746.00)元vs.(8 812.04±867.93)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為0.000)。局部麻醉組術后咽喉部不適等(0% vs.100%),術后監護時間(4 h vs.12 h),術后進食時間(2 h vs.6 h)均優于全身麻醉組。 結論非氣管內插管麻醉監護下局部麻醉胸腔鏡雙側交感神經切斷術安全可行,有效,避免了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的危害,更微創,是一種較好的治療多汗癥的快速康復外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