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循證評價幽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管理指南質量,以促進高質量指南的臨床應用,并推動低質量指南的持續改進。 方法計算機檢索PubMed、CNKI和GIN (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NGC (NationalGuideline Clearinghouse)、NICE(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SIGN(Scottish IntercollegiateGuidelines Network)、ASHP(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網站及Google搜索引擎,搜集近10年H.pylori感染管理的相關指南,檢索時限均為2005年1月至2015年4月。采用AGREE Ⅱ工具評價指南的方法學質量,比較不同指南在H.pylori根除指征及推薦的一線根除療法上的不同。 結果共納入13個指南。在6個評價領域中,清晰性領域表現最佳,平均得分為92.6%(78%~100%);編撰的獨立性領域表現最差,平均得分為35.7%(0~92%);范圍與目的、指南制定參與人員、制定嚴謹性、應用性領域表現一般,平均得分分別為70.2%(39%~100%)、41.4%(22%~75%)、41.7%(11%~82%)、58.1%(35%~85%)。 結論H.pylori感染管理指南總體質量不高。有待開發可信賴的、高質量的H.pylori感染管理指南,尤其在編撰獨立性、指南制定參與人員及制定嚴謹性三個方面需要進一步提高。
目的 探討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重癥患者的血栓特點及預防性低分子肝素的療效。方法 采用單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納入2022年12月7日—2023年2月8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收治的新型冠狀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的成年危重患者。根據預防性低分子肝素將患者分為兩組。傾向性評分(propensity score,PS)匹配用于基于預定義標準匹配患者(1∶1比例),比較一般臨床信息和實驗室參數。本研究在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進行了回顧性注冊(ChiCTR230067434)。結果 納入452例患者,經PS匹配后每組180例患者。PS匹配前后,預防性抗凝組和非預防性抗凝組在病死率、肺栓塞、動脈血栓形成和出血發生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82例(18.14%)患者發生91次血栓事件,其中最常見的是下肢肌間靜脈血栓54例(59.34%),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急性腦梗死分別發生3例(3.30%)、14例(15.38%)和3例(3.30%)。血栓事件導致5例患者死亡。D-二聚體升高385例(85.56%),在第1、3、6和9天,預防性抗凝組的D-二聚體濃度高于非預防性抗凝組(分別為P=0.006、0.001、0.024和0.006)。結論 血栓事件及凝血功能異常雖然仍是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重癥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但并非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預防性抗凝治療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患者的作用尚待進一步研究。