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ffp3e"><ins id="ffp3e"><ruby id="ffp3e"></ruby></ins></samp>

<menuitem id="ffp3e"><strong id="ffp3e"></strong></menuitem>

    <tbody id="ffp3e"></tbody>

    <tbody id="ffp3e"><bdo id="ffp3e"></bdo></tbody>
    1. <menuitem id="ffp3e"></menuitem>
    2.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bdo></progress>

      <tbody id="ffp3e"></tbody>

    3.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dfn id="ffp3e"></dfn></bdo></progress><tbody id="ffp3e"><nobr id="ffp3e"></nobr></tbody>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曹睿明" 2條結果
      • 神經元移行障礙發病機制研究進展

        胚胎發育時期因各種因素引起的神經元移行障礙,常導致大腦皮質發育畸形(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evelopment,MCD),也是引起患兒發育遲緩和癲癇的常見原因。快速發展的分子生物學、影像學和基因遺傳學豐富了大腦皮質發育的相關知識,畸形的報道不僅在數量和種類上有所增長,同時相關研究已經確定了幾個基因,可能破壞神經細胞增殖、移行以及晚期皮層組織形成的每一個重要階段。不同的MCD在臨床表現上也有很大的表型異質性,現就MCD的發生機制、易感基因進行闡述,為MCD后期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發表時間:2017-09-26 05:0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兩例以抽搐為首發癥狀的低血糖患兒家系基因型及臨床表型分析

        目的認識低血糖所誘發的抽搐發作,并對其基因型及臨床表型分析,加深對高胰島素血癥的認識。方法收集 2012 年和 2014 年分別在河南省人民醫院兒科神經門診以抽搐癥狀就診的 2 例患兒,經抗癲癇藥物(AEDs)治療 1 年余效果不佳,分別進行家系全外顯子檢測。結果1 例患兒發現 ABCC8 基因突變,突變位置位于 11 號染色體,核酸變化:c.4607C>T(exon38),氨基酸改變:p.A1536V,rs745918247,該遺傳方式可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也可為常染色體隱形遺傳,患兒父母親在該位點均為野生型,該基因突變與家族性高胰島素低血糖 1 型/胰島細胞增生癥相關聯。另 1 例患兒檢測結果為 GLUD1 基因突變,突變位置位于 10 號染色體,核酸變化:c.1498G>A(exon12),氨基酸改變:p.A500T,該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父母親在該位點均為野生型,該基因突變與家族性高胰島素低血糖 6 型/胰島細胞增生癥相關聯。此 2 個基因突變位點目前國內外尚未見相關報道,為新發突變。結論上述 2 個基因位點突變可能是導致低血糖抽搐的根本原因,也是 AEDs 控制不佳的最好解釋。

        發表時間:2018-03-20 04:0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小泉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