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ffp3e"><ins id="ffp3e"><ruby id="ffp3e"></ruby></ins></samp>

<menuitem id="ffp3e"><strong id="ffp3e"></strong></menuitem>

    <tbody id="ffp3e"></tbody>

    <tbody id="ffp3e"><bdo id="ffp3e"></bdo></tbody>
    1. <menuitem id="ffp3e"></menuitem>
    2.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bdo></progress>

      <tbody id="ffp3e"></tbody>

    3.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dfn id="ffp3e"></dfn></bdo></progress><tbody id="ffp3e"><nobr id="ffp3e"></nobr></tbody>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段俊峰" 1條結果
      • 不同自主呼吸試驗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學參數的影響

        目的比較3種不同方法的自主呼吸試驗對預撤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患者呼吸力學參數的影響。 方法選取17例機械通氣48 h以上的慢阻肺患者,治療過程中病情穩定且已達到撤機標準。所有患者均先后采用以下3種不同方法的自主呼吸試驗即自動導管阻力補償(ATC,補償比率100%)、低水平PSV(7 cm H2O)和T管試驗,每種自主呼吸試驗持續10 min,在每種自主呼吸試驗結束時檢測并記錄以下通氣參數:潮氣量(VT)、氣道峰壓(PIP)、呼吸頻率(RR)、血氧飽和度(SaO2)、氣道閉合壓(P0.1)、最大吸氣壓(Pimax)和呼吸淺快指數(RSBI),比較患者在采用3種不同方法的自主呼吸試驗時各呼吸力學參數的差異。 結果僅12例患者成功完成了3種自主呼吸試驗。與T管比較,應用低水平PSV和ATC時,慢阻肺患者的P0.1、Pimax、RSBI和RR均明顯降低,而患者的VT和SaO2均增加。低水平PSV組和ATC組各參數與T管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TC組患者的P0.1、Pimax、RSBI和RR高于低水平PSV組,而PIP、VT和SaO2低于低水平PSV組,其中P0.1、Pimax、RSBI、PIP和RR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VT和SaO2的差異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對于預撤機的慢阻肺患者,低水平PSV和ATC兩種自主呼吸試驗優于T管試驗。采用ATC法進行自主呼吸試驗時,慢阻肺患者人機協調性較應用低水平PSV通氣模式更佳。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小泉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