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ffp3e"><ins id="ffp3e"><ruby id="ffp3e"></ruby></ins></samp>

<menuitem id="ffp3e"><strong id="ffp3e"></strong></menuitem>

    <tbody id="ffp3e"></tbody>

    <tbody id="ffp3e"><bdo id="ffp3e"></bdo></tbody>
    1. <menuitem id="ffp3e"></menuitem>
    2.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bdo></progress>

      <tbody id="ffp3e"></tbody>

    3.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dfn id="ffp3e"></dfn></bdo></progress><tbody id="ffp3e"><nobr id="ffp3e"></nobr></tbody>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葛朝元" 1條結果
      • 頸前路鋼板內固定治療不穩定Hangman骨折的療效分析

        目的評價頸前路鋼板內固定治療不穩定Hangman骨折的臨床療效。 方法2006年5月-2010年5月,采用頸前路鋼板內固定治療不穩定Hangman骨折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齡22~64歲,平均36.5歲。按Levine-Edwards分型標準,Ⅱ型25例,ⅡA型15例,Ⅲ型2例。8例合并脊髓損傷。受傷至手術時間3~14 d,平均5 d。手術前后行影像學檢查,觀察并評價頸椎生理曲度及C2、3椎間高度,植骨融合及骨折愈合情況;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和頸椎功能障礙指數量表(NDI)評定患者頸部疼痛和功能恢復情況;對8例有脊髓損傷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協會(JOA)評分評定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 結果術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無神經癥狀加重、內固定失敗等并發癥發生。42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2~5年,平均3.5年。術后3例患者出現飲水嗆咳,4例出現吞咽困難,均于1周后自行緩解。患者頸枕部疼痛及頸部活動受限均明顯緩解,8例脊髓損傷患者神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有脊髓壓迫者均解除壓迫。X線片示植骨融合良好,融合時間6~8個月,平均6.5個月;骨折愈合時間9~12個月,平均10.5個月。術后3個月及末次隨訪時VAS、NDI評分及脊髓損傷患者JOA評分均較術前顯著改善(P<0.05),末次隨訪時較術后3 個月進一步改善(P<0.05)。末次隨訪時C2移位、成角均糾正,頸椎生理曲度重建,椎間高度恢復正常,旋轉功能良好。 結論頸前路鋼板內固定可有效維持理想復位,具有融合率高、并發癥少、對頸椎活動度影響小等優點,是手術治療不穩定Hangman骨折的理想選擇。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小泉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