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ffp3e"><ins id="ffp3e"><ruby id="ffp3e"></ruby></ins></samp>

<menuitem id="ffp3e"><strong id="ffp3e"></strong></menuitem>

    <tbody id="ffp3e"></tbody>

    <tbody id="ffp3e"><bdo id="ffp3e"></bdo></tbody>
    1. <menuitem id="ffp3e"></menuitem>
    2.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bdo></progress>

      <tbody id="ffp3e"></tbody>

    3.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dfn id="ffp3e"></dfn></bdo></progress><tbody id="ffp3e"><nobr id="ffp3e"></nobr></tbody>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徐喜媛" 1條結果
      • 雙相氣道正壓通氣、VV+與輔助-控制通氣、壓力支持通氣模式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效果比較

        目的 探討雙相氣道正壓通氣(Bilevel),VV+[自主呼吸與目標容量通氣的結合,由兩種不同的以容量為目標的呼吸方式組成:壓力調節容積控制(VC+)和容量支持通氣(VS)]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COPD急性呼吸衰竭需行有創機械通氣的患者63例,機械通氣支持24 h以上。首先應用輔助-控制(A/C)通氣模式進行機械通氣2~4 h,獲得適合于患者的基礎通氣參數,同時測定基礎血流動力學和氧動力學參數。穩定2~4 h后隨機選用Bilevel,VC+或A/C通氣模式,三種通氣模式下設置同樣參數,相應分為Bilevel組、VC+組和A/C組。Bilevel組在撤機過程中,在每一個壓力水平,分別予以Bilevel模式和壓力支持通氣(PSV)模式,相應分為Bilevel組和PSV 1組。VC+組在撤機過程中,將通氣模式先后調整為VS模式和PSV模式,相應分為VS組和PSV 2組。每種模式持續30 min,穩定后測定通氣功能和血氣參數,同時監測肺力學指標。結果 在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行機械通氣治療初期,Bilevel,VC+下的氣道峰壓較A/C時的氣道峰壓明顯降低,而順應性較A/C時高。Bilevel和A/C對患者的肺泡通氣和氧合改善的效應無明顯差別。循環功能和血氣各指標兩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gt;0.05)。在撤機過程中,Bilevel,VV+產生的效應與PSV基本相同,其呼吸形式和血氣改變無顯著差異(Pgt;0.05)。結論 Bilevel和VV+模式治療COPD急性呼吸衰竭較A/C時的氣道峰壓低,順應性高,撤機過程中產生的效應和PSV基本相同,故可用于COPD急性呼吸衰竭治療的全過程。

        發表時間:2016-08-30 11:3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小泉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