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ffp3e"><ins id="ffp3e"><ruby id="ffp3e"></ruby></ins></samp>

<menuitem id="ffp3e"><strong id="ffp3e"></strong></menuitem>

    <tbody id="ffp3e"></tbody>

    <tbody id="ffp3e"><bdo id="ffp3e"></bdo></tbody>
    1. <menuitem id="ffp3e"></menuitem>
    2.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bdo></progress>

      <tbody id="ffp3e"></tbody>

    3.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dfn id="ffp3e"></dfn></bdo></progress><tbody id="ffp3e"><nobr id="ffp3e"></nobr></tbody>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胡敬男" 1條結果
      • Ilizarov技術結合跗骨V形截骨治療創傷性馬蹄內翻足

        目的探討Ilizarov技術結合跗骨V形截骨治療創傷性馬蹄內翻足的臨床療效。 方法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14例創傷性馬蹄內翻足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齡13~61歲,平均31歲。脛骨、踝關節開放性骨折11例,踝關節閉合性骨折3例。手術距受傷時間7~78個月,平均36個月。踝關節固定于跖屈位44~89°,平均57°。足軟組織微創松解和跗骨V形截骨后,將帶有彈性牽伸桿的Ilizarov外固定支架安裝在肢體設定位置并穿針固定;術后通過旋轉螺母矯正馬蹄內翻畸形,5~12周恢復踝關節中立位后繼續維持固定8~12周,然后去除外固定支架佩戴支具8~12周,患足逐漸增加負重行走。 結果術后9例針道出現輕度感染,對癥處理后感染消失。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0~36個月,平均15個月。治療結束后踝關節外形正常,X線片檢查踝穴關系正常。其中9例踝關節背伸達10°,恢復正常行走功能;4例背伸5°,但不影響正常行走;1例不能背伸,影響上下樓梯。1例矯正過程中出現疼痛,耐受性較差,給予延緩牽引,治療結束去除外固定后出現反彈,經積極康復訓練恢復正常。末次隨訪時根據國際馬蹄足畸形研究學組(ICFSG)評分標準:優9例,良4例,可1例,優良率92.9%。 結論Ilizarov技術結合跗骨V形截骨創傷小,固定可靠,畸形矯正效果確切,踝關節功能恢復良好,是治療創傷性馬蹄內翻足的有效方法。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小泉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