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影響精神發育遲滯患者的性自我防衛能力評定的相關因素及社會功能水平對性防衛能力的影響。方法 采用1∶1的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對性侵害案中87例精神發育遲滯患者和同期87例非精神發育遲滯精神障礙患者使用自編法醫精神病學鑒定案例登記表收集一般資料,韋氏智力測試量表測定智商,成人智殘評定量表和功能大體評定量表進行社會功能的評定。結果 除文化、職業、性知識、索要財物與性自我防衛能力密切相關外,成人智殘評定量表和功能大體評定量表評分對性自我防衛能力評定也有重要意義。多種因子對有性自我防衛能力、性自我防衛能力削弱和無性自我防衛能力的患者的判別正確率分別為73.1%、66.9%和87.2%,總判別正確率為78.1%。結論 精神發育遲滯患者性防衛能力評定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性自我防衛能力評定時除充分考慮社會學、法學因素外,還要考慮其社會功能的水平。多元判別分析模型為精神發育遲滯患者性防衛能力評定提供了有價值的工具。
心臟三維電生理標測是房顫消融手術開展的前提與基礎,侵入式標測是臨床現行方法,但存在創傷大、手術時程長、成功率低等諸多不足。體外標測技術因無創、易操作等特點與優勢,近年來成為電生理標測技術的發展趨勢與新方向。隨著計算機軟硬件水平快速發展和臨床數據庫的增長,深度學習技術在心電數據方面的應用日趨廣泛且取得了巨大進步,為體外心臟測量與智能標測房顫基質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綜述了心電正問題、心電逆問題以及深度學習在房顫標測中的應用等領域的研究進展,探討了體外智能標測房顫基質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途徑,對體外心臟電生理標測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目的 探討新輔助化學療法(化療)對結直腸癌手術患者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 方法 回顧2008年1月-2009年12月診斷為結直腸癌的48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剔除不符合研究條件者后,共390例,以是否接受過新輔助化療分為術前化療組(化療組)156例與對照組234例進行研究。分別比較兩組在入院時、術前、術后的炎癥因子水平。 結果 入院時兩組外周血白細胞、C反應蛋白(CRP)、纖維蛋白原、血清淀粉樣蛋白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化療組CRP水平[(64.09 ± 60.24)mg/L]低于對照組[(87.80 ± 61.54)m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炎癥因子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新輔助化療不會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目的探討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頭部CT、MRI及磁共振靜脈成像(MRV)影像學特征,為診斷CVST的影像學檢查的選擇提供依據。 方法回顧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經臨床和影像學檢查確診的46例CVST患者的臨床資料及頭部CT、MRI、MRV影像學特征。 結果頭部CT顯示CVST的直接征象15例(32.6%),間接征象8例(17.4%);MRI顯示CVST的表現17例(68.0%);MRI+MRV檢查的陽性率為87.5%,MRI+MRV與DSA的符合率為84.6%。 結論根據臨床病史高度懷疑CVST患者的頭顱CT可作為篩查手段,MRI合并MRV檢查對明確CVST的診斷有較高價值。
目的 分析 25-羥維生素 D[25(OH)D]水平與不良妊娠發病的關系。 方法 招募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濰坊市婦幼保健院產檢的妊娠早期婦女作為研究對象,應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方法檢測 25(OH)D 濃度。通過門診產檢和住院分娩隨訪觀察孕婦、胎兒、新生兒不良妊娠發生情況,并采用 Stata 15.0 軟件分析妊娠早期婦女血清 25(OH)D 水平與不良妊娠發病的關系。 結果 共招募 6 770 例孕婦,最終納入 4 997 例孕婦進行分析。孕婦 25(OH)D 濃度中位數為 15.40 ng/mL,維生素 D 缺乏[25(OH)D<20 ng/mL]的總發生率為 71.26%。GDM、子癇前期、胎膜早破、羊水過少、羊水過多、剖宮產、自然流產或死胎、胎兒畸形、胎兒窘迫、早產、巨大兒、低出生體重兒、小于胎齡兒、新生兒窒息發病率分別為 28.31%、2.27%、23.47%、12.68%、0.51%、45.71%、1.44%、0.93%、9.26%、5.05%、11.68%、2.68%、3.18%、1.16%。在調整了年齡、胎次、季節、既往高血壓、既往糖尿病、維生素 D 補充等因素后,25(OH)D 水平與不良妊娠發病風險的相關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孕婦妊娠早期 25(OH)D 水平對不良妊娠發病風險無影響。
慢性傷口發病率高,病程長,且會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是目前臨床治療的難點。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方法促進慢性傷口愈合迫在眉睫。近年來,治療性超聲在慢性傷口治療中的應用逐漸得到重視,已成為一種有前景的輔助治療手段。該文就傷口愈合過程、治療性超聲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原理、治療性超聲在傷口愈合不同時期的生物效應及其在糖尿病性潰瘍、下肢靜脈潰瘍和壓力性潰瘍等方面的應用展開綜述,以期為慢性傷口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