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觀察早期腸內營養對犬重癥急性胰腺炎(SAP)自然病程和腸道屏障功能的影響。方法在SAP動物模型基礎上將15只犬隨機分為腸外營養組(PN組)和早期腸內營養組(EEN組)。EEN組在術后24 h實施經空腸營養,共7 d。兩組的供熱、氮及液體量基本相等。兩組動物分別于SAP模型制作前及制作后30 min及營養支持后1 d、4 d及7d測定外周血血糖、血鈣、淀粉酶、溶酶體酶及內毒素含量; 第7 d實驗結束前4 h,經靜脈注入125I白蛋白以測定胰腺通透性; 實驗結束后處死動物取門靜脈血、肺組織、胰腺組織及肺門淋巴結和腸系膜淋巴結檢測其中的細菌量,同時觀察胰腺組織的病理學改變,結果作病理評分。測定小腸和結腸蛋白質和DNA含量以及粘膜形態學變化。結果SAP動物模型制成后,血糖濃度升高,EEN組血糖濃度較PN組易于控制; 兩組動物的血鈣、血淀粉酶和溶酶體酶水平在模型制作前后變化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胰腺/血液及胰腺/肌肉的125I白蛋白標記指數比值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EEN組外周血內毒素含量及門靜脈血、胰腺及遠隔臟器細菌數均明顯低于PN組(P<0.05)。胰腺病理評分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EEN組腸壁蛋白質和DNA含量明顯高于PN組(P<0.05)。在絨毛高度、腸粘膜及全層厚度等指標EEN組也明顯高于PN組(P<0.05)。 結論EEN在SAP中的應用安全有效,可減輕腸道的細菌移位。
目的研究重癥急性胰腺炎(SAP)的自然病程演進中的臨床特征、臟器功能障礙特點以及死亡相關因素規律。 方法回顧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間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302例SAP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入院時以及入院后1、3、5、7、14及28 d共7個時間點分別記錄其APACHEⅡ評分、各臟器功能狀態和死亡相關因素并予以分析。 結果SAP自然病程中APACHEⅡ評分呈雙峰型分布,即在發病后3~7 d左右和發病后2周左右出現評分高峰;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低氧血癥、代謝性酸中毒、高血糖和腹腔室間隔綜合征(ACS)是導致早期臟器衰竭的主要原因;腸麻痹持續時間大于5 d的患者臟器衰竭發生率及感染率明顯升高。臟器衰竭最多受累的器官為呼吸、外周循環、腎和胃腸道。當患者出現持續48 h以上的臟器衰竭,其病死率明顯升高。入院后24 h死亡4例(9.5%),死亡原因為嚴重休克和心臟驟停;24~72 h死亡6例(14.3%),為持續性休克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或急性腎功能衰竭;3~10 d死亡14例(33.3%),主要為ARDS、急性腎功能衰竭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MODS);10 d以后死亡18例(42.8%),主要為腹內感染、出血、胰瘺、膽瘺等導致的MODS。 結論SAP自然病程分為全身炎癥反應期、全身感染期和恢復期。腸麻痹持續時間是影響SAP自然病程的重要因素。早期臟器衰竭患者最先出現的并發癥為SIRS、代謝性酸中毒、高血糖和ACS。SIRS所致的MODS是SAP早期的死亡因素;胰腺及胰周組織感染所致的MODS、腹腔內出血和胰瘺和膽瘺是SAP后期的死亡因素。胃腸道功早期恢復能減少MODS的發生。
近視牽引性黃斑病變(MTM)是高度近視最常見的黃斑病變,其進展緩慢,黃斑區視網膜劈裂、黃斑區視網膜脫離和黃斑裂孔是其主要表現。在各種牽引機制的綜合作用下,MTM可能表現為解剖結構穩定、病情進展或自發好轉。MTM自發好轉可能性小且BCVA改善程度不一,而MTM的惡化風險隨其程度發展而提高。臨床上應注意患者的隨訪,適時手術治療,以防病變進展至威脅患者視覺的嚴重階段。
目的觀察并分析無脈絡膜癥(CHM)患者視力進展速度以及視力雙眼對稱性。方法單中心回顧性縱向隊列研究。2009年4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協和醫院眼科經臨床和基因檢測確診的CHM患者19例38只眼納入研究。患者均滿足隨訪至少2次、隨訪間隔至少1年,且每次隨訪均具有雙眼最佳矯正視力(BCVA)結果。BCVA記錄時,將小數視力轉換為最小分辨角對數(logMAR)視力。19例患者來自16個無血緣關系家系,均為男性。初診時年齡(39.52±13.24)歲。隨訪次數(2.63±1.61)次。隨訪時間(4.95±2.68)年。共納入50個雙眼BCVA數據。基于縱向數據及橫斷面數據計算視力的年進展速度。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評價雙眼對稱性。結果基于縱向數據的視力進展速率為(0.095±0.148)logMAR單位/年;基于橫斷面數據的視力進展速率為(0.018±0.009)logMAR單位/年。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雙眼基線BCVA為高度對稱(r=0.881,P<0.001);基于縱向數據的雙眼視力進展速率的對稱性為中度對稱(r=0.528,P=0.020)。Bland-Altman分析結果顯示,雙眼間基線BCVA差異位于95%極限差(LOA)的95%可信區間(CI)內的例數為94.7%,提示雙眼基線BCVA對稱性好;雙眼間BCVA進展速率差異位于95%LOA的95%CI內的例數為89.5%,提示雙眼BCVA進展速率為中度對稱。Spearman相關性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所得雙眼對稱性結論基本一致。結論CHM患者基于縱向數據、橫斷面數據的視力進展速率分別為(0.095±0.148)、(0.018±0.009)logMAR單位/年;不應使用不同年齡患者的橫斷面數據來推斷自然病程的進展速度。基線視力高度對稱的雙眼,其視力進展速度可能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